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MRI检查患者负性情绪防范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18-02-06丁香莲赖开兰程锡芳
丁香莲+赖开兰+程锡芳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MRI检查患者负性情绪防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来我院行MRI检查的8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MRI检查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ASA及ASD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MRI检查依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MRI检查患者检查前心理状态,提高检查依从性,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MRI;心理干预;心理状态;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6..02
MRI是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检查期间容易因安静且封闭的环境、长时间扫描操作以及增强扫描时造影剂的注射等因素导致患者产生过分焦虑、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影响检查依从性和影像质量[1]。国内研究报道也证实,MRI检查期间心理因素容易影响检查结果,增加扫描失败率[2]。因此,研究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检查前心理状态和检查时的依从性,提高MRI检查效果。本研究即对我院在该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行MRI检查的8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为18~62岁,平均年龄为(40.64±7.57)岁,检查位置:头部19例、颈部4例、胸部9例、腹部8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为18~62岁,平均年龄为(40.71±7.33)岁,检查位置:头部18例、颈部6例、胸部8例、腹部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检查位置等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MRI检查目的、重要性、具体步骤、配合要点、注意事项及安全性等相关知识讲解。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①了解患者的病历资料、文化程度、家庭情况及性格特点,通过亲切的语言交流明确患者焦虑、紧张产生的原因,掌握其心理状态及诱发不良情绪的根源。②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通过耐心、和蔼的语言交流疏导患者的紧张情绪,详细为患者解答疑惑,对患者担心的问题一一解释,充分告知其MRI检查的安全性,帮助其做好心理准备。③指导患者尝试转移想象,通过将MRI操作设备想象成游乐场滑水道,设备运转的噪音想象成水声等降低患者对MRI检查的紧张和恐惧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MRI检查依从性。心理状态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两个量表分别以50分和53分为分界值,评分越高表示焦虑或抑郁状态越严重。
MRI检查依从性评估标准:优:能够配合检查人员所有操作,顺利完成检查;良:能够配合检查人员部分操作,检查过程中出现躁动不安、不按要求屏气等行为,MRI图像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差:不能配合检查人员的操作,无法顺利完成MRI检查或检查中因出现幽闭恐惧症而中断;计算优良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 18.0软件,疗效、满意度等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评分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时可判断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对比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ASA及ASD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ASA及ASD评分未发生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MRI检查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MRI检查依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临床研究表明,MRI检查期间心理状态失衡可影响机体的情绪-机能反应,从而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和部分内分泌指标异常改变,导致机体躁动不安和呼吸节律异常,影响扫描图像质量[3]。因此,研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提高MRI检查效果有重要意义。
影响MRI检查患者心理状态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其中环境因素主要指检查环境和设备操作情况。国外专家指出,MRI检查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存在明显差异,MRI检查的设备呈狭长桶状,患者检查时有明显压迫感,加之检查时间较长,机器噪音明显,患者容易出现明显的心理压力,部分患者甚至出现烦躁、不配合等情况,影响检查顺利完成[4]。艾丹等[5]的研究也指出,MRI檢查期间有一定几率发生幽闭恐惧症,患者很容易因检查环境和检查操作产生负性情绪,影响检查依从性和影像质量。个人因素则主要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担忧、对检查结果是否呈阳性的担心等,不仅容易对自身产生较大心理压力,同时也容易在自我心理暗示下产生消极、恐惧、绝望等负面情绪。
我院通过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上述因素进行防范,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检查依从性,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干预后ASA及ASD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干预后MRI检查依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也证实了这一点。
总之,针对性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MRI检查患者检查前心理状态,提高检查依从性,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 胡 雯.磁共振检查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10):948-950.
[2] 常 琼,白 岩,张宇晖.心理护理在脑磁共振检查患者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7(05):628-630.
[3] 朱荣华,张桂敏,李 顺,等.肝脏磁共振检查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1):75-76.
[4] Lima MS, Shigueoka DC, Salvador ME, et al.Assessment of nurses' knowledge abou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a university hospital in Sao Paulo[J].Int J Nurs Pract,2012,18(6):574-581.
[5] 艾 丹,李红霞,焦亚辉,等.MRI检查中发生幽闭恐惧症的心理疏导对策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05):947-950.
本文编辑:王 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