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场地比赛双人制足球裁判法分析
2018-02-05张澜
张澜
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群众中的足球比赛增多,竞技水平也相应提高。小场地比赛凭借其所需场地空间较小,参赛人员要求少,身体对抗稍低等特点,因此更受群众欢迎,普及性更强。但小场地比赛由于人员密集,发展速度快,身体对抗多,攻防转换快等特点,如果沿用十一人制的三裁判制将导致球员可以有效运用球场的空间更小,而使用单裁判制又必须取消如越位等一些正规比赛的规则。因此,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在小场地足球比赛中采用双裁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三裁判模式和单人制裁判模式的缺点,有利于保证足球比赛裁判判罚的更加公平公正。从裁判员培养角度看也能更好的发挥老裁判对新裁判的引导作用,使年轻裁判拥有更多的赛场实践,得到更多的锻炼的机会,从而加快提高年轻足球裁判员独立执法的能力,加速年轻足球裁判的培养。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银川市业余足球联赛和银川市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的双裁判制执法情况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总结银川市职工业余足球联赛和银川市首届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中双主裁判执法情况和对双裁制相关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双主裁判跑位原则。
1.2.2 观察法
通过对2015-2016年银川市业余足球联赛双主裁判执法情况临场观察与分析。
1.2.3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6位国家级足球裁判,10位国家一级足球裁判的访谈,了解他们对双人制足球裁判的看法以及执法经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裁判法分析
概念:双人制裁判是指在原有的只有1名主裁判基础上增加1名主裁判,使比赛由2名主裁判和1名第四官员协同工作完成比赛裁判工作的一种新的裁判制度。其人员构成为:裁判小组为3人,双主裁,一人第三官员。采用双主裁制
第一裁判(R1),在裁判席一侧;第二裁判(R2),在裁判席远端;第三官员(R3),即第四官员。
2.2 裁判职责
2.2.1 第一裁判(R1)职责:
①检查场地情况。
②检查本侧队员装备。
③组织双方队员队员进场。
④比赛开始及结束。
⑤本侧边线的界外球、底线的角球和球门球、近端球门的进球。
⑥越位。
⑦控制区域的犯规。
⑧换人。
2.2.2 第二裁判(R2)职责:
①检查场地情况。
②检查本侧队员装备。
③本侧边线的界外球、底线的角球和球门球、本侧球门的进球;
④越位
⑤控制区域的犯规
第四官员(R3)职责与11人制比赛基本相同,在此不作阐述。
2.3 裁判员负责区域及裁判要求
2.3.1 负责区域
图1 裁判负责区域
R1和R2的负责区域如图1所示,浅色区域主要由R1负责,深色区域主要由R2负责。需要注意的是,区域的划分是一个模糊概念,即在实际裁判过程中以就近为原则,谁离犯规地点近,就以谁为主,如果两人出现不同判罚,以R1判罚为准。
2.3.2 跑位
根据比赛发展,将两个裁判定为前导裁判和追踪裁判,前导裁判以侧身跑、滑步跑、后退跑位为主。追踪裁判以追踪跑为主,进攻方向的左侧后方。前导裁判主要控制越位,尽量在边线附近;追踪裁判大胆进入场地,主要控制犯规。在不干扰进攻的前提下,大胆进入场地,扩大控制面积。
2.3.3 配合方式
①开球配合
图2 开球的站位配合
开始比赛前,检查队员装备符合要求后,由第一裁判控制球并组织队员入场,然后组织队员握手致意,一般是客队主动与主队握手,然后组织双方队长挑边,此时球交由第二裁判控制球。在双方队员准备好,由开球队所在半场的裁判员与第三官员联络后,鸣哨开始比赛。此时另外一名裁判员注意本方半场队员位置,注意越位。
优势:站位更有利于观察越位情况。
