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与异化的选择
2018-02-07陈淑莹张文涛
陈淑莹 张文涛
摘 要:归化与异化是译者们在翻译过程中惯常使用的两种翻译策略,他们是矛盾的对立面,但又辩证统一,相辅相成。过度的归化或异化都会使译文失真,因此在具体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有一个“度”的把握,而对“度”的衡量要从多方面进行,如:语言文化差异、目标读者、译者目的等。
关键词:黄健人 《飘》 归化 异化
一、引言
翻译是跨文化沟通的桥梁,它能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归化与异化是译者们普遍使用的两种翻译策略,任何小说的翻译都不能只用归化策略或者只用异化策略,二者对立统二、相辅相成,没有优劣之分。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1900-1949)于1936年首次出版的十年磨一剑的作品。小说以南北战争为背景,以斯佳丽与白瑞德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成功地再现了南北战争后一个传统社会的崩溃瓦解,体现了人类在社会大动荡中如何生存这一主题。小说出版后畅销不衰,奠定了米切尔在世界文学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自引入中国以来,先后有10余种复译版本,如傅东华译本、陈良廷译本、黄怀仁译本等,同样也有不少学者研究过他们的的译本,曹雪峰在人名、地名和心理方面归化与异化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陈冉在修辞、词汇和句法层面进行归化与异化的对比研究,但就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少有学者研究过黄健人版译本(如余珺,欧冰睿)。黄健人中译本发表于当代,对其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颇有意义。首先,可让读者在一定程度上了解黄健人的翻译风格;再者,对后人研究《飘》的归化与异化亦或者研究黄健人译《飘》有所借鉴,也多了一项参考文献,能够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黄健人译文中的归化与异化;以及在他们研究翻译的历史性或者时代对选择翻译策略的影响等方面可为他们提供一些研究方向。
二、归化与异化
归化和异化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1953年-)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来的。所谓归化是“‘译者尽可能的不去打扰作者,而让作者向读者靠拢。指译者用与原语意义和功能基本对等的译语来翻译,使译文的语言本土化,以目的语为最终归宿。”(辛磊,2010: 119)也就是使源语言在形式、风格上都符合目的语,使读者熟悉,不感到生硬和变扭。若译者对源语言文化没有彻底的了解,只是一味地照搬照抄,会使译文变得晦涩难懂。(熊启煦,2005)采用归化策略的译文会更地道,更容易被本国读者所理解和接受,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在不改变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以目的语读者所熟悉的方式将原文想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所谓异化,是“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是指在翻译过程中采用原文的表达方式,尽量保留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使译文充满异国情调,以源语言为最终归宿。(辛磊,2010:120)异化保留了语言文化差异,紧扣原文,并且能够体现出原文的表达方式,从而丰富汉语的表达形式。采用异化策略会使译文更忠实于原文,尽管有时会使目标读者难以理解,但也意味着这能保留原文特色风格,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使读者进一步了解异国文化,感受异国文学的魅力,更好地促进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但归化与异化策略的选择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如译者各自所处的社会背景,文学背景,对原小说的理解及翻译目的等。因此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并不是任意的,应该综合考虑各种限制因素做到辩证运用,过度的归化或者异化都是不可取的。
三、黄健人译本《飘》中的归化与异化
(一)归化策略的运用
在黄健人译本的译序中他提到 “本译本尽量追求语气的现代性”,“想给中国读者提供一个更丰富更鲜活的《飘》的译本”,(黄健人,2011)所以在本译本中译者主要使用了归化策略,辅之一些异化策略。在追求现代性目的的引导下,黄健人在译本中主要运用了归化策略,主要体现在两个个方面:
1.词汇的方言化
为了使译文变得更鲜活,让中国读者读得更有趣味,黄健人的译文中出现了大量带有地方特色的一些字词,如:啥,甭,俺,自个儿,这当口,耍嘴皮子,南方蛮子,娘儿们,老婆子,黑鬼,穷鬼,头头等。这些词的运用降低了对读者文化水平的要求,使文章更加通俗化,让一些低文化水平读者也能够享受阅读,从而促进了外国文学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这些词主要出现在对话中,增加了读者的阅读乐趣,便于将自己带入角色感受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使小说更加生动鲜活。
2.句子中国化
黄健人在翻译对话时结合原文语境,用传统中国读者能够普遍接受的方式将原文译得更加口语化。例如:
“Jeems!”
