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学校体育学生内部“教”与“学” 模式研究
2018-02-05李正春
李正春
1. 假期期间学校体育资源利用现状
作为公共资源的学校体育设施向民众开放共享是大势所趋。1999年国家就提出学校在双休日和寒暑假期间学校场馆就近向学生开放的通知,但现实情况是上述时间大多大门紧闭。学校不开放体育资源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是管理、物耗、和安全。[1]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共建共享,全民健康。”。[2]
大多数中小学学生正常体育课受课时、体育师资和场地限制,实际上场锻炼机会少。课下锻炼又面临学校放学即锁门的尴尬境地。学生有锻炼需求但场地匮乏,从而引发近期发生的学生和社区居民争抢场地的矛盾。[3]与此同时,大量学校体育设施资源非教学时间限制,这就造成双休日和假期期间学校体育设施闲置造成利用率低。充分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时间对中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教学是提高学校体育设施利用率,调整中小学生紧张学习状态、培训体育技能实现体育和艺术 “2+1”工程的重要途径。
学校体育资源对广大中小学生假期开放,人群相对单一,便于管理,也可为进一步向社区居民开放体育场地积累经验。与此同时,作为学校体育资源的组成部分—大学准体育师资在假期时间上和中小学学生吻合,可以在学校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就近进行指导。
2. 假期学校体育学生内部“教”与“学” 模式
2.1 假期学校体育学生内部“教”与“学”模式释义
在学校假期期间(周末、寒暑假),把中小学学生体育学习和大学准体育师资进行整合,在学校体育内部充分共享自身资源进行体育的“教”与“学”。概括起来就是把中小学学生就近组织起来,在非教学时间去周边学校在体育准师资的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
2.2 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中小学学校体育阶段是体育运动技能形成的关键时期。体育运动技能掌握的程度直接关系着以后体育锻炼积极性。
中小学生健康意识淡薄,没有中老年人或失去健康的人认识深,虽然“阳光体育” 和“2+1”工程目的是身体健康,终身体育。但在操作层面上还是要回归体育的游戏属性。受中小学体育课时和班级人数限制,常规学校体育很难充分体现游戏属性,最终结果是体育技能掌握效果不理想。反观体育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大都参加过商业体育培训课程。然而商业培训队员间组织形式比较随机,课下一起锻炼不容易组织。如果是按照本文模式路径,锻炼成员大多是学校社区附近学生群体,一起锻炼的可能性大,较容易养成定期锻炼的习惯。
大学准体育师资本身有实践要求,放假时间上和中小学吻合。二者有效对接可避免大学体育教育和现实脱节,有利于毕业前掌握中小学体育教学状况和自身积累教学实践经验,毕业后能尽快地融入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过程。另外大学准体育师资年龄上有优势,大学生体育师资比中小学自己体育老师要年轻,在沟通和交流时会更畅通,更适合小班授课和体育游戏属性教学。
学校设施开放共享管理上已经有市区进行过实践,积累了实践经验,为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场地设施开放相关管理经验保障。
3. 假期学生内部“教”与“学”模式实现路径
3.1 运营管理
学校体育场馆开放课题已经有很多学者研究,理论框架相对成熟,操作实践层面已经有城市城区展开试点,积累了成功经验。在国家相关体育政策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台学校体育设施开放方案,较成熟的运营管理模式有政府主导模式、学校组织模式和企业代理模式。[4]政府主导模式需要政府设立专门负责部分或小组与学校协调,在人力、物力、财力给于学校体育场馆支持。学校组织模式是各个学校作为独立的场馆开放单位,在人员调配、开放时间、开放场地方面作出适合自身运营模式。企业代理模式是在学校非教学时段把学校的体育设施使用权外包给专业体育运营企业或者是物业公司。
对中小学生在双休日和寒暑假开放学校体育设施,人群相对单一,相对管理难度小,可以采取政府引导和学校组织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管理。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当地条件出台相应指导性文件,学校体育部根据本校体育资源开出相应体育兴趣课余班。学生按照不同年龄、不同水平进行分组,随着水平提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比如说一学期,申请更高水平组别。
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在放假休息时间上和中小学生吻合,可以从高年级中选拔出优秀学生作为体育兴趣班助教老师,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体育教学。
综上,在管理规划上,政府主导协调中小学校、大中专学校相关事宜,再引进商业保险分担风险就构建起假期学校体育学生内部“教”与“学”模式的各方主体框架。
假期学校体育学生内部“教”与“学”模式组织框架图
3.2 运营资金来源
一些先行先试的体育设施开放学校得到了政府的财政补贴或奖励,以及体育彩票公益金支持,让广大群众享受到社会发展红利。同时考虑到体育教师和体育助教工作量,要适当给以补贴。这种体育培训模式非盈利性质,需要在工商、民政、物价等部门联合协调下,适当的收取费用用于正常的管理运营。另外可以引进商业赞助,为人力补贴、设施维护、安全保障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构建政府补贴一部分,个人承担一部分,企业赞助一部分的资金来源渠道。作为模式运行的主体,中小学学生安全意识淡薄,体育助教风险评估经验不足,加上体育本身有一定风险性,安全成为了学校体育资源开放运营的一大难题。部分市区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就是引进市场商业保险分担风险,为开放学校免除顾虑。再社会保险的基础上引进商业保险,提高保险额度,从而为学校和学生提供最大的风险保障。
3.3 运营安全保障
4. 结语
在社会资源共享的背景下,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时间对中小学学生进行体育培训,是体育教学的有力辅助,是培养体育运动技能有效可行途径。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实践为其提供了管理经验,相关研究为政府部门提供了理论支持。利用好中小学学生和大学体育准师资假期对接,有政府引导的假期学生内部“教”与“学”模式一旦实施,对中小学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中小学校校际间体育比赛组织有很好的基础推动作用。
[1] 教育部.《关于假期、公休日学校体育场地向学生开放的通知》[Z].1999—06—10.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Z].2016—10—25.
[3] 于秋芬.社区体育运动开展中权利冲突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4(2):83-87.
[4] 刘安剑.上海市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及运营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5] 殷国玺.对影响唐山市市区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因素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6] 韩风月.广州市中学生假期体育联动模式研究[J].广州体育学报,2010(5):24-27.
[7] 张李强; 汪晓赞. 运动教育模式的国际研究热点述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02):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