②界外球配合
以球出界一侧边线上的裁判判罚为主,并给出进攻方向。远端两人眼神或者手势交流后确定进攻方向。此时两人同时给出手势,当球出界一侧边线裁判不能确定进攻方向时,在与远端裁判眼神或手势交流后给出进攻方向。掷界外球时,远端裁判判罚掷球队员上身掷球动作是否犯规,近端裁判判罚掷球队员掷球过程中脚部动作是否犯规。
优势:站位更有利于观察越位情况,以及发球队员发球是否违例。
图3 掷界外球配合
③角球配合
近端裁判站在底线的延长线上,主要判罚队员发角球时球是否放于角球区内,角球发出后是否出底线,在发完角球后迅速进场,判罚禁区内的犯规。远端裁判协助近端裁判判罚禁区内的犯规。当角球顺利发出后,R1应立即回到越位线位置。
优势:站位更有利于观察越位情况以及角球发出后是否出底线。
图4 角球配合
④任意球配合
在一般情况下,后场以及中圈附近的任意球应由追踪裁判负责判罚,并由其控制发球,控制人墙距离等工作。前导裁判负责其半场的越位判罚。
优势:站位更有利于观察越位情况以及控制任意球的发球。
图5 后场任意球配合
图6 前场中圈附近任意球配合
⑤禁区前沿的任意球配合
当任意球发生在防守方禁区的右侧时,追踪裁判负责控制球,并负责人墙与球的距离,前导裁判负责越位。
优势:站位更有利于观察越位情况以及观察禁区内的犯规。
图7 禁区前沿任意球配合一
当任意球发生在防守方左侧时,防守方裁判先负责控制发球,兼任控制球与人墙的距离,最后跑到越位线位置后鸣哨发球。
图8 禁区前沿任意球配合二
⑥罚球点球配合
在罚球点球时,守方半场裁判站位选择在禁区内球门线上,主要判罚守方守门员是否提前移动,球是否越过球门线;攻防半场裁判站在禁区内球的左后侧,主要判罚除罚球点球队员外其他队员是否提前进入禁区,罚球队员罚球过程中动作是否合理。在罚球过程无异议,球点球未进时,R1、R2应立即回到越位线位置。
优势:站位有利于观察罚球点球队员的罚球过程,守门员是否提前移动,球是否越过球门线以及除罚球点球队员其他队员是否提前进入禁区及罚球弧。
图9 罚球点球
⑦盲点区域的配合
图10 盲点区域
双裁判制和11人制正式比赛裁判的执法最大的区别是在两个裁判的远端角球区会出现两位裁判都难以观察的“盲点区”(如图10)。以图示左下角区域为例,假如攻方队员的中后卫不向前压上,第二裁判为控制反击时的越位,只能在进攻的后侧,不能完全深入对方半场,难以在近距离内对出现的犯规进行判罚。第一裁判为控制攻方越位,必须在边线附近,不能向内跟进,如果要控制此区域的犯规,第一裁判必须进入场地,而且可能位置要在罚球区内,这样不利越位的判罚,同时裁判员如果在罚球区内,一旦出现传中,可能干扰比赛。因此这个区域就会出现两位裁判都距离球比较远的情况,难以控制比赛。
盲点区域的配合,需要两位裁判员要有较高的阅读比赛能力,在球发展到盲点区域时,跟进的裁判员在充分掌握球队和球员技战术能力的前提下,预判是否会出现反击,假如防守队反击能力不强,可以大胆跟进,控制盲点区域的犯规,而先导裁判观察到球已经发展到接近底线时,越位出现几率极小,可以在不干扰比赛的前提下,向内跟进,协助控制盲点区犯规。
3. 结论
双裁判制是一种新的裁判方法,在现实的小场地比赛双裁判制的执法过程中,裁判员除了要精通足球竞赛规则,还要有阅读比赛的能力,根据小场地比赛中的各种特殊情况,灵活运用裁判法则。同时还要鼓励创新,利用一些地方比赛的执法经验,在不违背足球裁判法规则精神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从而使得小场地足球比赛双裁判制的执法程序更加完善,执法配合更加默契,执法过程更加合理。
[1] 上官义勤,王 斌.对足球双裁判“半场单裁制”的设计与实验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6(23-26).
[2] 郑原,姬飞鹏.对足球双主裁判制的初步构想[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80-84).
[3] 王永权.浅析第17届足球世界杯赛裁判工作状况[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11(123-124).
[4] 叶少馄.足球主裁判在禁区附近的选位探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1,3(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