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教于生活寓教于快乐

2018-02-07盛雨颉

考试周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

摘 要:教育要紧随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促进学生多元化的发展。注重学生生活本身的教育价值,即实现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变成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受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学生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往往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生活经验,因此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往往是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生活教育;寻找唤醒;提升整合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而陶行知先生则可称为中国近代教育界的圣人,董必武就曾有詩云:“敬爱陶夫子,当今一圣人。”“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基石,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内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作为语文学科的教学者,在研读了陶校长的生活教育理论后深有体会,并在教育教学中尝试用这一理论指导实践。

一、 从生活中寻找经验,让孩子乐于学习

对于新鲜的事物和现象学生总是充满了好奇并且主动去探索,会主动地去感知和探寻事物之间的关联、发展和变化,尤其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生可以说是百看不厌,百问不倦。所以,一些预设的课程已经满足不了学生们的求知需求。这些课程,经常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作为教师,要及时关注孩子,了解他们的需求。就像一个小纸盒他们也会玩得不亦乐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们的爱好就可以让孩子们去收集一些各式各样的纸盒,让他们在玩乐中区分纸盒不同的形状,了解它们的不同功能,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奥秘。教师要乐于观察,及时关注学生的动向,这样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并且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素材。

作为青年教师,在学习了陶校长的“生活教育理论”之后,我不断地将生活和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思考。例如在教学《有趣的发现》时,其中一个知识点是区分“观察”和“考察”,这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这时我想起,我带他们在上活动课时,观察了一只甲壳虫,一边仔细看,一边猜它在干什么,那天大家看得特别认真,我拿起相机给他们拍了几张照片。在讲到“观察”时,我试着让他们回忆前几天上活动课的情景,并将这几张照片放在大屏幕上呈现给大家看,小朋友们大声地欢呼着。我说:“孩子们,那天我们蹲在地上,仔细地看这只甲壳虫,这个过程就叫做——”孩子们眼前一亮,忽然明白了,这就是观察。这一次语文教学中,我将生活和语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语文学习变得更加有趣、生动。

二、 在生活中唤醒经验,拓宽知识

学生接触事物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跟事物本身的价值毫无关系。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学生会更愿意去接触和探索,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时时关注学生的动向,及时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从而适时更新教育方式和内容。比如春天的时候,班级里有学生带来了蚕宝宝饲养,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对蚕宝宝的了解也很少,所以都有点害怕。虽然害怕,但是都非常好奇不停地观察议论,我没有着急地为大家解答疑惑,而是给学生们提出了几个问题:蚕宝宝平时都吃些什么呢?是树叶吗?长大后它又会怎样呢?会变样吗?蚕宝宝有又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这些问题很容易抓住学生进行探索的兴趣,作为教师的我们只要认真仔细地捕捉到学生平时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点,就能有效激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和经验。

陶校长曾经说过,处处是学习之地,天天是学习之时,人人是学习之人。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诉我们: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找教育。教育的对象是生活的,教育的环境是生活的,教育是为了生活服务,因此就要用生活的教育方式。而语文这一学科内在包含了语言和文学,其中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文学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因而语文学科不同于数学等学科,囿于理性思维的限制,语文的社会生活性非常突出,这就更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源于生活,应该用于生活,应该让语文发展、完善于生活,让生活因为语文而更加光彩夺目。

三、 在生活中提升经验,增强自信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社会活动“怎么办”中,让学生在设置的情景中体验并解决“着火了怎么办”“突发急病怎么办”等等。孩子们通过交流、议论,得到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活动中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有关经验,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生活中蕴涵了丰富的教育内容,需要教师去很好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将生活和教学结合起来,在学生的常规教育中,也可以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也使老师的讲解生动有趣,而不是平淡寡味的说教。记得学校组织秋游,我第一次带班去,心里有些忐忑,怕孩子离开学校,非常兴奋,失去了控制。于是,在出发前,我没有直接进入主题进行说教,而是放了一张大雁有序飞行的图片。我问下面的同学,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了一个成语,是指秋天的时候,你走在田野里,会听到大雁飞过时留下的鸣叫声,这个成语是——,小朋友们在下面齐声回答:雁过留声。是的,小朋友们,大雁是空中的旅行家,每年秋冬季节,要从我国的北方飞向南方过冬,它们一飞就要飞上一两个月,飞得时间长不长?大雁们厉害不厉害?那大雁们是怎么做到在这么长的飞行旅程中不掉队的呢?大雁它们只有两个队形,一个是“人”字形,一个是“一”字形。它们非常听从头雁的指挥,及时变换队形,不掉队,大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果然,那一天小朋友们表现得很好,一路上排队很整齐,大部分小朋友能够做到遵守纪律。

四、 在生活中整合经验,多渠道开展活动

让学生对自己平时生活中的经验进行整合,这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良好基础。学生的生活同样多姿多彩,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因此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都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促进孩子的发展。当教师将视角发生改变转向生活教材时,会发现学生的生活是多么丰富和有趣,他们会对感兴趣事物有讨论不完的话题,会有解决不完的谜题,也会有他们各种朦朦胧胧的感悟。

陶行知思想的精华,对教学的启迪意义是深远的,犹如海上的灯塔,给正在教学领域探航的我指明了方向,让我看到了希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把陶行知思想贯彻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班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嘉兴市陶行知研究会编.陶行知现代教育文选[M].

作者简介:

盛雨颉,江苏省苏州市,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桥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绿意盎然
生活教育对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影响
卢梭与杜威的生活教育观的探析
生活教育理念下如何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陶行知思想对当前幼教改革的启示探析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