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据“体”而行:阅读教学文本分类下的教学策略

2018-02-01郑志刚

关键词:文体意识小学语文

郑志刚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都是以文选的方式编排,选择了相同文体中具有典型价值的文本。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必须要充分关注文本的文体意识,借助典型文本的丰富价值而起到牵动一类的教学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解构密码;洞察方法;明确路径;文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 2018 )01-0050-03

当下,小学语文教材都是以文选的方式编排,选择了相同文体中具有典型价值的文本。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必须要充分关注文本的文体意识,借助典型文本的丰富价值起到了牵动一类的教学作用。笔者即以小学语文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小说、说明文和散文为例,谈谈基于文体分类理念下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扣情节,品细节,解构小说文本人物刻画密码

(一)紧扣情节,在梳理脉络中历练概括能力

小说在内容的呈现形式上,主要以叙事为主要方式,故事发展的情节是小说内容的载体。小说的创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作者以生活积淀为原型,在巧妙艺术加工下对故事发展进行的规划,对于表达小说主题、刻画人物形象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小说教学的基础就是要以整体视角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教师着力引领学生在梳理脉络的过程中历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如选白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少年王冕》一文,记叙了王冕从七岁到十七八岁生活的经历,包含的生活细节较为丰富,但其内在有着串联故事发展的核心线索。教学中,教师着力引领学生排除细节信息的干扰,组织学生感知核心板块的表达主线,提炼出王冕“辍学放牛”和“学画荷花”两大核心内容,并相机引导学生感知作者并没将王冕从七岁到十八岁这十几年间的事件平均用力,而是引领学生或不写、或略写、或详写的智慧取舍下,合理安排情节发展,为人物形象的饱满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紧紧依托小说情节的发展,重在引领学生从小说文本中提炼信息、组合信息的能力,历练了学生的概括与梳理能力,为小说后续深入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关注细节,在揣摩感知中体验人物形象

由于小说以叙事方式为主,其表达过程中对人物细节、环境细节的描写就尤其关注,这对于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运用细读的方式深入到文本细节中,激活学生揣摩细节意识,从而体验人物丰满形象。

如《三顾茅庐》一文中,作者以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展现了刘备在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的经过,每一个动作都蕴藏着小说人物内在的心理情思。教师就着重引领学生圈画课文中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结合故事语境感知这些动词的精准与妥帖,并借助这些动作描写揣摩人物的丰富的心理活动,在细节体悟中走进人物的心理。这篇课文彰显小说特色的还有一处匠心独运的环境描写,看似描写卧龙岗茂林修竹和潺潺溪水,然而却处处指向小说暗喻的诸葛孔明,教师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基础上感知自然环境的优美,并通过出示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品质,感知景物选择与人物精神之间的对应联系,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小说中环境描写往往并不是局限在景物上,更多地在于人物特点的刻画上。

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情节、环境、人物是创作时的三大要素,也是阅读解构过程中的重要抓手。教师就应该以此三点人手,感知小说情节、体验人物形象、洞察作者写法。

二、悟材料,知方法,洞察说明文本展现事物方法

(一)感知材料选择,凸显最具意义的表达资源

说明义的核心价值就是要以准确严谨的数据、形象直观的语言将事物或者现象的特点揭示出来。要想全面而深入地介绍某一种具体的事物,作者就需要对这一事物介绍的思路、视角和材料进行全面地審视与洞察,教师需要结合具体课文内容领悟作者如此选择素材、构思全篇的智慧。

如在教学《麇鹿》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思考:作者描写麋鹿时围绕哪些方面进行了介绍?借以提炼课文围绕着糜鹿的生存环境、外形特征、神话传说、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进行介绍。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将其与一般性描写动物的说明文相比,让学生感受到这篇说明文中生存环境、传奇经历这两个方面与众不同,可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两项素材,而且还做了详细描述呢?学生意识到作者以介绍珍惜动物麇鹿为载体,旨在唤醒人们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因此,关注麋鹿的生存环境、了解麋鹿曲折的传奇经历,能够更加直观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怀。

由此可见,说明义表达视角和范畴的遴选,并不是作者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依托主题中心精心考量与选择的结果。

(二)体验说明方法,明确最具特色的表达策略

提及说明文,就不能忽视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是在说明文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为了更好地展示被说明事物的特点,所运用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法。因此,说明文的教学就不能脱离说明方法而单独存在,教师要借助具体的语言形式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更要借助具体的语境深入洞察说明方法,条件成熟还需要创设情境历练说明方法。

《埃及的金字塔》一文中,为了展现金字塔的雄伟,作者分别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由于在苏教版教材第一篇说明文《恐龙》中已经有所涉及,教师则将教学的重点放置在感知表达效果、搭建历练平台中。首先,教师尝试将所有运用说明方法的语句删除,在对比中感知对表达效果形成的影响;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为了展现乐山大佛的高大,分别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该如何表达?

围绕着说明方法进行的感知、辨析与实践,是开展说明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更是彰显文体特点、历练核心能力的重要契机。

三、明结构,析语言,明确散文文本情感抒发路径

(一)洞察结构,感知散文精妙的谋篇布局

散文又被成为美义,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文体。其美,首先就体现在文本结构的精妙之美。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散文最大的特点在于形散而神聚,很多教师空有认知,但却很难在教学中加以体现,学生也就无法真正感受散文在结构设置上的精妙所在了。

《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散文之“神”就在于这株柳树的顽强意志,为了表达这一主题之“神”,作者在结构设置上异常广泛:有衬托之法,描写了青海高原的广袤与光亮;有白描之法,聚焦这株柳树的外形与气质;有想象补充,再现了这株柳树在生长过程中惨痛经历;有对比之法,揭示了灞河柳树的生长之易……维度不可谓不广泛、内容不可谓不丰富,但引领学生细加考量不难发现,每一版块都对展现柳树的神奇和意志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据此,教师则可以顺势揭示“形散神聚”的特色,引领学生感知作者匠心布局的智慧与策略,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二)品味语言,品析散文优质的语言内蕴

散文之美,首先美在结构,其次就在于其语言。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关注文本的语言,而散文语言之美,更值得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感知与体悟。其间教师需要紧扣散文中最为经典的句式、最为精美的语言,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与感知、品读与内化,将优美的语言浸润在学生的内在意识中。

以《广玉兰》一文的教学为例,作者在描写广玉兰花时,运用了“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玉琢冰雕吧,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看似模棱两可之中,却言尽了广玉兰花无可名状的质态,实际上是一种无形的精准。这种富有对仗形式的语言,就必须要引领学生在深入品析中进行感知,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言语生命的不断发展。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语言,散文教学就更离不开对语言的体悟与感知。只有不断引领学生渗入至文本之中,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关注文体是当下语文教学的流行趋势,更是践行以一篇联动一类教学理念的必经路径。因此,教师就应该从常见文体的基本教学策略人手,形成阅读教学的一般范式,真正促进阅读教学效益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文体意识小学语文
“文体意识”的觉醒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阅读教学,不妨多点文体意识
从“审视文体演变的三种角度”来看文体演变与语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