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思维探析

2018-02-06庞瑞华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底线思维建设

庞瑞华 唐 勤

(扬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集中体现在纵贯历史的战略思维、统筹协调的辩证思维、以底线为基本导向的底线思维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思维,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提高理论、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对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筹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1]286,这是战略思维进行的界定。“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问题。”[2]45-46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当前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确立战略目标、确定战略布局、保持战略定力,体现出贯穿全局的战略思维。

(一)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确立战略目标

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科学谋划战略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正确领导的重要保证。第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长远战略目标。近代以来,中国的发展逐渐落后于世界,从1921年开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习近平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指出:“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与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3]36第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近期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提出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举措。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伟战略目标奠定基础,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重要保障。第三,战略目标需要在对历史方位科学判断的基础上谋划。党的十九大全面总结了五年来的历史成就,从改革开放之初至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不懈奋斗,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显著提升。“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国家发展的新方位。”[4]此外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出了具体的阐明,并且提出十四条基本方略,既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准确判断了中国当下所处的历史方位,又为“我们该做什么”和“我们该怎么做”提出了战略目标和行动指南。

(二)在把握整体发展态势中谋划布局

当前,时代发展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但不同社会制度之间以及发展道路之间的博弈更加激烈,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都面临亟待解决的难题。如何抓住机遇,如何应对难题,习近平提出“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5]。第一,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始于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确立于党的十八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深化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实践中提出的,同时又引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推进。第二,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审视和判断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发展大势”[6]6,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结合我国当前发展的实际需要,从人民的热切期盼中得出来的。“四个全面”是对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积极回应,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第三,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党建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将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布局,提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4]。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现纵深化发展,巩固执政根基。总之,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布局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部,是“伟大事业”。“四个全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是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当前伟大事业基础上的阶段性“伟大斗争”。党建布局的深化,是“伟大工程”的又一次推进。四者的共同目标指向是实现“伟大梦想”。

(三)在遵循历史规律的基础上保持战略定力

遵循历史规律是指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保持战略定力,就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第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指出“党和国家的长期实践证明,……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6]21-22,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是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基础上得出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客观规律。第二,坚定“四个自信”。习近平提出“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理论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趋成熟。第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健全对外开放格局。其一,当前国内大局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国际大局即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新时代国家治理赢得良好内外部条件。其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违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既立足国内,……又重视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2]790。在全球治理中,履行国际义务和贡献中国智慧。

二、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抓关键、找重点、洞察发展规律的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要求必须先把情况摸清楚、弄明白,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统筹协调、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抓住主要矛盾。

(一)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

坚持统筹协调,必须注重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2]248。这一辩证思维典型体现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习近平2014年12月14日在江苏考察时将“三个全面”发展为“四个全面”。“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总揽全局,又突出重点,是对这一要求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立足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抓住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逐渐形成“四个全面”战略总体布局。在这一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于引领地位”[1]45。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如期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证”[1]4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整体上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二)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统一

“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3]68。加强顶层设计,就是要在统筹全局的基础上做好系统规划。第一,正确认识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辩证关系。有人说,只要注重顶层设计就不需要摸石头过河。也有人说,摸石头过河就可以实现改革,没有必要去进行顶层设计。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孤立地看问题。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指出“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考——的现实性和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7]。这就说明脱离社会实践活动的思维本身是空洞的、没有现实意义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习近平十分重视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石头过河的辩证思维方法。习近平指出:“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3]68。第二,构建顶层设计工作机制。以习近平为主任的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科学决策,统筹把握,协调推进,全面落实。同时各级领导干部在基层实践中要以政策为依据,注重改革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

(三)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相统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要矛盾一般总是与社会基本矛盾相关联并反映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一方面,必须深刻体会准确把握“两个没有变”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两个没有变”决定了我国社会基本矛盾没有变。另一方面必须准确认识“一个变”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主要依据是我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总体上实现小康,人民对物质文化等提出更高要求。与此同时,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努力,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不再是落后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突出。如果不能够与时俱进,仍坚持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就不符合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不能反映最广大人民对根本利益的诉求,就不能体现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充分体现了党对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也为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指引。

