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理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跨学科人文素材发掘初探

2018-02-07郑伟山

考试周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

摘 要:高中地理课程具有较为深刻的综合、多学科交叉特性,赋予学生更多的人文素养培养的可能,同时,其他学科课程也都存在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发掘其他学科蕴含的地理内涵的人文教育素材进行地理学科教学,将会更有效地完善学生地理人文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国家课程校本化;人文素养;发掘方式

一、 前言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科教学过程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个维度,突显了对人文素养的关注。高中地理学科所具有的文理兼备的特点,在人文素养的培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地理人文教育大多局限于本学科的课程之中,素材分布有限且资源单调。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背景下,我们考虑立足于高中课程体系,跨学科挖掘利用人文教育的素材,以丰富地理人文教育的资源,多角度地探索高中地理人文素养的途径。

二、 基于高中地理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跨学科人文素养素材融合

新一轮课改再次强调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在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过程中,我们尝试把各学科中蕴含的人文素养的内容和价值观提取、整合,然后按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规律,与地理的学科教学进行课程整合。从知识概念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二个层面,对各学科课程内容中的人文素养因素的挖掘发析。

三、 三维教学目标体系下地理人文素养发掘

(一) 跨学科体系内的地理人文素养知识点发掘

1. 语文课程

文学作品所固有的“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手法,经常会和特定地理现象、规律发生一些关联。如白居易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诗句,是形容气温日变化和月相的;而苏轼的“高处不胜寒”则表现出对流层大气温度垂直变化的规律。《橘逾淮为枳》则反映了我国南北自然地理特征迥异的地理背景,其中还可以引申拓展出充分發挥区域优势条件的因地制宜的思想。

2. 历史课程

地理事物和现象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变化,这使得地理与历史有着割不断的联系,首先,历史课程中的许多区位知识和地理学科有高度的关联,如宋元时期的泉州,与古代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曾经并列成为世界最大的港口城市,然而近代又都双双褪去曾经的光环,这便是城市区位分析中的内容。

其次,因为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深刻的地理区域背景,所以,历史课程中的区域知识也和地理学科有着密切的关联。比如,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自汉唐以来逐渐南移,就原因而言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地理学上的气候、土壤、水文有着密切的相关。古代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稳定,我们可以以长城所处的经纬度位置入手分析,长城一线和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分布高度吻合,而400毫米年降水量恰恰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分布的过渡地带,因此也就成为了“华夷天堑”。

3. 思想政治课程

新课程改革后的思想政治逐渐向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生活,唤醒主体意识,重视个性发展转变,人文精神开始彰显。思想政治课的政治功能、德育工作,使之天然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道德教育等人文精神培育功能。哲学中普遍联系的观点与必修一地理《自然环境整体性差异性》之间、内外因辩证分析原理与地球上生命存在条件的分析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内涵关联。矛盾的两点论重点论、蕴含着地理综合思考所遵循的思辨性思维和批判性精神。

4. 数理课程

地理课堂中的天体运动与数学和物理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数学和物理学发展过程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性的复苏与人文精神的觉醒。在地理教学中,我们除了利用物理、数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演算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地挖掘其学科蕴含的人文精神。比如《宇宙中的地球》一节,可以结合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过程中,一大批像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科学家,以科学探究的精神,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敢于直面神权的禁锢和迫害,从中发掘出对未知的好奇之心、科学探索精神,对人类真善美的不舍追求以及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等人文素养内涵。

(二) 跨学科体系内的地理人文精神价值点的挖掘

高中课程体系中各个学科课程内容,都或多或少地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不管是数理化的公理、定理、规律,还是诗词歌赋,都渗透了千百年来中外人民崇高的精神和品格素养。对于文史哲学科而言,一向是“文以载道”,挖掘具有地理内涵的“道”,进行融合教学,有助于实时性陶冶高中生个体的情操,让地理课堂焕发出人性的光辉和人文的情怀。如白居易《鸟》“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诗中借景抒情,抒发对生命对自然的尊重关爱之情,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可以与必修二《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课程教学进行完美的整合。

四、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课程时刻呈现出显著的综合性、区域性特征,正因如此,才使得高中地理知识点与其余课程内容有着多种形式的交叉、融合迹象。尤其是在高中文科背景下,选择针对其余课程内容加以深入性挖掘校验,可以赋予学生更多生动性的启示线索,令其在逐步深入性体验相关地理知识点之后,调动起深层次的自主探索信念,在潜移默化之中有机改善个人的地理人文素养。长此以往,朝着新课标要求的方向持续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瑜.高中生地理成绩性别差异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提出[D].陕西师范大学,2015.

[2] 程红霞.英语和地理学科的整合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22(4):167-181.

[3] 张胜前.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案例式解读——以人教版“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节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38(36):155-162.

[4] 裴光龙.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未来的地理素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22(19):115-123.

作者简介:郑伟山,福建省莆田市,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浅析
以I, robot为例探索英语影视欣赏促高中生英语人文素养的形成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以文学阅读为载体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