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018-02-07张春娜

考试周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高效兴趣问题

摘 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阐明了孔子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我常常将这一思想运用到我的数学课堂中,我认为可以从创设情境、设疑解难、巧设练习三个方面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

关键词:高效;兴趣;问题

一、 创设情境,引其“愤”、“悱”

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对学习的目的性还不明确,对学习的兴趣和方法需要靠老师和家长的培养和引导。小学生具有非凡的好奇心,创设情境能诱发他们的天赋和灵性,从而形成探究反射,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认为课堂上要创设富于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个人只有对某一知识具有浓厚兴趣,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才会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去探索,才能产生“愤”与“悱”的状态,这是教学中我们渴求学生达到的最佳心理状态。

例如教学《买衣服》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先把附页1的学具——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剪下来。上课时我随手从学生座位上拿了几件孩子们脱下来的衣服挂在黑板上,并让小主人给自己的衣服写上价钱,每人站在自己的衣服面前叫卖。这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好奇心由潜伏状态诱发为活动状态,激起了学生对活动的兴趣。恩琦给自己的毛衣标上了68元,江薇把自己的外套定价为95元,思跃给自己的衬衫写上了26元。其余的孩子一看到他们写出的价格,再看看自己手上一叠1元、2元、5元、1角、2角、5角的纸币,纷纷叫嚷了起来,“怎么这么贵啊,我们的钱根本不够啊?”“我知道了,得要有一张红牛。我妈妈给我买衣服就是用红牛。”“老板,便宜一点行不行啊?”看着孩子们脸上丰富的表情,我适时引出了大面额的人民币:100元、50元、20元和10元,并让学生拿出这些面值的学具钱,根据颜色、数字、图案观察图中这些大面额的人民币。当学生认识了这些钱,买卖就开始了。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对所学的内容有更浓厚的兴趣,认真地拿着自己手上的钱去买心仪的衣服。芊芊看中了恩琦的毛衣,她笑眯眯地拿了一张100元给恩琦,恩琦愣了一下说:“不用这么多钱啊?”芊芊笑着说:“那你不会给我找钱啊?”其他同学也起哄,“对啊,老板,快找钱啊!”恩琦想了想,拿出42元想要给她,一部分同学哈哈大笑。我打断了他们的哄笑,建议全班同学拿起笔帮恩琦列式算一算。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着,算出该找回32元,又纷纷出主意该怎么拿钱。一节课就在孩子们你考我、我考你中度过了。

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真正叩开学生数学思维的心扉,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

二、 设疑解难,给其“启”、“发”

“学,源于思,起于疑。”循着思路层层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边想边学,或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边学边想,既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这就考验教师设疑的技巧,好的课堂提问就像枝头诱人的果实,既非伸手可得,又非高不可攀,而是跳一跳就能摘到,把学生的求知欲直接激发出来。然后教师抓住那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努力仍“心未通辞未达”的难点问题进行巧妙的启发和点拨,释疑解惑,使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数学教材的重点,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也是难点。难就难在“加法向乘法”的过渡比较抽象。我教这部分知识时,是通过游戏的形式。请三位小朋友到前面,每人用手指着自己的耳朵,问:每个人都长着两个耳朵,三只小朋友共有几个耳朵?学生凭着直觉观察,很快就写出了加法算式:2+2+2=6(个)。这时我再叫上5个小朋友,问:“现在共有几个耳朵?”孩子们又刷刷刷地写出了:2+2+2+2+2+2+2+2=16(个)。然后我又再叫上20个同学,问:“现在共有几个耳朵?”孩子们傻眼了,纷纷说:“老师,这算式太长了,怎么写啊?”“就是啊,太难写了。”我笑嘻嘻地对他们说:“那你们想不想学习一种比加法更简便的方法啊。”“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面对一张张如饥似渴的脸蛋,我告訴他们“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并写出了乘法算式:2×3=6(个),介绍了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讨论“2、3、6”各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很快领悟了乘法的含义。这时我让孩子们把2+2+2+2+2+2+2+2=16(个)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说说各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孩子们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我再次请上了刚才的28个同学,问:“现在谁能列出算式求这里共有几个耳朵?”同学们都很快就写出了算式:2×28。

三、 巧设练习,深化思维

练习是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学习了新知识,掌握了新方法时,总是急于表现,这时的课堂就是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让学生做富有一定挑战的、经过努力才能完成的练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练习的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上做到一个“巧”字,精心设计,科学安排课堂练习的内容,使每节课的练习真正达到既巩固基础知识,又开拓思路、深化学生思维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8的乘法口诀》,引导孩子编出了所有的乘法口诀后,为了帮助孩子们记住8的乘法口诀,我设计了以下的练习:

1. 拍手游戏。同桌互相玩,边拍手边读口诀。

2. 读儿歌记口诀(数螃蟹)。小朋友,快快来,数数螃蟹几条腿。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八七六五四三二一。一只螃蟹8条腿,两只螃蟹16条腿,三只螃蟹24条腿,四只螃蟹32条腿……

3. 对口令游戏。一人说“五八”,另一人说“四十”。这个游戏可以师生玩,也可以同桌玩。

这种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引其“愤”、“悱”,设疑解难,给其“启”、“发”,巧设练习,深化思维这“三步曲”,重点引导学生,又不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又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又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获得良好的学习方法,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作者简介:张春娜,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张云栽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效兴趣问题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