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不明原因干咳的证候特殊性※
2018-02-08黄婉怡潘俊辉
黄婉怡 潘俊辉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广东 广州 510120)
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是指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或主要症状、时间超过8周、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者[1]。严格依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1]诊断程序后仍有部分患者病因不明(本文将这部分病例称为“慢性咳嗽病因不明病例”),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咳嗽专家门诊的不明原因病例至少达到15%。由于诊断不明,无法进行针对性治疗,这部分病例成为了诊治慢性咳嗽的新难题。笔者曾参与难治性慢性咳嗽中医临床研究[2],发现虚实夹杂证候普遍存在,“本虚”方面以肺脾气虚、肺肾两虚多见。
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辨证论治在难治性慢性咳嗽的独特优势,笔者针对“慢性咳嗽病因不明病例”开展专项中医研究,近3年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咳嗽专家门诊收集“慢性咳嗽病因不明病例”50余例,在学术导师潘俊辉教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广东省名中医)指导下,研究其中医证候特点并对部分病例进行中医治疗,发现大部分病例(>80%)的咳嗽是以干咳或少痰为主要特点[3]。这部分病例的中医证候有一定特殊性,现初步探讨如下。
1 干咳以气虚和阳虚居多,阴虚少见
中医辨证中,干咳多属于阴虚或肺燥,而在慢性咳嗽不明原因病例中,患者虽多见干咳、痰少、痰黏难咳出,或伴有口干、咽干、咽痒等类似阴虚表现的症状,但纯属阴虚的比例甚少,大部分病人属于肺气虚、肺脾气虚或气阳虚,部分病人兼有肺阴虚。这类患者的咳嗽特点为:气道敏感性高,吸入冷空气、刺激性气味或在空气混浊处容易诱发咳嗽;咳嗽遇“寒”加重,包括咽喉或背部受凉、接触冷水、喝冷饮、进食寒凉性质的食物药物等;咳嗽时喜饮温水热水,往往得热咳减;咳嗽欠力,劳累时咳嗽加重,常伴有易疲劳、反复感冒、自汗、恶风等全身症状;多见舌淡,舌体瘦薄或胖大,或见齿痕,苔白或白滑,脉虚缓。
一般气虚、阳虚者多见痰多、痰白清稀,但慢性咳嗽的患者多见干咳、少痰、口干,从病机上分析,主要是肺气虚弱,无力布津上承所致。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虚则无力御邪,故临床上肺虚患者多见气道敏感性增高。治疗上可加强培补中气,培土生金。
案1廖某,女,62岁,就诊日期2012年2月,主诉为“咳嗽2年余”。行胸片、诱导痰细胞学检查、肺通气功能加支气管激发试验未见异常,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Hp(+)”,先后接受抗组胺剂、抗生素、吸入糖皮质激素、质子泵抑制剂加促胃动力药、镇咳药、中药等治疗未见好转,糖皮质激素吸入加小剂量口服可使咳嗽减轻但不能彻底治愈,患者拒绝继续使用,停药后服用川贝母、南北杏仁炖雪梨1次,咳嗽进一步加重而就诊中医。
患者形体偏瘦,面色偏黄,刺激性干咳为主,每当吸入冷空气或油烟、辛辣等刺激性气味则诱发较为剧烈的咳嗽,严重时伴有尿失禁,间中咳出少量黏稠白痰,痰难咳出,咽干明显且饮水不能缓解,时有咽痒,日夜均咳,日咳较频繁,夜咳1~2次而影响睡眠,胃纳可,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弦。查体:咽充血(+),余无特殊。辨证为肺气虚夹风痰,以止嗽散加味,百部15 g,紫菀15 g,荆芥10 g,陈皮10 g,桔梗10 g,白前10 g,炙甘草5 g,白术10 g,姜半夏10 g,干姜8 g,五味子10 g,细辛6 g。5剂,日1剂,水煎服。嘱患者戒生冷、辛辣。
