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医院校留学生的中医学全英授课方法探讨

2018-02-08王蔚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中医学西医留学生

王蔚琳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广东 广州 510260)

随着我国医学水平、医学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国际间交流合作联系的不断加深,国内众多医学院校的外国留学生人数日渐增多,专业发展需求也逐步扩大。许多西医院校在给予留学生西医专业课程培养的同时,将中医学设为该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增加留学生对于中国传统医学的了解,开阔医学视野,还有助于他们了解中华文化,成为在中国留学的教学特色之一。但由于西医院校的留学生对于中医学课程的教学要求与中医院校留学生、西医院校中国学生均不尽相同,且全程使用英语授课,教学难度较大。如何针对这样特定的学生群教好这门课程,如何使用英语,将中医知识乃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递给留学生们,是值得研究的。本文以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班的中医学教学经验为基础,探讨西医院校留学生专业中医学全英授课的方法。

1 西医院校留学生中医学教学的特点

1.1 留学生背景及特点 广州医科大学从2010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的外国留学生,中医学作为该专业的选修课程,目前定在第四学年的上学期开课,至今已授课4届学生,共计104人。以2010级留学生班为例,共有学生20名,9名来自印度,9名来自尼泊尔,2名来自坦桑尼亚,其余年级留学生班的国籍组成与之类似,以东南亚、非洲国家为主。

就中医学的教学而言,教导学生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使用其独特的整体而辨证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和理解自然与人体,这是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中医汲取了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精华,讲求“意象思维”,尊重自然规律,重视人体与自然、社会、自身情志的紧密联系。因此想要学好中医,决不能孤立地认识每一件事物,必须通过“整体观”和“辨证观”去看待,从世间万物到人体生理病理均是如此。东南亚国家如印度、尼泊尔等国与中国邻近,在许多认识事物的方式和对疾病的治疗方法上与我国是类似的,比如印度文化里也有“阴阳”的概念;治疗肢体疼痛,也有类似于中医推拿的治疗手法;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相似的认知和处理方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但另一方面,留学生们来自的国家都有其特有的文化、风俗和思维方式,与我国始终存在着很多差异,如印度尊视牛,从不食牛肉,因此在讲述养生或食疗课程时,不宜涉及牛肉等当地禁忌之品,以免引起误会;又如而坦桑尼亚位处非洲东部,文化、风俗、信仰各方面与我国差异较大,对于放血疗法、埋针等治疗手法不太容易接受。这就需要老师提前了解留学生们的民俗习惯和学习需求,并与留学生多进行交流,及时调整授课方式和内容,让留学生更容易接纳和理解中医学的博大精深。

留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较高,认真听课,无论课上课下常常积极与老师进行课程内容的交流,有不能理解的地方都会主动询问;且英语的阅读、写作能力强,阅读外文书籍、撰写英语文章均是顺手拈来。因此与中国学生相比,留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更强,课堂气氛相对活跃,但课堂秩序有所欠缺。与中国学生从小养成的“接受式”学习习惯不同,外国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相对较强,课堂只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更多的研究与讨论都放在了课后。因此在给他们上课时,并不适宜过多地进行“灌输式”教学,亦不必将书本上的内容全然在课堂上讲解,只需将基础理论、重点、难点讲述清楚即可,然后通过布置思考题目,指引学生课后自行进行资料的查找或知识的总结与归纳。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也加强了他们对课程乃至背后的文化基础的浓厚兴趣。

1.2 西医院校对于中医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及安排 在西医院校里,中医学的课程设置要求以理解和初步应用为主,强调教学的实用性。由于我校留学生的主专业是临床医学,中医学目前设置了总计72学时的课程,包括56学时的理论课及16学时的见习课,授课内容更是侧重于留学生比较感兴趣、国际上接受程度和应用程度均较高的针灸学、推拿学部分。这两部分内容的实操性很强,因此也安排了较多的见习和实践课时,以及经验丰富、操作规范的老师进行带教;希望通过讲解和带教,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针灸、推拿等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拓宽治疗手段的选择,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帮助自己和家人朋友减轻病痛,真正地做到学有所用。事实上,留学生们普遍认为针灸推拿部分的内容易于理解、实用性强,实际掌握地也更为理想;甚至有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出现头痛等不适时,也会主动联系老师寻求针灸治疗。相信也可以此作为突破口,帮助中医更多地传播到世界各地。

