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治疗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2018-02-09宋晓丹赵丹丹杜廷海王幼平
宋晓丹赵丹丹杜廷海王幼平
(1 河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研究生2016级,河南 郑州 450000;
2 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研究生2016级,河南 郑州 450000;
3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一区,河南 郑州 450000;
4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00)
1 心脏康复单元
1.1 心脏康复系统 通过多学科方向合作,把心血管医师、康复医师、康复医疗师、专业护士及心理咨询师等组为团队,协调工作,相辅相成,为患者提供个体化、优质化、整体化服务,体现人文关怀,重视患者预后功能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而不像传统疗法,只强调症状及病理学的改善。目标包括:①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②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复发,从而降低死亡率及再住院率;③帮助心血管疾病患者尽量恢复最佳体能状态[2]。
1.2 设备、设置及功能 提供评估、监护设备,急救药品及设备,训练、教育器材,治疗仪,设置功能评估室、康复运动室、外置室、康复教育室,对患者情况进行事先评估,进行运动过程监护,以便发病时可以及时处理,并对患者的心理及生活方式给予指导及教育。
1.3 临床疗效 保证安全的活动范围,可减少或消除卧床带来的不利影响,如心脏负荷增加,血栓和栓塞,运动耐量降低,情绪焦躁等,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王欣昌曾有研究显示:系统心脏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3]。患者严格遵守康复计划后对其健康及心理的正确认识,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及对治疗措施的依从性,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信心[4]。
2 五大处方
2.1 药物处方 药物处方[5]包括改善症状及治疗预后类,以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为例,改善症状的药物常见有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预后常用标准二级预防,主要包含:①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发生,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如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②β受体阻滞剂:抑制交感神经,稳定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③ACEI/ARB:既可起到降压效果,又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当ACEI不能耐受时,可用ARB来替代,如贝那普利、厄贝沙坦等;④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TC和LDL-L,延缓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如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药物处方的规范治疗非常重要,在干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延缓疾病进展和改善预后方面影响巨大,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作出个体化药物处方。
2.2 运动处方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运动康复可以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运动处方组成包括:方式、强度、时间、频率、注意事项等;运动方式有有氧运动、阻抗运动、柔韧性训练、平衡训练等。以有氧运动为例,常见方式有走路、跑步、游泳等,以增加心脏负荷,改善心脏功能。心脏运动康复逐渐受到医护人员及家属的重视,临床上应根据患者运动治疗的观察与评估情况(包括自我感觉、心血管反应、运动后反应等),制定与之匹配的运动方式及强度[6]。
2.3 心理处方 心血管疾病属于慢性疾病,易复发,并发症也较多,其治疗及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带给患者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不适,更有心理上的负担,因此心理干预也成为心脏康复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衍生出了“双心医学”的概念。双心医学是研究和处理与心脏疾病相关的情绪、社会环境及行为问题的科学。双心医学已成为医学的重要分支,对于双心疾病的认识、筛查及治疗仍存在争议,不可否认的是情绪是影响心脏病的一个重要的且越来越不可忽视的因素,有证据表明心血管疾病患者易出现心理应激及心理负担过重导致焦虑、抑郁等精理问题,同时这种精神问题也会反过来加重心血管疾病的进展及疗程[7]。因此,在关注心血管疾病的本身之外,应同时干预患者心理健康,以达到“身心”协调,药物及心理疏导双管齐下,定期随访了解患者近期身心情况,及时调整双心治疗方案,必要时与临床心理科协助治疗[8]。2.4营养处方 心血管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力衰竭等都与膳食密切相关,科学合理的膳食能降低心血管风险。对患者进行评估,制定个体化营养处方,膳食指导,营养教育,并与家属一同监督,能够达到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目的[9]。
2.5 戒烟处方 烟草能增大患心血管、呼吸系统等疾病的机率,对人对己都有不可忽视的危害性,呼吁戒烟成为心脏康复系统中的重要部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戒烟的方式也有了新的特点,戒烟门诊在一些发达城市兴起,不仅可以给予药物戒烟的指导,同时针对患者的烟草依赖心理进行疏导。对戒烟患者进行管理,能够预防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 中西医结合
中医康复在我国历史悠久,众所周知如刮痧、按摩、太极拳、八段锦等能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其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优势,能实现人的整体康复,而不只是“心脏”器官的康复,各种康复技术辨证施膳、辨证情志治疗,辨证外治等,考虑到客观化及循证技术不足,应充分发挥我国传统医学特色,吸取并结合西医康复优势,创造出适合我国特色的中西医康复疗法,发挥医护人员及患者的积极性,在家庭、社区开展康复工作,低成本、高效益的合理运用资源来为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康复治疗指导[10]。
4 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的交融点
对比中医康复与系统心脏康复的观点,不难发现二者有许多的相似之处,找出二者的交融点,对发展及研究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医康复中,依据辨证论治原则,有许多疗法可从整体上多途径、多环节发挥与西医心脏康复类似的作用。①外敷穴位与体外反搏:外敷穴位可刺激腧穴、经络,调节机体的内在虚实状态和内在抗病能力,通过药物外敷特定穴位,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血液循环,达到整体调节目的。经穴体外反搏调节血管紧张性,增加局部血液,舒张冠脉,改善心肌灌注,促进血管新生及侧支循环的建立及开放,调节血小板功能、血管平滑肌生长、炎症细胞在血管壁的分布。②营养指导和辨证施膳:营养处方列出了对患者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的指导,以评价、询问、劝告、随访为原则,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准确的营养诊断、科学的营养干预及系统的营养监测。药膳是利用药性,变药为食,以食代药,食助药效以发挥其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结合患者的体重、血压、血脂水平、血糖及心功能和中医辨证论治,制定合理的饮食营养处方。③心理康复与精神调理:心理康复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教育、行为干预等途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精神调理吸收了儒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修养法(如气功、瑜伽、禅宗及静坐等多种修练方法),能够调畅情志,调理心情,减少情绪波动。
5 展望
心脏疾病患者数量在我国逐年增加,目前我国的医疗模式仍不够完善,对疾病的预防及预后康复不够重视。虽然心脏康复能够极大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住院天数及频率,但现况是人们对心脏康复了解较少,只有少数城市已经开展,普及率及体系化不足,缺乏康复专业人才。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对心脏康复的了解,国家及社会对心脏康复开始重视起来,各地心脏康复中心的建立,医务人员的积极引导,政府的大力推进,使得心脏康复逐渐发展起来,并更好地服务于心脏病患者。相信在心脏康复医学相关工作者的努力下,心脏康复医学将会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
[1]许晶晶,李萍.心血管疾病的心脏康复[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8):635-636.
[2]杜廷海,朱明军.冠心病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8-19.
[3]王欣昌.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康复治疗方案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学,2017,6(2):59-60.
[4]张慧琴,吴秋霞,李丽霞,等.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健康教育[J].基层医学论坛,2010,11(15):435-436.
[5]赵树海.心脏康复五大处方之药物处方[J].中华内科杂志,2014,53(12):982-983.
[6]池菊芳,郭航远,林辉,等.心脏康复的管理与服务[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0):2432-2435.
[7]刘梅颖.双心医学的发展与争议[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1):74.
[8]覃德冰.心血管疾病的生活方式康复治疗[J].柳钢科技,2017,1(3):49-51.
[9]胡大一.心脏康复需发动全员医护人员参与[J].中华心血管杂志,2015,43(7):569.
[10]刘志学.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具有独特的优势[N].中国医药板报,2016-5-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