二诊:患者诉服上方当晚无咳,一夜安睡,服药5剂后咳减六七成,仍为刺激性干咳,无痰,咳嗽时感觉气紧,咽干明显,时有咽痛,余大致同前。前方去白术、炙甘草,加玄参10 g,麦冬10 g,甘草5 g以利咽。3剂,日1剂,水煎服。嘱患者若见口淡、便溏去麦冬。
三诊:咳嗽进一步减轻,咽部舒适,间有咽干口干,大便稍溏。仍予一诊方药,干姜减至5 g,加茯苓10 g,玄参10 g。5剂,日1剂,水煎服。
四诊:基本已无咳嗽,偶因吹冷风诱发轻微干咳,咽喉无不适,稍口干、口淡,大便稍溏。予理中汤加味,党参10 g,白术10 g,干姜5 g,炙甘草10 g,五味子10 g,细辛6 g,茯苓10 g,紫菀10 g。5剂,日1剂,水煎服。药后痊愈。
2012年6月,患者受凉感冒咽痛,自行服用抗病毒口服液后感冒缓解,留有咽痒咳嗽,予止嗽散原方,百部15 g,紫菀15 g,荆芥10 g,陈皮10 g,桔梗10 g,白前10 g,甘草5 g,生姜3片。3剂治愈。
按:本病案提示了对于 “慢性咳嗽不明原因病例”的干咳不可一味地从滋阴润肺考虑。患者虽干咳而仍能用干姜、细辛、法半夏等温药,稍用玄参、麦冬虽咽部舒缓但见口淡、便溏,可见其肺脾虚弱、气阳不足方为根本。所谓 “久病必虚”,对于慢性咳嗽患者,久咳肺虚虽可能有阴虚津伤的一面,但气虚、阳虚可能更需要重视。
2 症状上无痰 病机上有痰
慢性咳嗽不明原因病例中,患者自诉为干咳无痰或少痰的占90%以上,但仔细追溯病史,患者其实还是有“痰”:部分病例会在晨起咳出黏痰,之后就一整天都无痰;部分病人虽然大部分时间是干咳,但偶尔咳出痰后咳嗽能明显缓解;部分病人自觉喉间有痰但不能将痰咳出;少数特殊病例确实一直是干咳,但服药后吐出黏稠痰块后咳嗽痊愈。
肺主气,又主通调水道,肺中的“津”与“气”密切关联,气行不畅则津液输布郁滞。咳嗽者肺气不利,使肺中津凝不布、郁而成痰,痰阻气逆则作咳。若有肺中虚冷或肺脾俱虚,则痰之为患更甚。提示临床上即使是干咳的患者也要注意其病机上是否有“津凝成痰、痰气交阻”的一面。
案2韩某,男,27岁,就诊日期2012年1月,主诉为“咳嗽半年余”。于2011年6月夏暑天受凉感冒经治后咳嗽迁延不愈,行胸片、胸部CT、诱导痰细胞学检查、肺通气功能加支气管激发试验未见异常,自诉在西医就诊已服用多种药物疗效不显(具体用药未见病历资料),吹冷风或饮冷水会使咳嗽加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
患者为办公室文员,长期在空调下工作,形体适中而不壮实,怕吹冷风,咽部或背部受凉则咽痒作咳,咳嗽呈阵发性连声咳,难以自止,自诉“用很烫的开水烫一下喉咙”才能逐渐缓解,日间咳为主,基本是干咳,偶然在晨起时咳出少量白稀泡沫痰,口淡,喜热饮,纳眠可,大便2~3日一行、不干结。舌淡胖、齿痕、苔薄白润,脉滑。查体无特殊。辨证为肺脾虚寒夹痰,予治冷嗽方加味,党参15 g,白术15 g,干姜5 g,炙甘草10 g,五味子10 g,细辛6 g,款冬花15 g。3剂,日1剂,水煎服。嘱患者严戒生冷饮食及寒性药物食物,注意避风寒。
二诊:患者诉服药2剂后次日晨起咳出大块灰白色带有黑点的胶冻状痰,自觉痰液很冷,痰咳出后感觉舒畅,下午再服药1剂,发现痰液明显增加,每次咳嗽都能咳出白稀痰,咳嗽次数较前增多但痰出后咳嗽可止而无需再饮热水,余症和舌脉大致同前。予前方加茯苓15 g。4剂。
三诊:咳嗽好转八九成,间有轻微咽痒咳嗽伴少量稀白痰,口淡明显减轻,大便基本1日一行,舌淡胖,齿痕减轻,苔薄白,脉滑。欲予理中汤加味以善后,患者要求停药,嘱患者痊愈后务必增加户外体育锻炼,达到运动后微微汗出的效果,以此增强肺气卫外的功能。半年后随访,咳嗽无再发。
按:治冷嗽方出自 《朱氏集验方》,原治脾肺虚寒、咳嗽痰稀,饮热汤暂止者。本例患者以干咳为主,并无咳吐清稀痰涎,主症有异但病机切合。肺主皮毛,最易受邪,患者长期在空调下工作,缺乏运动,平素毛腠不开,肺气不宣,人身之气与自然之气沟通不足,日久则肺气虚弱,空调阴冷之气从皮毛而入,日久则肺中虚冷。咳嗽迁延不愈,与肺气无力宣发御邪、邪气留连而不解有关。正是由于中气不足,津凝成痰而无力上承,才出现了肺脾气阳不足却不见痰多清稀、反见干咳无痰的特殊表现。本例患者服药后从无痰到有痰、再到痰出咳减的特殊变化,提示了对于慢性咳嗽的患者,即使是干咳或少痰,需要重视其病机上的“痰”,治疗上注意痰不化则气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