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建章立制 “建机”行事
2018-02-06曹欣
■文/曹欣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保局
2016年下半年开始,河南省完善医保管理信息系统,强化各项工作机制,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
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协同推进机制。一是领导责任制。成立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和进度安排表,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各地、各有关部门工作责任和时间节点。形成人人有责任、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联合工作机制。成立由河南省社保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服务处、医疗服务管理处、信息处、基金处,人社厅电子政务中心和软件开发商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共同查找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信息系统改造和联网对接方面的问题,共同研究对策。
三是联合督导机制。河南省社保局和人社厅电子政务中心抽调人员成立联合督导组,定期对全省进行督导检查,督促各地加快推进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工作,调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为今后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立便民服务机制。一是便捷备案机制。鼓励各地积极探索通过手机APP、QQ群、微信公众号等开展备案,简化备案手续,为备案人员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二是快速发卡机制。河南省社保局与人社厅电子政务中心协作,在省级经办机构服务窗口配备制卡机,为持非二代社保卡的备案人员及时制卡发卡。三是 “一单式”结算机制。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的费用在医疗机构统一结算,统一发票显示,实行“一单式”结算,方便患者费用结算和查询。四是社保卡异地服务和检查机制。为备案人员提供各项社保卡服务,对没有社保卡或社保卡无法异地使用的情况,做到问题准确定位、快速解决。
细化日常管理,建立通报培训机制。一是周报制度,每周统计汇总各统筹地区开通联网测试情况,医疗机构开通及联调测试情况,异地居住人员备案信息上传情况等,并在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微信工作群进行通报。二是定期对各级医保经办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办人员进行异地就医相关政策和业务操作培训。三是患者筛查机制。要求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实时筛查,及时与患者参保地联系备案和费用结算。定期排查河南省外转患者,对符合条件患者及时办理备案。
提升工作效率,建立联络沟通和应急响应机制。一是联系人工作机制。收集各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主管领导和经办、信息、财务人员,医疗机构和软件开发商等相关工作人员联系电话,及时沟通交流各地工作进展,解决存在的问题。二是横向和纵向联络机制。横向通过与省人社厅电子政务中心、定点医疗机构、软件开发商的沟通联络,保证系统正常运转、信息传输无误、结算流程顺畅;纵向通过全国异地就医联络人微信群、省市间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微信群等,与人社部社保中心和信息中心沟通协调、与其他省市业务经办人员联系,上下联动,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三是省、市级集中结算机制。要求各统筹地区每月将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统一上解省社保局,省社保局按照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的原则,由省、市医保经办机构统一对所辖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结算,简化结算流程,方便资金结算。四是应急备案机制。通过电话、微信、电子邮箱等多种途径将异地就医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符等问题及时与医疗机构、参保地经办机构及软件服务商沟通协调解决,确保异地就医人员能够直接结算。五是建立系统保障维护和应急响应机制。M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保局
河南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成绩单
◆2017年2月15日,河南省平台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4月6日,作为就医地,实现第一笔跨省直接结算。
◆截至2018年1月底,跨省异地就医上线医疗机构123家,其中三级定点医疗机构80家,二级38家,一级及以下5家。
◆作为就医地,直接结算2203人次,医保基金支付3030万元,人均1.38万元。
◆作为参保地,直接结算6961人次,医保基金支付13059万元,人均1.8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