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
2018-02-06邸乘光
□邸乘光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051)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概念,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并将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写进党章,郑重地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从而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既是党的十九大最突出的亮点,也是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历史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的灵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最根本的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坚持用其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而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先就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及其基本内涵。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
众所周知,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曾明确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P2-3从那时起,我们党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在这一探索中,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及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先后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时代课题,相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以此其为指导,开辟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构建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2],同时也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和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不懈奋斗。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形成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新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然就成为党的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庄严使命。习近平同志对此有着清醒认识和自觉担当,他曾形象地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喻为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书写的“一篇大文章”,充满激情地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3]P2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所深刻思考和精心谋划的就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新的时代条件、新的发展实践都给我们党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继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致力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既以创新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又以新的实践检验和完善创新理论。正是在这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中,不仅取得了重大实践成果,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而且取得重大理论成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从实践基础方面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经验。从根本上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就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
从理论创新方面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是作为党中央核心和全党核心的习近平同志,在治国理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主题,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对这个思想理论体系的科学概括和正式命名。它是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理论创新的标志性成果,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牢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一新思想,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环节,涵盖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领域,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科学体系,集中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新贡献,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二、“8个明确”的基本思想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就必须回答“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2]。正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思想理论。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深入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首先必须深入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思想理论,亦即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概括的“八个明确”。
(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并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正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3]P21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
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我们已经在20世纪末实现了前两步的发展目标。跨入新世纪,我们党在谋划实施第三步发展战略时,又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入新时代,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如期实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新的“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一个比原来设定的发展目标更高的发展目标。概言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这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这一总目标、总任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紧紧围绕着实现这一总目标、总任务而逻辑地延伸和展开的。
(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深深植根于现实基础上的科学社会主义。无论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不同发展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据以提出新的思想理论观点、确定合理的目标任务、作出科学的战略部署。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作出了密切相关的两个重大政治论断:一个是“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2];另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新的历史方位、新的主要矛盾,都是关系全局的,从根本上决定了新的历史使命、新的目标任务、新的发展思路和新的工作着力点。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所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因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总的来说,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重大政治论断,既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立论的重要基础,又是我们党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想问题、做决策、谋发展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基石。
(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立足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的主要矛盾,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必须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和实现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确立和坚持科学合理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全面、协调、持续、有力地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
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律,适应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需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的总体布局。所以,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要“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5]P45、“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6]P37。只有坚持这个总体布局,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7]P77;才能全面提升我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
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及对治国理政方略的系统整合和集成创新,是对在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谋划。“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四个全面”之间具有内在统一的关系。在2020年以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战略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这一战略目标实现后,我们将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届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也将随之演进和升级为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战略目标的新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阶段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和根本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方略和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和政治保证。“四个全面”统一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统一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统一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布局。所以习近平同志强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6]P27。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布局,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因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必须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在新时代所要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同时也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和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我们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有方向和目标的,循着什么样的方向和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不仅关系改革的成败,而且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在这个关键问题上,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3]P90。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战略设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1]P37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这是因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组成的是一个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8]P21只有紧紧围绕这一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才能“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6]P39;从而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制度保障和不竭动力。从根本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所要全面深化的改革,就是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的改革;我们所要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是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为更好治国理政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更是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9]P147。具体地说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提出和确立这个总目标,“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6]P119。因此,习近平同志强调:“依法治国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全面推进总目标来部署、来展开。”[6]P119只有紧紧围绕这个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能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从根本上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所要全面推进的依法治国,就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总目标的依法治国;我们所要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六)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2]。富国和强军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因此,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而且还必须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3]P220其中,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
习近平同志强调:“全军要准确把握这一强军目标,用以统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努力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3]P220为此,要铸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不动摇,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要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坚持用打仗的标准推进军事斗争准备,不断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带动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部队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要夯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个强军之基,保持人民军队长期形成的良好形象。总之,要围绕这一强军目标,“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2]。这是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战略支撑。
