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血液高凝的疗效分析
2018-02-09
妊娠是每位孕妇都要经历的一个生理过程,然而病理性的妊娠期血液高凝状态易使病理妊娠率的发生率增加,提高产后出血率,同时还易导致一系列危险因素的发生,如围产儿死亡、子痫前期和栓塞性疾病等,能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及其健康[1-2]。在患者妊娠期阶段,为避免胎儿生长受影响,临床选取予以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属于抗凝剂药物,既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且具有较好的依从性。研究以我院接收的妊娠期血液高凝患者126例为研究资料,探究实施小剂量阿司匹林药物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6月我院接收的妊娠期血液高凝患者126例为研究资料,依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中,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8.5±2.4)岁;孕周17~36周,平均孕周(23.4±2.5)周。研究组中,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9.4±2.5)岁;孕周17~36周,平均孕周(24.3±2.6)周。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和纳入标准[3]
(1)排除标准:伴肾脏疾病者;伴药物禁忌症者;中断此次研究者。
(2)纳入标准:经凝血分析、血常规化验发现,被选患者均已确诊为妊娠期血液高凝;被选患者对此次研究均知晓,并已在同意书上签字。
1.3 方法
予以对照组维生素C(生产厂家: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0972))治疗,1次/天,0.1 g/次。1疗程时间为2周。予以研究组小剂量阿司匹林(生产厂家:石家庄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3635;规格:25 mg)口服治疗,1次/天,每次服用75 mg。1疗程时间为2周。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软件对研究中涉及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患者妊娠结局情况
对照组63例患者中,4例为产后出血,7例为胎盘早剥,8例为妊娠期高血压。研究组63例患者中,未有患者出现产后出血,有1例胎盘早剥,2例妊娠期高血压。经比较,研究组妊娠结局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24,P<0.05)。
2.2 对比新生儿情况
在对照组中,有14例新生儿出现异常情况,占其比例22.22%,其中新生儿窒息5例,低体质量新生儿9例。在研究组中,有5例新生儿出现异常情况,占其比例7.94%,其中2例新生儿窒息,3例低体质量新生儿,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0,P<0.05)。
3 讨论
在妇科疾病中,妊娠期血液高凝状态属于常见表现,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及疾病的发生,反复流产、胎儿生长受限(FGR)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病症的生理、病理过程均和妊娠期血液高凝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容易提高围产儿及孕妇的死亡率。有临床研究显示,纤维蛋白溶解降低;抗凝物水平下降;促凝因子水平提升等,均是导致妊娠期血液高凝情况发生的主要因素[4]。针对此类患者,若临床未能给予有效及时治疗,则会严重影响母婴健康。由于患者在妊娠期阶段,其机体相对敏感,对此,为避免胎儿的生长受影响,临床多主张采用药物方法治疗。在妊高症中一项META研究显示[5],在子痫前期患者中,D-D呈上升趋势,特别在妊娠晚期;研究显示,相比轻度子痫期,重度子痫期D-D上升;胎盘早剥,有研究认为,在对胎盘早剥检测期间,D-D是最敏感的指标,如果出现胎盘早剥情况,最先发生异常的为D-D,若D-D含量不低于2 000 μg/L,则可将其看作对胎盘早剥诊断的分界值。
有研究显示,如复发性流产者D-D存在异常情况时,胎盘微血栓和胎儿生长受限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妊娠与内科病症深静脉血栓合并时,血液高凝和系统红斑狼疮等均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阿司匹林属于镇痛解热类型药物,不仅具有抗风湿、抗炎效果,而且还能使患者的微循环得到改善,对微血栓的生成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同时还能对血小板聚集予以抑制[6]。有研究报道显示[7],对子痫前期高危孕妇350例采取前瞻性随机设置,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实施安慰剂治疗,给予研究组实施阿司匹林治疗(即在妊娠12~16周开始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0 mg),从结果中可知,对照组妊娠妇女的早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发生率高于研究组。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妊娠期血液高凝患者126例为研究资料,依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行安慰剂治疗的对照组,以及行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研究组,从结果2.1中可知,研究组患者的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实施对患者妊娠结局的改善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从结果2.2中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新生儿质量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给予患者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能有效降低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妊娠结局。但需要注意的是,行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时,禁止和激素类药物与降血脂类药物、镇痛消炎类药物与利尿类药物联合应用,避免药物疗效受影响,导致治疗效果降低[8]。
总之,对妊娠期血液高凝患者实施小剂量阿司匹林药物治疗,其治疗效果良好,能使患者的妊娠结局得到改善,提高新生儿质量。
[1]朱冬梅.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血液高凝的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3): 103-104.
[2]卢阳,陈萍,林素仙,等.法安明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同类型高凝状态复发性流产疗效[J].医学研究杂志,2016,45(12):109-111.
[3]杜明娣.妊娠期血液高凝状态与产科并发症[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7): 1050-1051.
[4]何青青,何改丽,牛俊克.低分子肝素治疗卵巢癌合并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4): 31-32.
[5]徐婷婷,邓春艳,周凡,等.低剂量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高危人群预防效果的系统评价研究[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10(5):21-28.
[6]黄禾,陈倩.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早期干预和预防作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4,30(10): 748-750.
[7]陈慧.抗凝药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处方药,2013,12(6): 17-19.
[8]葛晓平,杨俊.小剂量阿司匹林结合美托洛尔对老年心衰患者血液高凝及心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1):25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