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史中对中世纪艺术研究的缺乏之处

2018-02-01吴夷

北方文学 2018年36期
关键词:美术史

吴夷

摘要:研究中世纪艺术应有开拓性学术境界,应抛弃话语权的学术引导,应宏观地从历史角度理性对待,微观地深入艺术作品实指内容及艺术家心理活动。而这些总是被美术的技术性所遮蔽,使研究者正好回避难点,却造成学术,及教材的缺憾,也对求学的青年学生是欠缺之处。

关键词:中世纪艺术;美术史;缺乏

15世纪后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中世纪”这一术语并等同于“黑暗时代”,或以此指代中世纪早期。这足以说明,后代学者对前一历史时代的否定,看作是人类文明的衰落。那么,鼎盛的文艺复兴时代自然更拥有话语权,造成长时间对中世纪艺术不能理性对待,并缺乏足够研究。从19世纪开始,史学家们才开始重新认识和评价中世纪艺术。20世纪,中世纪艺术虽成为美术史研究的重点之一,但仍显不足。

美术史中,中世纪艺术指5-15世纪的西方美术。一般以宗教建筑及建筑内相关艺术形式为主。早期基督教美术(公元1世纪-5世纪)因为宗教地位在政权的影响下发生剧变,由非法变成不仅合法,且成为国教的崇高身份,美术形式也有显明。比如,早期信教属于非法时,信徒一度为躲避官方追查而藏进底下墓窟,墓窟中发现的天顶壁画也成为研究当时艺术作者精神世界的稀有渠道。然而,如何从作品走向作者,这当中的缺乏正是对艺术品表达内涵的陌生。中国人对西方宗教世界的陌生。如果不跨越这个鸿沟,研究就只能停留在皮毛。

具体来看,教材中①常出现约建于公元3世纪的罗马普里斯拉地下墓窟,墓窟有闻名于世的天顶壁画《善良的牧人》。而对其论述仅停留在题材常见,造型手法准确逼真等技术层面。可作品与画家本人,与画家的信仰是何种关系,画家为何能面对死亡的威胁也要在常人无法想象的地方偷偷作画。如果艺术史只是评论作品的技术,那么将失去人文学科的本质与核心。

曾经禁止基督教流传的罗马政权被越来越多殉道而死的信徒震撼,权力和财富的虚幻不实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撼动。终于,罗马帝国的执政者与贵族,从压迫变为信仰,随着基督教的合法化,会众集会和仪式重新回到了地面,并开始兴建基督教堂,初期一度借用罗马现成的建筑形式。

当我们研究基督教艺术发现它没有自己的宗教起源时,应持有一种敏锐的疑问精神。那就是,为何教堂及相应艺术形式是在借鉴的基础上产生的。从宗教方面来看,这本是不相通的,即,多神宗教与基督教是完全相悖的,在崇拜形式上本身没有可借鉴的理由。

如果这些更加严肃的问题缺失,研究中世纪基督教艺术就成了隔靴搔痒。在现有国內的西方美术史教材②中,历史问题的不透彻,造成的脉络断裂,这对于还在接受学习中的青年学生是极大的损失。

而在西方学者的著作中,这些问题得到较多的关注。如《詹森艺术史》③中就对基督教相关教义进行了补充,艺术品中的象征符号也就清晰了指向。在《加德纳艺术通史》④中,更是在第八章将异教徒、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所代表的不同艺术形式放在一起比较区分。这些来自西方的艺术史著作,可作为国内西方美术史教材中对中世纪艺术缺乏的补充。

对于研究中世纪艺术的中国学者,以上问题的提出,也是一个攻坚的过程。西方艺术不仅仅体现在技术上,更存在于思想上,思想上的中西隔膜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如何跨越鸿沟,也成为我们真正认识中世纪艺术切实有效的管道。

注释: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教研室编著《外国美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3.

李春著《西方美术史教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3.

H·W·詹森著戴维斯等修订《詹森艺术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9.

弗雷德·S·克雷纳 克里斯汀·J·马米亚编著李建群等译《加德纳艺术通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7.

猜你喜欢

美术史
龚和德戏曲舞台美术史研究论纲
高校美术史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
范景中《美术史的形状》中学术理念摭考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外美术史
骋无穷之路 饮不竭之源
高等学校美术史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与策略摭谈
地域美术史研究的方法论与存在的问题研究
论我国美术史论的发展变迁
威廉?亚历山大笔下的中国图像
师范院校美术史课程教学研究
——以专科层次美术史课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