“Suh?”
“You heard what we were talking to Miss Scarlet about?”
“Nawsuh, Mist′Brent! Huccome you think Ah be spyinon wite folks?” (Mitchell, 2000:9)
译文:
“吉姆斯!”
“啥事儿,先生?”
“我俩跟斯佳丽小姐说的话你都听见啦?”
“没有的事儿,布倫特先生!俺哪敢偷听白人老爷的话呀?”(黄健人,2011:7)
“啥事儿”、“没有的事儿”和“俺”将原文中黑奴带口音的发音用汉语中传统方言的形式表现了出来,体现了黑女的质朴与憨厚;“白人老爷”又将黑奴低下卑贱的身份用中国古代奴隶对主子的称呼“老爷”表现得相得益彰,从而表现了对黑女的怜悯之心。
中国人喜欢用四字词语来表达这也是汉语的一大语言特色,为了使小说更具中国韵味,读者更觉熟悉顺畅,简洁易懂,黄健人在一些句子中也重视四字词的运用,将单词或者短句翻译成汉语中有对应意思的四字词语,如:
“Malanie slipped the ring on her finger and looked at it lovingly.”(Mitchell,2000:181)endprint
译文:
“梅拉妮把戒指套上手指,爱意绵绵,左看右看。”(黄健人,2011:132)
“…I will pass over the impropriety of your appearing publicly while in mourning, realizing your warm desire to be of assistance to the hospital.” (Mitchell, 2000:182)
译文:
“……服丧期间到公共场合抛头露面,行为失礼,这点还情有可原,我知道你是助医院一臂之力,愿望良好。”(黄健人,2011:132)
“lovingly”有亲切地、深情地的意思,黄健人将它翻译成了爱意绵绵,充分体现了梅拉妮对阿什礼深切的爱意与倾慕。并且“lovely”为副词,“爱意绵绵”描绘的是梅拉你看戒指时的神情状态,在这一点上,更体现了译者选词的巧妙。英文多名词,汉语中多动词。黄健人将“impropriety”翻译成行为失礼,将“appearing publicly”翻译成抛头露面,将“assistance”翻译成助一臂之力,这三点即体现了英文多名词,汉语多动词这一原则,又符合中国读者爱好于四字词的习惯,使该译本更符合中国读者口味。例句二在句法层面也进行了一定的归化运用,主要体现在对语序的调整,将时间地点状语放在句首,将名词译成汉语表达中常用的并列分句,这更符合汉语的习惯。(徐泉,2007)
(二)异化策略的运用
相对于归化策略的运用,黄健人对异化策略的运用要相对较少,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1.典故的翻译。原文中多少会有一些典故,对与这些典故或者相关词语的翻译,黄健人将其进行了直译。如:
A pagan hearing the lapping of the water around Charon′s boat could not have felt more desolate. (Mitchell, 2000:252)
译文:
异教徒听到波浪拍击冥河的船只,也不会比她此时的心情更悲哀。(黄健人,2011:184,185)
“Charons boat”是临终的意思,代表死亡,在希腊神话中Charon是摆渡过阴河的船夫。黄健人将该短句翻译成“波浪拍击冥河的船只”,虽说“Charon′s boat”直译是卡隆的船,但考虑到目标读者为中国读者,黄健人选择了同样在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中被称为在地狱里的河流——冥河,并且“冥”在汉语中表示人死后所去的阴间地府,这既体展现了原文的异国韵味,又让中国读者能够体会到斯佳丽的悲哀。
2. 直译习语。黄健人在翻译习语时明显运用了异化策略,如:
“You′ll get a dollar a pound when elephants roost in trees!”(Mitchell, 2000:220)
译文:
“一磅棉花卖一块钱?大象都会爬树了!”(黄健人,2011:161)