三、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是指某一行为主体以底线为基本导向,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调控事物朝预定方向发展,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维的重要创造性思维,底线思维的运用坚持了 “定法—定力”两者的辩证统一。

(一)定法

定法即谋划防御机制。立足底线,防范危机风险,努力做好应对未知风险的准备,把握主动权,转化危机。第一,针对经济建设问题,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好预警,通货膨胀不超出“上限”,就业经济年均增长、就业水平不低于“下限”,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第二,针对政治建设问题,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党的领导,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道路,坚守政治路线。“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出现颠覆性的错误”[8]。第三,针对文化建设问题,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握导向,真抓实干,强化监督,带头批评,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各地区各部门要有效管理宣传文化阵地,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第四,针对社会建设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立健全各项监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让百姓绿色安全消费、放心消费。第五,针对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按照总体要求,坚持基本原则。强化主体功能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健全体制,加强监督和组织领导。第六,针对国家安全问题,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4]。第七,针对党的建设问题,党的建设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旗帜鲜明讲政治,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党员和领导干部要遵守党规党纪、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习近平指出,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领导干部要“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9]。扎牢制度的笼子,一查到底,责任终身追究,严厉惩治触碰“红线”“底线”“雷区”的行为。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二)定力

定力即牢牢严守底线争取最好结果。严守底线,不是为了接近底线,而是立足底线,做足准备,远离底线,远离预警,化险为夷,促进事物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增强成功概率。第一,自觉坚守底线。习近平强调,“我们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外部风险就会越多”[10]。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和党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严守底线,推动矛盾向其对立面转化,争取赢得最好结果。习近平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坚持底线思维,提高底线思维能力。“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张,牢牢把握主动权”[11]。凡事从最坏处打算,积极谋划各项工作,做好防御危险、破解难题、应对问题的机制和措施,高屋建瓴、科学谋划,争取最好的结果。第二,增强效果意识,破立并行。立足底线来谋划防御机制,在此基础上制度化、规范化。既要长期执行又要增强效果意识,才能最终取得实效。同时对于不合时宜的底线要敢于破;对于新的底线要敢于立;对于在底线基础上确立起来的防御机制要与时俱进,要敢于立。坚持底线思维,有助于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预见治国理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风险;有助于增强防范意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人民思维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12]。人民思维就是尊重人民意愿,学习人民所创造的经验,保证人民拥有的权利,发挥人民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4]。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主体地位的高度重视。这一价值追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尊重人民的权利,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思想是人民当家作主。第一,尊重人民的权利,必须扩大人民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所以必须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13]78。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第二,尊重人民的权利,必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从制度上做出安排,“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4]必须注重社会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注重顶层设计,全局规划,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现代化的能力和水平。把握和处理好涉及社会治理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社会治理的思路。同时“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循环互动”[4]。第三,尊重人民的权利,必须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市,需要完善居民委员会听证制度、评议会制度、居委会工作报告制度等,发挥居民在社区治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动性。在农村,需要进一步完善村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方式方法,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维护社区和谐稳定。加强对政府权力行使的监督,防止出现各种腐败现象。协同各类基层组织,共同发展,将政府的有效管理与基层民主有机统一。

(二)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中国梦的逻辑起点和逻辑归宿都是人民”[1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亿万人民群众的参与。第一,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的方针正度,集中民智,珍惜民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第二,各级领导干部,要注意民生建设的可持续性,不贪功名利禄,多干事,干实事,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要虚心听取人民意见,关切人民利益。各级党组织若想依靠强大的力量就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性作用。第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才能获得深厚的群众基础。“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13]697。

(三)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增进人民幸福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更是改革发展成果的享有者。第一,广大党员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心系人民冷暖、关心人民生活,了解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实际需要,切实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确保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能够得到充分实现。既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和发展的权利又要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改进收入调节机制,调整收入分配结构,逐步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第二,党员及人大代表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广大党员干部要勤走基层,了解民生,关注民生,解决人民生活和发展中遇到的难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综上所述,习近平治国理政思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领悟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掌握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人民思维等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既要看到每个科学思维方式本身的作用,又要看到科学思维方式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底线思维具有基础性地位,辩证思维是保持战略思维的重要支撑,人民思维是贯穿始终的价值追求。

猜你喜欢

底线思维建设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真相与底线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