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重点词语理解的教学心得

2018-02-03代婷婷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9期
关键词:单音节古汉语组词

代婷婷

文言文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必考项目,《浯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文言文学习目标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它指向于文言知识的积累,包括文言字、词、句。王力先生曾说:“要寻找一种系统性的学习方法,使古书的阅读水平很快提高,这种钥匙是有的,那就是掌握常用词的常用意义。”可见,落实文言字词的学习,从分散到集中,从不自觉到有意识地梳理是提高文言阅读能力的前提。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注重利用试题材料,结合课内已学过的文言知识并延伸至中考真题,授之以渔,让学生将知识归纳整理,做到融会贯通,进而能自行推测和判断陌生的文言字词含义。现将浅陋之法归纳如下:

一、语境推断法

“宇不离词,词不离句”,文言文的词语解释特别要注意语境的内容。而且文言词语的词义绝大部分是多义的,必须结合相对稳定的上下文语境来准确判定词语的含义。

如有同学在翻译“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一句时,若译成“其中的一条狗坐在面前”就不符合语境了,因前文未出现“狗”这个词。此时需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这里的“犬”一定不可直译,而需要活用,可解释为“像狗一樣地”,活用做“坐”的状语。还有常见的一词多义,在理解时可以“依文索义”,即根据词语所在句、段的文意探索词语的意义。如“绝”字,在古义里可解释为“断开,阻断”“尽,非常”“独一无二”……课文中曾多处出现此字,如“哀转久绝”“绝巘多生怪柏”“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分别解释为:断绝:极高的;与世隔绝。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中的“绝”字,把文中所学的解释代入句子都不畅通,需要结合语境“江河”,那么“绝”就该从“断”的本义中延伸为“横渡”之意。这种现象在古文翻译中极为常见,所以我们既要注重积累重点字词的基本含义,也要特别留意具体语境下的引申义。

二、组词解释法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多为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基本上为双音节词,如果在古汉语的单音节词的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个词素使之变成双音节词,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古文内容。如“辞”,可以解释为“辞谢,告辞,辞别,推辞……”再如2017年福建中考语文试题“疏竹掩映,殊有佳致”(《徐霞客游记》)中的“疏”可以组词理解为“稀疏”,“致”可以组词理解为“兴致”。

三、拆词理解法

拆词法主要针对的是古汉语中的古今异义词,特别是一些双音节词,如:可以,妻子,地方,交通,教学……翻译时均需分开翻译,逐次译为:可以凭借;妻子和子女;土地方圆:交错相通擞育和学习等。又如课文中“先帝不以臣卑鄙”(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卑鄙”就要拆开解释为“地位卑微,见识鄙陋”。总之,古文中主要以单音节词为主,多数的双音节词都要拆成单音节来逐一解释。

四、结构分析法

文言文的语句简洁凝练,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现象特别多,在两两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就可以通过已知的词性、词义的分析来推测未知词语的词性与词义。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郦道元《三峡》)中“奔”和“箭”的位置一致,“箭”为名词,“奔”与之词性需一致,都做名词,故得动词活用作名词,翻译为“奔驰的马”。2016年福州中考真题”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中的“与能”与“选贤”构成并列动宾短语,且“与”又和“修”的位置对举,需解释作动词,即推举、选举之意。

五、同音猜义法

通假字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使用时借用与其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去代替。这就告诉我们,在理解词语不通顺的时候,还可关注读音,汉字的读音也能提供一些帮助。如课内的“同舍生皆被绮绣”(韩愈《送东阳马上序》)中的“被”同“披”,有穿戴之意:“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要”通“邀”,即邀请之意……古汉语中需用通假的手法解释词义的现象颇多,当从语境和读音入手考虑。

六、联想推测法

流传下来的成语中许多字词都保留着古汉语的含义,所以在解释中碰到不懂得字词不妨联想一些包含此词的成语,有时便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如“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中的“济”可联想到成语“同舟共济”,那“济”就可解释为“渡过”。

除了联想成语外,也可借助课内学过的相同的词语或相同的用法,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新的词义问题。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中“间”可联想到课文“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林嗣环《口技》)中的“间”,继而将之理解为“参与”之意:“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二翁登泰山》)一句中的“何老之有”与“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有异曲同工之处,故“何老之有”也是宾语前置句,应调整为“有何老”即“有什么老呢”。

文言文重点词语的掌握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熟稔的过程,在掌握了具有操作性的技法后,就能事半功倍,游刃有余。endprint

猜你喜欢

单音节古汉语组词
“V着呢”中单音节动作行为动词“V”的语义特征
在农村小学语音教学中提升学生认读拼读能力初探
我会组词
想一想,填一填
高等师范院校古汉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标话词汇限定成分的后置
谈古汉语主语隐去对韩国语教学的启示
论“以”在古汉语中的介词功用
乌云
《穆斯林的葬礼》中单音节动词重叠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