直译句子的意思就是当大象能够在树上栖息的时候你就能够用一英镑买到一磅棉花。首先,在该译文中的计量单位用的都是美国计量单位磅和美元,但一般读者都不知道磅与斤,美元和人民币的换算,就笔者今日掌握的数据来看,1英镑=0.9071847斤,1美元=6.6533人民币,就这点来看,笔者认为此处若将磅和美元翻译成中国计量单位斤和元会使读者对当时棉花的价格有一个更为明确的概念。第二,大象怎么能棲息在树上呢?所以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个短语的意思就是比喻事情根本无法实现,或者是痴心妄想。汉语中也有相应的说法,比如太阳打西边出来,白日做梦等,亦或用老虎来代替大象,人们对老虎行为特征的定位之一就是不会爬树,在汉语习语中,也会用“老虎都会上树”来表示不可能的事情。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译者对该句的翻译有所欠妥。
(三)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原因
20世纪末,中国翻译界受西方翻译理论的启发,异化开始受到重视,并且21世纪的中国文学翻译将进一步趋向异化。(孙致礼,2003)但是黄健人在《飘》的译文中主要运用了归化策略,这并不是任意选择的。黄健人在1995你翻译《红色英雄勋章》时,将“All are quiet on the Rapphannock”直译为“拉帕诺克无战事”,并添加脚注,说是套用了《西线无战事》,却被读者指出该脚注有误,查对后发现确实是错了。(黄健人,1998)这一事件对其以后翻译策略的选择必然有一定的影响,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笔者认为,米切尔的写作目的之一就是想让读者了解一些南北战争所带来的社会动荡,以及传达小说人物性格,并不在于介绍历史文化或者政治制度等,从这一写作意图出发,没有必要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并且黄健人的目标读者是生活在21实际的现代人,译文讲究语气的现代性,而原文创作与1936年,与今相相距甚远,当时写作时所运用的句式,体裁,内容等必定与现代的大有不同,若进行大量异化翻译,或许会使译文太为僵硬死板,缺乏时代性,所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是有理有据的。
四、结语
归化与异化各有其的优缺点,他们都是译者进行翻译的常用手段,因此,归化与异化的选择不是任意的,谁主谁辅要从多方面考虑,如:作者写作意图,译者翻译意图,目标读者,翻译背景等。在具体运用中,二者要辩证结合,过度的归化或者过度的异化都会是原文失真。总的来说,黄健人将归化与异化运用得恰到好处,即让读者了解到了原文所传达的内容也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傅东华版译文的不足,如:删减了一些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段落,导致有学者如曹雪峰,认为其忽略了原作者的写作意图,违背了忠诚原则。(曹雪峰,2011)笔者认为,未来归化与异化将仍然在矛盾中不断发展,并且终有一天会找到该各自相应的“度”。
参考文献
[1] Mitchell,Margaret.Gone with the Wind[M].Xi′an: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2000.
[2] 曹雪峰.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评价《飘》的两种译——英汉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探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5):84-85.
[3] 黄健人.从译有感[J].中国翻译,1998(3):59.
[4] 玛格丽特·米切尔.飘[M].傅东华,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
[5] 玛格丽特·米切尔. 飘[M].黄健人,译.北京:中央编辑出版社,2011.
[6] 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 2003(1):40-44.
[7] 辛磊.谈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9): 94-96.
[8] 熊启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版),2005(8): 342-345.
[9] 徐泉,王婷.析傅东华飘中的归化翻译[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66-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