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与农村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的培养
2018-02-07阳寒滔
摘 要:对小学生语文教学与农村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的培养进行研究,能够有效促进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的形成。基于此,本文将对农村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缺失的原因进行简单介绍,并对在语文教学中农村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的培养方法进行具体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对小学生渗透人格教育、将情感教学与语文教学相融合以及加强朗读教学三方面内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留守儿童;积极人格
一、 前言
我国目前大约存在8000万的留守儿童,并且这个数目正在逐年增加。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长时间不与父母沟通接触,同时父母也无法对孩子进行教育,最终对孩子的正常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我国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措施,对留守儿童进行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所以在成长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消极心理,甚至会出现缺陷性的人格,由此可以看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积极人格进行培养的重要性。
二、 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缺失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家庭方面。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时间在外打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与孩子进行沟通,即使能够打电话,多数父母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心理变化的关心非常少,进而导致父母不能及时察觉孩子心理发生的变化。留守儿童还没有形成健全的心理品格,外界因素的变化会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另外,留守儿童的父母虽然为孩子提供了物质条件,但是在情感和心理上对留守儿童缺乏关心,最终导致留守儿童缺乏积极人格。
第二,学校教育方面。由于农村教育条件相比于城市来说比较差,最终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无法提高。这种教育模式也就导致留守儿童在学校不能接受全面的人格教育,进而导致留守儿童缺乏积极的人格引导。多数农村学校重视孩子学习成绩,并不重视人格培养,对于一些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儿童没有进行有效管理,导致心理问题逐渐扩大,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心理健康。
第三,社会缺乏关注。我国目前虽然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措施对留守儿童进行关心和爱护,但是多数行为都是人民或者慈善机构自发组织的,我国政府并没有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管理机构,也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保护。
三、 在语文教学中农村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的培养方法
(一) 对小学生渗透人格教育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对事物好坏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对小学生的人格进行正确引导,同时将人格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加深小学生对积极人格的理解程度。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阅读《三字经》以及《小学生行为规范手册》等,让小学生在脑海中对正确的行为进行适当了解。另外在课堂中对有关于道德的文章进行重点讲解,如《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人们要对一切事物抱有感恩的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篇文章对小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告诉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时刻抱有感恩的心,不要认为别人帮助自己是理所应当的,别人帮助你,你同样也要帮助别人,进而让學生在脑海中形成感恩的概念,达到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的目的。
(二) 将情感教学与语文教学相结合
留守儿童由于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关心,所以很容易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其进行正确的人格教育,帮助小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情感观。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播放一些正能量或者励志的教学短片,让学生感受到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例如,教师可以将残疾人积极面对生活的短片播放给学生,即使残疾人身体上有所缺陷,但是其内心却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克服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学生通过观看短片的方式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正能量,并在实际生活中抱有积极的生活态度,使留守儿童养成乐观开朗的品格。
(三) 加强朗读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对文章进行反复朗读,才能充分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情感,进而体会到作品的创作价值。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课文进行情感朗读,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情感价值。其中《女娲补天》体现出的是女娲的勇敢和无私,而《夸父逐日》体现的是夸父的执著与奉献精神,学生通过情感朗读,除了能够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理解之外,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健康良好的积极品格。
四、 结论
综上所诉,随着人们对留守儿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留守儿童进行积极人格培养,成为有关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对留守儿童积极人格培养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对其进行研究能够促进留守儿童人格的养成,同时保证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对积极人格的培养方法进行研究,能为今后留守儿童积极人格培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艳红.小学语文教学与农村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15.
[2] 雷承杰.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J].新课程(小学),2017,07:229.
作者简介:阳寒滔,湖南省衡阳市,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三樟镇教育管理服务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