(七)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当今世界是一个不断变革的世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既给我们带来了发展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了严峻挑战。面向未来,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有和平国际环境。为此,“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6]P443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要切实运筹好大国关系,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要切实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把我国发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要切实抓好周边外交工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要切实推进多边外交,推动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改革;同时,要切实加强务实合作,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寻求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通过务实合作促进合作共赢等等。要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所要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八)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制度优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更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而且是坚强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不会没有今天蓬勃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当今的中国,没有大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力量或其他什么力量。党是领导一切的“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10]P30。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维护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一句话,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落实到使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上。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2]新时代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新时代,我们所要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以党的领导为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而且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和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概括的“8个明确”,既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主要的科学内涵,也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的科学价值。“8个明确”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也是基本一致的,既从根本上回答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在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基本的科学内涵。《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明确指出,“8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11]。
三、“14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系统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不仅用“8个明确”科学地概括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而且还系统地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方略,即“14个坚持”。这“14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当然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明确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问题。“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地形成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我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领导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而且是“中国最大的国情”[10]P28。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的最高政治原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和根本政治保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就必须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明确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立场和依靠力量问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立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一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依靠人民开创的,既是党的事业,又是人民自己的事业,归根结底是造福人民的美好事业。要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充分发挥人民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明确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问题。“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2]一方面,社会主义社会就是不断改革的社会。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8]P3另一方面,在新时代,国内外环境都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7]P495只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四)坚持新发展理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明确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导向问题。“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6]P197。坚持新发展理念,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明确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和核心问题。“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2]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明确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保障问题。“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2]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为更好治国理政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12]P7;“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12]P8;“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12]P11。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引领和精神动力问题。“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经济的极大发展,也需要文化的极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6]P5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需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是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思想引领和精神动力。
(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明确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2]中国共产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能够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使命所在,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P4我们强调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九)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明确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2]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华民族生命之根,是中华文明发展之源。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生态文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安全保障问题。“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2]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并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为此,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3]P200-201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只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才能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十一)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明确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支撑问题。“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2]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是在革命斗争中确立和逐步完善并始终坚持的。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党的十九大明确把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从新形势出发对人民军队重申的重大政治原则,也是在新时代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把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切实保证人民解放军有效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
(十二)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明确回答了新时代推动港澳发展和国家统一的问题。“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2]“一国两制”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创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色。坚持“一国两制”,已经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的回归问题并实现了回归后的繁荣稳定。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十三)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关系外部环境问题。“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2]当前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遍布全球的众多发展中国家正在努力走向现代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同时,天下仍很不太平,发展问题依然突出,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我们“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13]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社会主义,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实现自身发展、发挥好负责任大国作用的实际行动,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人类的持久和平、发展和繁荣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十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明确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问题。“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的领导核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肩负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要解决党内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始终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实现其肩负的历史使命,就必须以勇于自我革命的品格和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打铁还需自身硬”[3]P4到“打铁必须自身硬”[2],更是显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和阐述的“14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既是理论性的,又是实践性的,同时还具有很强的统领性、全局性、原则性,对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也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从理论溯源上看,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对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10条基本经验”)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8项基本要求”)的深度综合、科学概括和创新发展。从根本上说,这“14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系统总结和提炼升华,既是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方略,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述两个层面的内容,《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用‘8个明确’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概括为‘14个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在行动纲领层面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11]据此,有人简单地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具体指的就是“8个明确”,“14个坚持”则是作为行动纲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因而不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范畴。这样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14个坚持”的基本方略的关系,显然是不正确的。
这是因为,作为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整体性概念,指称的应当是一个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科学思想理论体系。“8个明确”虽然是这一新思想的主要内容,但显然并非这一新思想的全部内容。作为行动纲领层面的“14个坚持”,虽被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但也都是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中抽取出来的,同样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范畴,同样是作为指导思想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正如刘云山同志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文中所指出的:“这‘14个坚持’,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14]
四、各方面“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
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而言,除了上述两个层面的内容外,还应包括一个层面的内容,即关于“各方面工作”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探索和回答,不仅“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而且还包括“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工作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2]。
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治国理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程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仅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问题,为解决党和国家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导,而且还阐明和回答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具体问题,包括对诸多方面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例如,在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的习近平系列论述摘编中,就包括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以及“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科技创新”、“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等方面的论述摘编,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还组织编印了《习近平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重要论述摘编》。这些专题论述摘编从根本上说就是对各方面工作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再如,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上的报告的后面9个部分,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和党的建设的理论阐述和系统部署,也大都属于这一层次的内容。这同样应该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范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当然,也有人把这方面的内容都归结为“14个坚持”的基本方略,但这些广泛而丰富的内容远不是“14个坚持”所能涵盖的,而且从根本上说与“14个坚持”也不属于同一个层次。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一个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8个明确”的基本思想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14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方面“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本在于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自觉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来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7年10月24日通过)[N].人民日报,2017-10-29.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11]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7-11-03.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13]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17-12-02.
[14]刘云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N].人民日报,2017-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