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绿色中的一抹红
2018-02-05朱丽娜通讯员孔海东
本刊记者/朱丽娜 通讯员/孔海东
径山一盏茶,古道人来去。
走进余杭径山,环境精致,禅意极致,产村人文融合。径山镇在党建引领下,以景区理念规划全镇,以景点要求建设美丽村庄,山上山下统一规划布局,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打造禅茶文化新高地、乡村公园新示范、产业融合新标杆。
2017年,余杭区径山镇申报“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并列入培育名单,如今,径山镇的规划成果正逐一展现,乡村振兴的大幕正徐徐拉开。
党建强村
组织基础是乡村振兴的原生动力,余杭区开展了“建最强支部、做最美党员”创建活动,将乡村振兴工作内容纳入活动评价指标,强化支部堡垒指数和党员先锋指数考核,把支部能否组织党员参与乡村振兴、能否发动党员认领工作任务、能否发动群众参与等作为考核内容。另一方面,遴选发展有思路、治理有办法、工作有成效的党组织书记组成“红雁先锋团”,持续推行村(社)书记季度交流会。
各村结合实际,以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渔公桥村与杭州余杭益民农业生产服务专业合作社携手共建,土地形成规模化流转,开展“风景田园”建设,对渔公桥村来说,既解决了村里“5060”70余人的就业问题,又减少了农田季节性闲置问题,同时每年增加农户收入近200万元,大大改善田园环境,加以科学化专业化耕种管理后,田间地头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田园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加分项。
渔公桥村古荡漾组有130户村民,今年62岁的古荡漾组组长胡友兴说:“我们年纪大了做不动农活,土地荒着又不行,所以心里很矛盾的。现在都流转给了专业合作社,问题都解决了,每年还有一定的收入。”
合力建村
余杭区深化运用乡村振兴基层联系结对机制,“联乡结村”向基层聚焦。
仁和街道建起了全区首个村级民主协商议事中心,创新设置环境整治“村民小组竞争申报制”——在网格支部领导下,经户长会议表决通过,由组内自行商议解决土地、道路和作物等问题。
前段时间,云会村13组村民组长茅永根组织村民代表学习南庄湾组的整治成果,村民们都感叹南庄湾组真是大变样。茅永根说:“回来后,村民一致要求申报基础环境整治,拓宽道路。”在推进过程中,村民黄建德家有一间房屋需要拆除,他当即表态支持村里的工作,黄建德说:“道路宽了,环境美了,看着环境一天一天变好,心里还是很自豪的!”
目前,已有18个村341个村民小组提出整治申请,让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拿主意”“唱主角”。
“问策于民、问需于民”为基层提供搭建起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平台,让民主协商议事的触角向基层延伸。同时也将村民的意见方方面面汇总起来,组织上能更有针对性为村民谋实利、办实事。
与此同时,机制上提供保障,余杭区深化结对共建工作机制,突出建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美丽乡村等重点,推动43位区领导、60个区级部门、190多家企业组建77个帮扶集团定向结对77个薄弱村,主动帮助村集体制定“一村一策”、筹集项目资金、落实发展举措,持续增强村集体发展的“造血”功能。
截至目前,77个帮扶集团共筹集资金1453万元,落实项目71个,扶助困难群众1126人。77个结对村2017年经营性收入达3595万元,村均46.69万元,增长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