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女科》肾中水火旺盛月经先期的理论探析
2018-02-08樊聪俐张慧俊魏绍斌
樊聪俐 张慧俊 魏绍斌
(1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医妇科学,四川 成都 610075;2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四川 成都 610072)
月经先期又称“经行先期”、“月经超前”、“经早”,是指月经周期提前七天,小于十九天,月经量基本正常或偏多,并连续两个周期以上异常。月经周期紊乱,特别是先期而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如合并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日久可致经血大下或淋漓不净,最终形成“崩中”或“漏下”,使病情加重,难以治愈。因此,重视月经先期的治疗十分必要[1]。现将《傅青主女科》对月经先期的认识进行总结归纳,便于深刻地了解该病,以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
1 古代医家对月经先期的认识
前人对本病的论治主要在于“热、虚、瘀”三个方面。热者,在于迫血妄行,《丹溪心法》:“经水不及期而来者,血热也”;《济阴纲目》:“赶前为热”;《校注妇人良方》引王子亨言“阳太过则先期而至”;《万氏妇人科》:“如性急躁多怒,多妒者,责其气血俱热且有郁也”;《景景医话》:“肝藏血而主疏泄,故阴虚火旺之体,每有水不涵木,木火内炽,血不能藏,失其疏泄之常,而月经先期而至”;《薛氏医案》认为“先期而至者,有因脾经血燥,有因脾经痰滞,有因肝经怒火,有因血分有热,有因劳役动火”,可见热有阳盛血热、郁热、虚热之分。至于虚者,在于气虚不能摄血,《景岳全书》提出:“若脉证无火,而经早不及期者,乃心脾血虚,不能固摄而然”;《罗氏会约医镜》:“先期而至者,多属血热有火,此固一说…有中气脱陷,及门户不固而妄行者,则所重在脾在肾,不得尽言为火。”瘀者,在于瘀阻伤络,脉损血溢,《金匮要略》:“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2]。
2 《傅青主女科》对月经先期的认识
“妇人有先期经来者,其经甚多,人以为血热之极也,谁知是肾中水火太旺呼。夫火太旺则血热,水太旺则血多,此有余之病,非不足之症也。似以不药,有喜。”“又有先期只来一二点者,人以为血热之极也,谁知肾中火旺而阴水亏乎。夫同是先期之来,何以分虚实之异?盖妇人之经最难调,苟不分别细微,用药鲜克有效。先期者火气之冲,多寡者水气之验。故先期而来多者,火热而水有余也;先期而来少者,火热而水不足也。”可见傅青主认为,肾中火旺,热扰冲任、胞宫,破血下行,可致月经先期;肾中水亏,虚热内生,热伏冲任,血海不宁亦可致月经先期而下[3]。
3 为何傅青主不提及气虚血瘀
4 《傅青主女科》对于月经先期的治疗
对于“肾中火有余”者,原文曰:火不可任其有余,而水断不可使之不足,治之法但少清其热,不必泄其水也。方用清经散:丹皮三钱,地骨皮五钱,白芍三钱(酒炒),大熟地三钱(九蒸),青蒿二钱,白茯苓一钱,黄柏五分(盐水浸炒)。此方虽是清火之品,然仍是滋水之味,火泄而水不与俱泄,损而益也。方中地骨皮、熟地清血热而滋肾水,丹皮、青蒿、黄柏清热泻火而凉血,白芍养血敛阴,茯苓行水泄热,全方滋肾清热,凉血养阴,使热去而阴不伤,血安则经自调;对于“肾中火旺而阴水亏者”,治之之法不必泄火,只专补水,水既足而火自消矣,亦既济之道也。方用两地汤:大生地一两(酒炒), 元参一两,白芍药五钱(酒炒),麦冬肉五钱,地骨皮三钱,阿胶三钱。此方之用地骨、生地,能清骨中之热。骨中之热,源于肾经之热,清其骨髓,则肾气自清,而又不损伤胃气,此治之巧也。况所用诸药,又纯是补水之味,水盛而火自平理也。方中生地、元参滋肾阴,壮水制火,白芍、麦冬养血敛阴,地骨皮辅助生地清骨中之热,泻肾火,阿胶滋阴补血,全方重在滋肾壮水,水足而火自平,阴平阳秘则经行如期。黄绳武先生在《傅青主女科评注》中对清经散、两地汤评论道:“清经散法在清热而不伤水,诚为清火良方、调经妙法;两地汤妙在壮水以制阳光,育阴潜阳,补阴配阳,从而达到‘水盛而火自平,阴生而经自调之目的’”。
5 医案选读 (孙浩铭医案)
岳某,12岁,学生。1973年3月9日初诊,患者11岁月经初潮,近数月经期均提前旬日,经量多,色鲜红,偶伴小血块,历程5天,行经第2天小腹疼痛一阵即止。平时面赤口干,白带较多,无臭味。脉弦细,舌质红,苔薄黄。证属阴虚血热,带脉受损。目下未届经期,投以养阴清热,佐以固带。处方:女贞子15 g,墨旱莲15 g,生地黄24 g,枯黄芩9 g,杭白芍9 g,白冠花15 g,金樱子30 g,苏芡实15 g,漂白术9 g,生牡蛎30 g(先煎)。服5剂。
3月15日次诊:据述药后带下减少。仍防月经先期,照前方续进5剂。
3月20日三诊:药后月经未见提前,并无其他症状出现,带下亦减。脉细弦,舌质淡红、苔薄白。又服前方5剂。
4月5日四诊:月经于今晨来潮,相隔32天,色红、量中等。脉弦细、舌如常。治以滋肾养阴。处方:女贞子15 g,墨旱莲15 g,干藕片24 g,杭白芍9 g,漂白术9 g,炙甘草3 g,狗脊15 g,黑橹豆12 g。服5剂。
按语: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固有子”。此例初潮年仅11岁,肾气未盛,冲任未充,而见月经先期,面赤口干,参合舌脉,乃阴虚血热所致。拟方用二至丸,水陆二仙丹,滋肾养阴,佐以白芍、黄芩、生地黄凉血泄热,取白术、牡蛎、白冠花以助固带。经用上法调治后月经应期而至,带下已愈,说明血热渐清,带脉已固,故用药酌减清热固摄之品,继用滋肾益阴,以善其后[5]。
6 体会
关于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出复杂症候的辨析,本文的综述主要体现在对月经先期主证型的研究。通过跟随导师学习和临床实践,我认为对复杂症候的分析,需要结合每个患者的体质类型。正如江春华等在《中医治疗法则概念》中说:“疾病好比藤的蔓生,根只有一个,而引伸出去的分枝却是又长又多。病邪入体,只有一个根,以后可以转化,这是以人体为基础而作为矛盾的转化;病邪的阴阳偏胜借用人体的阴阳偏胜,就会表现得变幻百出。所以同样一个病邪,在这人有这样的变化,而在另一人则又可见不同的变化”。肾中阴阳不平衡是导致月经先期的“根”,而“气虚”、“血瘀”则是其引申出去的分支,傅氏“肾中水火太旺致月经先期”理论概出于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