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思想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2018-02-06陈开菊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管党先进性治党

陈开菊

(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提出管党治党的新思路、新论断和新举措,赋以从严治党新的时代内涵。在党建工作实践和探索中,管党治党的理论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思想的历史演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治党思想经历了从“治党”到“从严治党”,再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演进,不断推进了党的建设的顺利开展。

(一)治党——反思历史教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深刻总结了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指出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方面存在着种种弊端,必须对这些弊端进行改革,否则过去出现的错误还有可能再次发生。随着改革局面的不断展开,邓小平又提出一系列管党治党思想,确保了改革开放事业的有序推进。

1.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而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由于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内政治生活一度不正常,民主集中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左”倾的错误一度导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偏离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轨道,以至于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场灾难促使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深入思考党和国家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弊端及其根源。邓小平在反思历史教训的时候说“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因此,要坚持党的领导,首先要改善党的领导,改革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方面存在的弊端。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在革命战争时期就形成了优良的作风、严明的纪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只有不断改善党的领导,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实际情况,才能使党的领导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改善党的领导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根本举措。只有不断完善党的制度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在邓小平的指导思想下,党和国家逐步完善了干部组织人事制度,并进一步坚持和发扬了民主集中制。

2.加强党的领导,纯洁党的队伍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面对党内外形势任务的变化,邓小平审时度势,提出要加强党的领导,整顿党的队伍。他指出,整顿党的队伍不仅仅是组织整顿,还有思想整顿,思想整顿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要保持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根本性质。邓小平指出党的建设、党的组织和作风的整顿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胜利。他同时也指出组织和作风的整顿是长期的,要常态化地开展下去。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都要不断整顿党的作风。

整顿党的队伍要使党员干部有纪律意识,要讲纪律。1985年3月7日,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2]邓小平强调对于党员干部中的严重经济犯罪分子,必须按照党纪国法严肃处理。他指出党员少一些不是坏事,要把坏的分子赶出党员队伍,要使党员队伍纯洁起来。党员队伍的纯洁是保持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前提。只有纯洁党的队伍,才能增强党抵御各种风险和考验的能力,才能确保党深得民心,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改进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

邓小平历来反对官僚主义,他多次在讲话中深刻剖析了官僚主义对党和国家工作的危害。他指出官僚主义,尤其是家长制作风、“特权思想”等封建主义思想直接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在党和国家工作中个人高度集权,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官僚主义现象与高度集中的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形成了中央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实行高度集权,这是官僚主义现象滋生的一个根源。在高度集权和缺乏个人负责制的体制下,党政机关部门重叠,机构庞大,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严重影响了整个行政运行机制的有效运转。1981年11月,在会见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中央主席团书记多布罗斯拉夫·丘拉菲奇时,邓小平指出“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官僚主义。它表现为上层建筑臃肿不堪,机构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耽误事情”[3]。为此,邓小平提出必须精简机构,克服官僚主义,否则,党就会丧失民心,实现四个现代化也没有希望。

克服官僚主义首先要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从横向上和纵向上进行分权,明确党政职能职责,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党和政府、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其次要精简党政机构,改变过分臃肿、过分庞大的机构设置,明确部门职能和分工,通过精兵简政、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再次要改进工作方法。不仅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促进党和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而且要通过工作方法的更新和完善,提高党政机构的行政效率。最后要提高党政机构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和活力。邓小平提出干部队伍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立一支年轻的、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是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4.严厉惩治腐败,保证四个现代化的成功

改革开放初期,面对党内出现一些贪污腐化问题,邓小平指出必须严厉惩处。1983年9月,在一次座谈中,邓小平指出当时开展的党风整治不力。他说一些严重经济犯罪分子、刑事犯罪分子,相当数量是共产党员,该开除的没有开除。他指出对违反党纪国法的党员要依法依规处置。在1983年10月份召开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邓小平再次强调必须下定决心,用坚决、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腐败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加上严峻的国际形势,邓小平认为必须认识惩治腐败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如果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高层的腐败现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有失败的危险。他指出必须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二)从严治党——迎接时代考验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国际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给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严峻的考验和较大的冲击。中国共产党能否迎难而上,激流勇进,成为当时的时代课题。在经历了九十年代的考验之后,中国共产党又面临着世纪之交的局势变幻,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管党治党依旧是重要的时代课题。

1.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提出

党的十四大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并把“从严治党”写入党章。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遵循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4]。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党必须加强自身的建设,才能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从严治党”成为管党治党的根本原则。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对邓小平治党管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治党必须从严,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本色。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和本质,从思想上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从政治上保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本质,从组织上巩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作风上发扬共产党的优良作风,这是党在新的形势下取得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障。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成为党的建设理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从严治党。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5]。江泽民同志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要体现时代的要求。”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省考察时对党的历史经验作出了总结,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建设理论的新发展。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障;同时,中国共产党能否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也是判断党是否先进和纯洁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尺。

胡锦涛同志也多次强调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2005年1月,他指出,“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要使党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使每一名党员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和本质要求,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障。纵观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历程,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之所以丧失政权,甚至亡党亡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放松了对自身的建设,在执政过程中,没有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不仅在党内造成人心涣散的局面,在人民群众中间也失去民心。因此,只有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团结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形成人心思齐的良好局面。

