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新农村建设
2018-02-08傅科奇
□傅科奇
我的家乡在诸暨市店口镇南联村,位于店口镇西部,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美。南联村由南塘、联塘、联坞三个自然村于2006年合并而成,全村现有农户约1000户、人口约3000人。春节回乡过年,所见所闻,切身感受到了家乡近年的大变化和家乡人精神风貌的大改观,真真切切体验到了党的亲民、富民政策赢得了群众的喝彩。但在走访中,笔者也发现了三个问题:
一是新房子建在以前的农田上。小时候的记忆,大家都住在山脚边台门里,联排的台门前一条弯弯的小路,平坦的是大片的水田,现在台门已经人去楼空,水田上建了又宽又新的柏油马路和一排排的小洋房。家乡面貌翻天覆地变化,可是耕地也越来越稀少。村里农民基本不种田了,家家户户买粮食吃。没有了耕地,也就无所谓“农村”了,耕地保护迫在眉睫。
二是农户家里已不再存粮了。在刚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流行一句口号“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在这句口号里,可以明显地看到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农户的粮食安全是一种“剩余安全”,只有在“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以后,才能留下给自己的。在这种情况下,农户非常珍惜自家耕地,这也是当时很多城里人都会问“为什么乡亲们要把房子盖到半山腰?”随着近年国家有关农业政策的转变,粮食安全责任几乎完全上升为中央政府的责任,地方乡镇和农户为追求经济快速发展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珍惜土地了,农户也不再家里存粮了。
三是老“台门”开始成片倒塌。近几年,新农村建设后,家家户户都搬到了马路边的新建楼房,世代传承的老台门人去楼空,年久失修的开始慢慢地成片地倒塌下来了,成了废墟,成了无人问津的寂寞地。“绍兴城里十万人,十庙百庵八桥亭,台门足足三千零”的景象即将永远留在历史的记忆里。
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建设家乡,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要加强国家耕地保护政策宣传,进一步保护好耕地。耕地是农村最为宝贵的资源。当前,农村道路、房屋建设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要加强新农村建设规划,一张总图绘到底,在规划修建农村道路、住宅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相关要求,尽量避开耕地、少占用耕地。新农村建设没有必要一味地追求大修大建,要鼓励根据地方历史特点,保护、翻新既有建筑。这既可以提高老百姓的居住生活条件,同时可以更好地传承乡村历史文化、保护耕地。
要用产业化发展农业、用工业化富裕农民、用城镇化繁荣农村、用信息化武装农村建设。一是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善操作的技术型农民、一批懂经济会管理的农业管理型人才、一批懂企业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企业家、一批懂电脑通网络的新型农村营销团队。二是加强新型农业发展规划,编制出台“科学、绿色、互联”农业新规划,鼓励以农村党员干部、青年团员及外出务工能人为骨干,建立新型农业发展示范基地,发挥好农业致富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加强新型农村保障体系建设,形成农村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新优势。四是加强新型农村互联网信息工程建设,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智慧农村建设。
要进一步健全党统一领导的农村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党员“四个意识”教育,增强“四个自信”,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幸福指数,真正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为人民谋幸福的实践中。扎实建设好开拓务实、团结协作、勤政为民、充满活力的“班子工程”,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为人民谋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