2 教学方法探讨

鉴于以上留学生的特点以及西医院校对于中医学课程的设置要求,以及全英授课的难度问题,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调整上可进行如下探讨。

2.1 化繁为简 多比喻 多图像 重案例及实操 中医是一门基础理论多、内容相对抽象、涉及知识面甚广的综合性学科,纯中医专业的学生学习起来,尚且需要长足的学习和知识积累。如果不能用中医的思维方式去思维,即使是语言相通的本国学生,都会觉得艰涩抽象,更不用说存在着文化差异、沟通不便的留学生了。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更多地通过理论文字以外的其他方式,如生动的比喻、真实的身边案例、图片、视频、实际操作等,帮助他们理解中医的理论。比如说,在讲解治疗湿邪有芳香燥湿、利水渗湿等方法时,可把不同类型的湿邪比喻为水,少量的潮湿之水可吹风晒太阳弄干,大量的水则需要引到下水道排干等,化抽象为具象,利于学生理解。

2.2 启发式教学 留课题给学生自行研究 上课之前,老师可先布置一些关于课程内容的小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前看书、查找资料,对上课内容有所了解和准备。课堂上时间有限,则先给予课程内容的框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讲解重点和难点;至于次重点和要求了解的内容,可当作课后课题,留给学生自己完成学习。比如在讲解五行时,让学生们理解五行的含义、明白了“取象比类”在中医了解人体生理和病理的特殊意义,再布置课后思考题,让学生自行归纳,人体的纵多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应如何和五行的特点相对应,加深他们对五行概念和人体生理功能的理解。

2.3 使用标准中医术语翻译 避免与西医术语混淆 中医的专有名词、术语繁多,甚至仅采用某个字来代表一个词语的意思,翻译时为了使意思清楚无误地表达,就需要教师将术语还原为词组或意群进行讲解[1],若单纯僵硬地音译,不仅不能以词达意,更可能加深中医的难理解程度,令学生失了兴趣。如针灸学中的“三阴交”一穴,目前的标准翻译为拼音“Sanyinjiao”以及国际标准穴位名称“SP6”,但是对于留学生而言,这都是毫无意义的两个词语,对理解和记忆这个穴位没有太大的帮助。此时若是能稍作解释,说明此穴的名字意味着“三条足阴经交会之穴”,学生便能顺利地明白此穴的重要地位,以及为什么它能够治疗月经不调、小便不利、失眠眩晕等脾、肾、肝三脏失调所致的病症,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另一方面,中医里有很多术语与西医的专业术语名字相近,但意义绝不等同。如中医里的“血虚”,翻译成“blood deficiency”后,需要解释清楚它与西医里的“贫血”不一样。西医里“贫血”是指体内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低于正常,而中医里“血虚”则是一个“血”的功能低下的病理状态,与实际红细胞数量并非直接相关。在讲解时需加以强调,避免误解。

当然,若是能在上中医学课程之前,留学生们的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能达到一定水平,是对于全面、正确理解中医学内容更理想的方案,可避免由于中外文化上的差异而造成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上的失误[2]。

2.4 英语师资培养 全程使用英语讲解复杂抽象的中医学课程,且随时需要和学生进行学术上的交流,这就给教师们的英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培养高素质的英语教学师资队伍十分重要而迫切。目前常见的状态是,中医讲得好的老师,英语口语不够好,而英语口语好的老师,授课经验又不足。这样的矛盾就需要教师们更多地自我提高,共同备课,多进行师间交流,分享教学经验,锻炼口语沟通能力,互相学习和进步。学校和二级学院、教研室可多组办英语授课竞赛、英语教师培训班、教师赴外学习团等各种学习方式,加强全英教师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3],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良性竞争。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中医对外教育的改革与实践任重道远。因此,我们要立足于中医教学的专业特点,学习及借鉴国外医学教育经验,为西医院校里留学生专业的中医学全英教学探索一套切合实际、实用规范、效果理想的授课方法,培养优秀的中医英语师资队伍,使我国西医院校留学生的中医学课程能够持续发展,不断完善,迈上更高的台阶。

猜你喜欢

中医学西医留学生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