3.“五位一体”的党建新思想

腐败现象严重危害党的威信,危害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坚决惩治腐败,倡导廉洁政治是党长期坚持的任务和目标。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提出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逐步形成以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为框架的“五位一体”的党建新思想。2004年9月,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提出来,体现了新形势下党对自身建设的科学认识。

党历来重视反腐工作,提倡廉洁政治。从“四位一体”的党建布局到“五位一体”的党建新布局,体现了党坚持从严治党的决心。“五位一体”的党建新布局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是中国共产党党建思想的新发展。2011年7月1日,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新形势下党长期面临着“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理论体系。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和反腐倡廉上取得新的成就,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改革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克服前进路上的各种困难,战胜前进路上的各种危险和考验。

(三)全面从严治党——筑牢执政之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深谋远虑,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再上新台阶。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他指出“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种种考验和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因此更要从严治党”[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

1.“全面”: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定位

全面从严治党以全面为战略定位。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从严治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从深度上而且从广度上对从严治党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全面从严治党,首先在内容上要整体推进,形成合力;全面从严治党要实现各方面全覆盖、不留死角。其次“在主体上把从严治党的责任落实到各个层级,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各级党组织都切实担负起从严治党的责任,贯彻从严治党的要求”[7]。全面从严治党对各级党组织,各个党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各级党组织、各个党员严明纪律和规矩,从严治党的基本举措和布局。

2.“从严”: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

“从严”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从深度和力度上明确了治党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字当头,从严从实”。严字当头,就是要认认真真管、实实在在严,把从严的要求贯彻到管党治党的全过程中。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从严”就是对党员要严,对干部要严。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 “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8]。从严管理党员干部其实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是爱护,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避免党员干部误入歧途,能够保护一大批党员干部,使他们不忘初心。反之,一些党员干部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如果管理监督又不到位,其结果往往是这些党员干部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以至于追悔莫及。因此,只有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才能使党员干部廉洁奉公,形成健康有序的政治生态,真正为维护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创造良好的环境。

3.“治”: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抓手

“治”强调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方式方法。管党重在“治”上,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党的制度,从根本上落实“全面”、“从严”的要求。坚持“大病”、“小病”因病而治,对症下药。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四风”问题。“在方式方法上要把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总结自身经验与借鉴他人经验、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结合起来”[9]。全面从严治党最终要落在“治”上。由谁来治,用什么方法治,达到怎样的治的效果,这些都是治党要回答的问题。从总体上来说,治党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始终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坚强的领导力量。治党不能盲目,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和举措,要对症下药,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能力。随着形势与任务的变化,党面临的各种新问题和新情况也愈来愈纷繁复杂,这对治党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完善社会主义的制度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成为党面临的新的挑战。只有与时俱进地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现代化建设事业才能有保障。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思想历史演进的启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10]。党是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领导力量,只有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伟大斗争才能胜利,伟大事业才能完成,伟大梦想才能实现。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思想的历史演进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决心,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大局,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党的建设,通过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一)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

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创造。早在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强调通过“党内批评”“党内教育”“调查研究”等形式纠正错误思想,将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全党,不断改造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建党在党的发展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确保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完成了时代赋予的重任。坚持思想建党就要坚持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这是党能够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前提和基础。

制度治党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客观要求。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从制度上治党管党才能使从严治党常态化、长效化。制度的制约能从根源上解决权力腐败问题。要从根本上加强党的领导,改进党的建设,必须注意制度的建立健全,从组织制度、作风制度、领导制度、监督制度等多个方面形成对党员干部的制约。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在思想上,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补精神之钙。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在制度上,要不断完善党的制度建设,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一项长期性的经常工作,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推进治党体系和治党能力现代化,实现管党治党的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长效化。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

(二)坚持改革开放与党的建设相互推进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出党建新思路,开拓党建新局面。在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党的建设的战略举措下,社会主义事业才不断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也越来越复杂。党的建设关系着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能否取得成功。面临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建设也要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与党的建设要互相推进,不能一手软一手硬。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面临经济新常态,社会转型、结构调整等众多挑战,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提升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才能取得改革开放的新的胜利。改革开放必须与党的建设相互推进,相得益彰,才能确保改革开放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

(三)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相互结合

改革开放以来,党建理论不断取得创新和发展。从治党,到从严治党,再到全面从严治党,党的治党思想逐步形成了管党治党的理论体系。“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产生于伟大的实践”[11]。中国共产党在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党的建设理论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党的治党管党理论中,可以看到党一以贯之的理论传统,一脉相承的从严治党战略思维,同时也可以看到党的治党管党理论在不断丰富创新。理论创新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了理论支撑,为党的建设开辟新局面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党的建设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党的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党的建设理论也在不断丰富发展。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维,是党管党治党的理论新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取得改革开放事业的新的胜利。

猜你喜欢

管党先进性治党
山东省 发挥少工委组织作用 彰显团属青少年宫为党育人先进性
依规治党之“规”的范围界定*
篆刻
如何提高企业中青年党员的先进性
打出党建统领组合拳 画好管党治党同心圆——柳林县纪委监委机关党建工作纪实
履行代表职责 落实治党责任
渔歌子·治党从严
十八届六中全会:管党治党的新阶段、新特点、新设计
研讨话题二:全面从严治党,是否严过了头
习近平同志制度治党思想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