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奖励真的有激励作用?

2018-02-08丁学东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心理学家动机学习者

丁学东

洗一双袜子5毛,刷一次鞋2元,这是众多家长鼓励(或教育)孩子做家务的办法;回答一次问题加1分,进步10个名次发奖杯,这是众多教师督促学生学习的办法。奖励有激励作用,这点几乎无人置疑,于是,奖励成了教育通用的手段。果真如此?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故事的作者是心理学家德西,故事可能是编的,但细想想,合情合理。奖励“嬉闹”的办法不但没能激发孩子们“嬉闹”的兴趣,还收到了相反的效果。

读《夏山学校》会发现,尼尔的教育里很少有奖励,然而,他成功创立了誉满全球的夏山学校,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尼尔认为,奖励带来的危险不如处罚的危险大,但是奖品对孩子的破坏性影响却更有隐蔽性。奖励是多余的,而且是消极的,为了奖品做一件事 ,等于说这件事本身不值得做。他还说,没有一个艺术家只是为金钱报酬而创作,报酬也是自由竞争社会制度里最坏的特色之一。他甚至说,用奖励让对方卖命干活是一种可耻的意向。

回到问题的原点,奖励的意义就是激励,激励的意义是诱发学习者(或受教育者)的学习动机。理论上,学习者的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取决于学习者个体内在的驱动力,外在动机则是由外在因素引发的,多数时候会以奖励的方式出现。可见,奖励的最终作用充其量是完成对学习者外在动机的刺激。

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相比,哪个更重要?再看德西的寓言故事,老人的计策其实很简单,他就是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巧妙地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从而实现了自己“把孩子赶走”的目的。这就是所谓的“德西效应”——如果学习活动本身已经使学生感到很有兴趣,此时再给学生奖励不仅显得多此一举,还有可能适得其反。显然,内在动机在行为中起决定作用。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早期一直固守“可以通过提供奖励或惩罚来控制行为”的论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实验的不断深入,到去世前,他说自己以前那种认为人类的反应与其他动物一样的想法是很愚蠢的。美國当代教育学博士泰尔斯顿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受大量外部的激励,会在无形中挫伤他们固有的内驱力,使他们失去因学习本身的有趣而去实践它的动力。

学习的动机不靠奖励,还能依靠什么?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刺激是对所学对象的兴趣。泰尔斯顿认为,学习者的认知动因主要建立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真诚的关怀、相互的信任和尊重的关系上,关系发生在教学内容之前。这样看来,学习的动机应该以内在动机为主,而内在动机的产生,“关系”第一,“内容”第二。

“关系”第一。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说,教育学就是关系学。这句话特别深刻。教师和学生如果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缺少彼此沟通,相互不了解,甚至怀疑、抵触,那么,再先进的教育理念、再优良的教学方法、再精湛的课堂技艺,也实现不了教育的成功。《学记》有言:“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教学中最重要。

“内容”第二。鲁迅回忆自己儿时读书的情景,最难忘的是寿镜吾先生读“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先生)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寿镜吾先生的忘情朗读是对文章内容的陶然,这种陶然直接传染给鲁迅,“我(鲁迅)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音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韩麦尔对法语的热爱传递给了学生,连郝叟老头儿都“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 。使经常逃学的小弗朗士发出“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的心声。教师要让学生对学科(教学内容)本身产生兴趣,这在教学中是第二大任务。

对待花样繁多的奖励,我们要理性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学家动机学习者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人生什么最重要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美国心理学家:让孩子成功要做7件事(下)
美国心理学家:让孩子成功要做7件事(上)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