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8-02-06濮伟祥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16期
关键词:氯沙坦依那普利治疗效果

濮伟祥

【摘要】目的 探析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中分别应用氯沙坦与依那普利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于2014年10月到2016年10月我院接收的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76例,并将研究对象分为36例对照组与40例实验组。对照组应用依那普利治疗,实验组应用氯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氯沙坦比依那普利对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与耐受性强的降压药,应用价值高,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

【关键词】氯沙坦;依那普利;轻、中度高血压;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6..02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主要以动脉血压不断升高为主要病理特征,严重者会引发肾脏或心脑血管病变。主要并发症包括心肌梗死以及脑卒中等病变,对有效安全控制药物有显著的临床意义[1]。氯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的受体拮抗剂,通过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依那普利相比较,以便深入了解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本文将探析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中分别应用氯沙坦与依那普利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于2014年10月到2016年10月我院接收的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76例,两组研究对象不包括充血性心律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脑血管意外史、哺乳期与孕妇等患者。

将研究对象分为36例对照组与40例实验组。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0.36±5.69)岁;病程2~20年,平均病程(11.36±6.73)年。实验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60.46±10.57)岁;病程3~19年,平均病程(11.67±7.21)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一周前停用降压药物。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予以依那普利(生产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567),1次/d,一次给予10~20 mg。根据患者血压情况适度增减药物剂量,治疗2周,患者舒张压依然大于90 mmHg,则适度增加用药剂量。

1.2.2 实验组

实验组给予氯沙坦(生产厂家:杭州默沙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48),1次/d,一次根据患者病情程度给予25~100 mg。在治疗中,禁服影响血压的药物,服药疗程为6周。

1.3 观察指标

采取标准水银柱血压计对患者血压进行测量,以坐位、右臂为准。在测量血压前,患者要休息15 min,坐位测量2次右上臂肱动脉血压。两次测量应间隔至少2 min,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参考血压值。在服药前和服药后2周、4周以及6周对血压做好测量与记录工作。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舒张压下降幅度大于10 mmHg或收缩压下降幅度大于20 mmHg,并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有效:患者舒张压下降幅度小于10 mmHg或者收缩压下降幅度在

10~19 mmHg,并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无效:患者血压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在服药期间头晕头痛1例,腹泻2例,刺激性干咳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患者在服药期间头晕头痛3例,腹泻2例,刺激性干咳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两组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高血压是一种高发于老年群体的心脑血管疾病,并且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变化,高血压的发病年龄也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包括遗传、精神、生活习惯、年龄、药物以及其他疾病等因素。高血压一般包括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两种类型。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确,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发病率达90%[2]。继发性高血压又被叫做症状性高血压,发病率较低。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血压持续性升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对血压进行平稳控制才能有效降低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心肌损害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3]。

在本文研究中,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原因如下:①氯沙坦是一种新一代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ATI亚型受体拮抗剂,可以充分发挥降压作用,并且可以显著改善心脏功能,对预防心室肥厚与血管壁增厚有重大作用。此外氯沙坦可以对肾脏进行有效的保护,促进渗血流量能够有效运输,促进尿液排出,减轻组织水肿,增加尿纳和尿酸的排出[4]。②在不良反应方面,治疗期间服用氯沙坦组的患者几乎没有不良反应,没有依那普利所产生的刺激性干咳等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降压效果可以持续24 h。而依那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虽然有很好的降压效果,对心力衰竭、脑卒中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还能够减少蛋白尿,预防脑血管硬化,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官功能,但是药物副作用较多,该抑制剂通过对缓激肽酶Ⅱ进行有效的抑制,从而使得前列腺素、P物质以及缓激肽等咳嗽物质在患者体内积聚,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降低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有些患者由于耐受性低,从而停止治疗[5]。而氯沙坦是一种长效降压药,每天服用一次,降压效果稳定持续,并且能够在治疗后6周使患者血压达到稳定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对轻中度的高血压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继而保护心脑肾等功能。

综上,氯沙坦比依那普利对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更佳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与耐受性强的降压药,应用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向 萍.氯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对比[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02):69-70.

[2] 錢家华,翟昌林.氯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11):107-109.

[3] 张良根.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老年1、2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08):14-16.

[4] 王春红.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3):117-118.

[5] 胡葆茹.氯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7):34-35.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氯沙坦依那普利治疗效果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氯沙坦和赖诺普利降压、降尿酸作用的临床观察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氯沙坦对糖尿病雄性大鼠早期骨质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