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中的灵性:语文课堂上的明暗艺术
2018-02-03徐地仁
徐地仁
冯梦龙说过:“物,贵极征贱,贱极征贵,凡事皆然。”过于华丽花哨的课堂,那是炫弄花拳绣腿,过于朴实庸常的课堂,那是作贱卑陋寒碜。洪宗礼将“严谨、扎实又不乏灵活”“如话家常,平易朴实”归结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一堂课就其内容上来说,应该是“实”的,其知与能的容量上必须充实、授与受的达成上必须真实、教与学的建构上必须扎实;而就其形式上而言,可以是“朴”的,是朴素不虚华、平易而有亲和力的:就其操作来说,应该是“活”的,是活脱、智慧、富于灵性的。基于这个“活”字,我们不妨探讨一下语文课堂上明暗艺术的运用问题。
其实,语文课堂教学上有关主次、张弛、显隐、清晰模糊等各种对立关系的安排处理,也典型地体现着明暗艺术的魅力所在。
一、问题解决上的明暗把握
语文课堂的重要环节,总要落到问题的研讨解决上。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始终是不可回避的思考点。传统思维中,我们习惯于对问题追究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以一种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式的线性思维方式,简单化地处理问题。事实上,人们对问题的认知,是与认识对象的特性和理解者对相关信息资料掌握的情况有关的。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具有客观精确的特点,而是带着一层主观理解的不确定性。正如特级教师张正耀老师所言:“就语文学习而言,认识的‘模糊作为一种存在,无疑是有价值的。在一定情境下,作为一种生命形态,‘读不懂也是一种‘读,‘读不懂也同样有意义。”这就是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对学习意义的睿智认知,是一种懂得将理解暂时留在暗处酝酿的透辟识见。由此看来,语文课堂问题的解决上都存在着一个不确定性的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从而恰当地拿捏好其间的明暗处置。
如果我们能够在语文课堂问题的解决中,秉持明暗合理摆布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或明白准确地解答一些问题,诸如客观性的信息知识等,或多元不定地解讀一些问题,诸如主观性较强的理解体会等,那么我们或许就能够让语文课堂呈现出明暗得体、节律协调的状态。
二、师生关系上的明暗转换
过去我们常将教师比作课堂上的演员,有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之说。不过这种观念,其本质上体现着课堂上的教师主体论,早已成为不合时宜之物而被时代所淘汰。其实,强调教师个人的基本功并没有错,但将教师当作课堂上的主演,显然是定位不准的。随着传统的教师主体论的解构,学生主体与师生双主体说便滥觞开来。我们这里不想对这两种主体论发表什么看法,只想强调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课堂特定的时空中,任何时候都只能有一个主体存在,只不过这个主体不是固化的,而是随着课堂活动在教与学之间的流变而相应地发生着转换。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为例,做一个具体的分析。孔子的这堂课,是典型的师生对话互动模式。该课构思的关合点是一个“志”字,老师问志,学生言志。执行过程是老师抛出问题,学生次第“各言其志”。此间学生占据着课堂的主体位置,站在明处,老师则不在主体位置上,处于暗处,从旁简单点拨,适时引导。很明显,在这堂课展开的进程中,课堂的主体落在学生身上,甚而至于此间学生可以做一些看似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娱情怡性的事,比如曾皙,当他人言志之时,他竟在“鼓瑟”。由此看来,这堂课上,学生的主体地位确定得到了充分地彰显。不过,该课上到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评志”,老师对学生所言之志,予以一一点评。这个评志部分,鲜明地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教”该怎么体现。此时老师应该当仁不让,主动站出来承担起帮助学生解惑的责任。孔子以直接讲解的形式,给学生解惑,这时老师完全居于主体位置,学生是接受者。
从这个课堂来看,整个流程中,老师与学生的主体位置是互相转换的。明暗艺术的调理,让师生在课堂教与学之间留下了精彩图景。
三、局面调控上的明暗机变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如何组织引领好学生,让课堂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局面,那是相当有学问的。洪宗礼老师在这方面有过深切的体会。洪老师年轻的时候上《小橘灯》一课,课前充分准备,钻研教材,反复试讲,到开课时自信满满,然而尽管课上全力以赴,讲得有声有色有情,自我感觉良好,但还是没能得到行家的肯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丢了学生。后来洪先生从这节“费力吃苦果”的公开课中吸取教训,将“学”那一端要求于教者的基本功凸显出来,进一步狠下苦功打磨自己。
语文课堂的成功与否,重要的标尺是看教师如何根据学生设计教学、安排教学活动。我们不少老师,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让学生从头到尾“活动”个不停,殊不知这种有违学生个体特点、特别是有违他们认知规律的课堂,表面的热闹之外,留下的只有一片苍白。课堂上并不是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叫活动,让学生面对问题,静静地思考,在某种意义上,更显重要。课堂上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他们沉浸于思考中把捉思维的发展成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合理安排相关学习活动,或动或静,或明或暗,使课堂状貌自然合宜而又散发着神采,这正是教师上乘的基本功。
语文课堂的质态追求是无止境的。提倡课堂的朴实,并不是要人无准备、不讲究地“无为”而教,相反朴实中的灵动,才是其间的要义所在。我们也许不一定要在形式的华丽好看上刻意而为,但智性之下的活性飞扬,所带来的符合明暗艺术设计要领的和美课堂,自然是实在而魅力动人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