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公路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与针对性措施

2018-02-05李春

科技视界 2017年34期
关键词:职能定位协调发展高速公路

李春

【摘 要】我国地域辽阔,公路运输在我国运输行业又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提高公路运输质量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影响公路经济效益的几个主要因素,并从制度建设与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广告经济;行政规制;职能定位;公路產业;协调发展

0 引言

交通运输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而公路运输在我国交通运输业中又占据着半壁江山,建设快速高效的公路运输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公路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公路建设达到了顶峰,而公路作为一种基础性资源,其运营与管理还沿袭了许多计划经济的模式,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其深层次的弊端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步凸显出来,在这种背景下,对公路经济需要重新定位和认识。考虑到影响公路经济效益的因素众多,不单单是技术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是体制制度方面的约束,本文探讨了影响公路经济效益的几个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1 公路经济效益具体体现

公路的经济效益可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个方面,前者与公路的修建、养护和运营有关,也就是在公路的运营与管理过程中,公路系统内部相关部门得到了经济收益,提高了公路系统的经济基础和硬件条件;同时考虑到公路运输质量的改善及其运输环境安全度与畅通性的提高,将降低运行总费用,缩短了时间,这些外部效益亦可纳入直接经济效益,而与之相对的间接经济效益是公路运输中一些特定项目要素的改变而产生的经济效益,比如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降低了事故的发生;又如通过综合整治或提高公路等级等措施,改善了公路周围的运营环境,减少了一部分运输费用;再入通过制度建设或相关科技改革的运用,形成了综合的连锁经济效益,诸如此类的外部经济效益也可以纳入间接经济效益的范围。

2 影响公路经济效益的几个主要因素

2.1 思想认识尚有不足

路政部门还存在明显计划经济的烙印,除了体制制度方面的束缚外,其也束缚了路政部门员工的思想。有相当部分员工还突破不了旧的体制,不能超越和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这影响了市场经济观念的建立,表现在一些员工明显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这就决定了庞大的公路管理部门员工的个人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发挥,制约了他们在工作中的创造性思维。

2.2 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

如前所述,我国公路系统在管理体制上依然延续了计划经济,这种体制决定了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僵化。如公路从建设到建成养护所需要的费用均来自省一级的财政拨款,行业管理由省一级来完成,而具体的行政和人事管理归地方,这种制度是有其自身的优势,如可以让地方与行业的积极性得到较大程度的调动,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公路建设与养护无法满足省一级的计划要求,也达不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公路建设与养护标准。

2.3 人员有超编现象

最近几年,一些地方公路系统相关部门员工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可以用过快来描述,这使得一些地方工作人员出现了相对的过剩,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人吃路”的情况。

3 提高公路经济效益的针对性措施

上文分析了影响公路经济效益的几个主要因素,总的来说,若要提高公路行业的经济效益,围绕我国经济建设需要,在市场经济思维下创造性地改变目前的显著,从技术和制度两方面入手,采取强有力措施,才能实现公路积极性的全面提升。

3.1 转变思想观念

公路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同于一般的企事业单位,思想是创新的源泉,要全面提高公路经济效益,首先要解放思想,让市场经济的思维在广大员工的脑海里遍地开花,这样首先有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思想的改变才能让员工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去工作,员工的聪明才智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为公路经济效益的提升注入活力。

3.2 推进技术改革

公路建设与维护费用对公路的经济效益有重要影响,若能在公路的前期设计及其后续的建设中使用先进的技术,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造费用,亦可降低运营期间的维护成本,提高公路的经济效益;另外,如能在公路中采用安全高效的管理技术,则可有效降低交通事故,这样也能提高公路的经济效益;再者,借助于新的设计方法将运行路线的等级进行提升,还可以对线路采取取直设计,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输时间,间接提高了公路经济效益。总之,公路的建设、运营与维护,要积极拥抱新技术,技术的革新对经济效益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3.3 科学的养护与管理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摸索出一套符合当地公路行业现状的管理办法,最大程度调动广大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有了广大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从技术装备和人才资源上为公路的维护提供保障;引进科学和的管理理念,提高公路养护的技术含量,对新技术与新制度要有开放包容的机制,使得公路的养护有科学技术支持,这样会让有限的养护资金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总之,新科学与新技术离不开制度的建设和提升,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制度的制约或促进作用是决定性的,只要广大职工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工作,公路的经济效益将会得到很大地提升。

3.4 改善公路周边环境

对公路周边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如常见的噪音和空气污染等不良环境;对低级别公路路面进行改造可以提高运输环境;在公路两侧构筑消音带等,都可以对环境污染和噪音污染有改善作用。对于客货运输,要本着安全、快速和高效的原则,提高工作效率,以提升相关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竞争力,这样对整体环境的治理就可以提高公路的经济效益。

3.5 转换经营机制,拓展经营渠道

新技术和高素质的人才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制度,当前公路的管理要紧跟市场经济的步伐,以满足市场经济需求为目的之一,灵活调整管理机制,对公路管理部门的内部结构适时做出调整,并紧跟行业的需求,开展合理的路外业务,为创造公路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奋斗。充分利用自身行业的特殊性,通过这种资源上的优势开展运营渠道,积极发展与公路运输相关的产业。借鉴我国其它行业的改革思维,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让公路系统中的各种经济成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科学化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提高了公路运输的经济效益,也是公路部门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6 拥抱资本市场

我国幅员辽阔,高速公路建设费用本身就非常庞大,而后期的维护费用也不可忽视。若仅仅依靠省级或者国家有关部门的投资是无法满足的,而目前我国民间资本投资欲望很强,对于一些路段,可以通过引入民间资本、银行贷款、申请补助等多种渠道筹集相关资金,通过引入第三方的资金、技术或管理,提高公路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总之,我国地域广阔且公路运输在我国运输行业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公路经济对于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只有因地制宜,抓住影响当地公路运输效益的主要因素,通过制度建设与机制创新,并全面引入新技术和新管理,才能引领公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使得公路的经济效益得到最大地发挥。

【参考文献】

[1]刘碧萍.浅析公路经济效益限制因素及解决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4).

[2]孟建玮.试析公路经济效益影响因素及措施[J].现代商业, 2014(02).

[3]赵宁.试析当前我国公路系统提高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3(07).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能定位协调发展高速公路
新时期政工工作的职能定位与新模式
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定位与和谐社区的构建
高速公路与PPP
GPS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