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问题的一些思考
2018-02-06朱文通
朱文通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十九大)上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7年10月24日,十九大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了党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用八个“明确”清晰阐明,通过十四项基本方略进行具体谋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紧密结合的伟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对过去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开创新局面发挥了重要指引作用,也必将引领中华民族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吸引着想要透过中国找寻未来方向的世界目光。
在学习、研究和宣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无法回避,要求我们必须做出回答,那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所说的“新时代”是指什么?“新时代”究竟新在哪些方面呢?
所谓“新时代”,主要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党中央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的宏伟目标已经作出清晰的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了总任务就是确立了总目标,并且明确了实现目标的两步走战略。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完成如此伟大辉煌的事业,实现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并走向更加文明的伟大历史性转变,建设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新的理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
毫无疑问,关于何谓“新时代”,既可以全方位、深入系统地研究,比如,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转变,中国必将进入一个新时代等宏观视角;也可以从不同的学科视角来看,比如,从生产方式的变革来看,飞速发展的世界目前正处于从工业文明时代向信息文明时代过度的大变革时期,人类将进入共享共赢的全球化新时代,信息化、智能化等将对今后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产生难以预料的深刻影响。我们将面对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世界形势,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挑战,面临一系列巨大的甚至剧烈的变革。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转变是大势所趋,只能与时俱进,否则必然落伍,甚至再次落后。
从党的建设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走向一个成熟的执政党的显著标志,开辟了一个新时代。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虽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都有清醒的认识,提出了“两个务必”“赶考”说等一系列精辟的论断,但是中国共产党在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过程中,经历了极其艰难的探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不必讳言,也付出过沉痛的代价。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上来,实现了中国当代历史上最具深刻意义的转折。历史早已证明,作为执政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建设事业,不能完全靠革命时期的经验,不能完全照搬革命党的“思维模式”,必须尽快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此外,历史的经验还一再告诫我们,党要管党,必须全面从严治党,理直气壮的坚持党的领导,壮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党的建设事业在新的时代既面临重大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考验。
更为重要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科学的重大论断,极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是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新的科学的重大论断内容很丰富,博大精深,体系严谨,气势恢宏。比如,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提出。笔者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代,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更好地践行党的根本宗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提出,也有一个过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必须遵循的指导原则,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重要思想的首次提出。也是贯穿《建议》全篇的核心理念之一,可以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习近平执政理念的体现,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体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当代实践中的生动体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党的宗旨一脉相承,是党的宗旨的体现,是新时代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仅是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还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既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又突破了传统的各种“君民关系论”,二者不可同日而语,可谓超越性发展。传统文化在治国理政方面有很多思想学说,或以儒家仁政说、德政说影响最大。比如,民本思想、重民思想、爱民思想、载舟覆舟说、民贵君轻说、民水君舟说、仁政惠民说等,这些思想学说虽然是为人民服务思想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文化基因,但是无不有致命的缺陷,即他们都是以统治者为中心的,其出发点、落脚点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当然可以惠及于民。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了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休戚与共的博大襟怀,共产党执政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始终如一,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践行党的宗旨。由此可见,从传统阶级社会家天下的君民关系、舟水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党群关系、鱼水关系,从仁政惠民到以人民为中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政治生态实现了历史性的超越和巨大飞跃。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只有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为了人民群众,才能真正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创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总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治国理政各项事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不仅有了更多获得感,更为重要的是还有巨大的成就感,这些无不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