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
2018-02-01冼玉婷
【摘要】 古典舞是中国舞蹈中很重要的一种,其教学的目的旨在培育学生的表演能力和素质,加强学生四肢的协调性。不过,在当前的中国古典舞教学中,不少教师都没有对学生表演素质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这让其教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阻滞,亟需选择科学合理的培养方略,更好地提升古典舞教学的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在古典舞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演素质进行探讨。
【关键词】 古典舞教学;表演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70 [文献标识码]A
所谓古典舞,是指以民间传承下来的传统舞蹈为母本,通过诸多舞蹈专业工作者的收集、提取、改良、加工和增删,并通过长时间艺术实践中的各种检验,最终流传出的一种有着古典特征和典型意义的舞蹈。古典舞最大的优点就是有比较规范的体态动作、严苛的程式以及精妙的技巧。古典舞讲求身韵审美,身韵指的是身法和韵律。所谓身法,就是外部的技巧,它属于古典舞的体现形式,也就是基本功;韵律则是舞蹈的内在神髓。只有技巧而无内涵的舞者无法向观众传达自己的感情,而这样的舞蹈很明显是难以让观众有所触动的。而古典舞最终要的就是“形神一致、身心投入、内外同一”,舞者只有将“身法”和“韵律”进行融合和渗透,才能让古典舞的精髓得到发扬。不过,能否把这两点进行完美结合,就涉及到舞者的表演素质了。本文主要分析讨论古典舞教学表演素质的内容及其教学途径。
一、古典舞教学中表演素质的内容
在古典舞中,舞者在登台表演之前的准备阶段,首先要对舞蹈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是舞者感官、思维以及各种内心活动结合的过程。下面就古典舞表演者的素质分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奇妙的构思和活跃的想象力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舞蹈,都要历经三大阶段:首先是编舞阶段,这是舞蹈的基础创作部分,灵感大多是发自编导者的心理和思维;第二个阶段是表演者的再创作阶段,编导将自己的构想以导演的形式向表演者表达,而表演者根据编导和导演的意志,经由自己理解加工出舞蹈藝术形象;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观众鉴赏阶段,观众在观看舞蹈时,情绪被舞者调动,思想上受到启发,出现共鸣和想象加工。整体来看,舞蹈的形成可以说是一种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细致、从无形到有形的发展历程。这三个阶段中,编制者的新颖构思是舞蹈魅力的源泉,而从表演者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新颖构思就可以表现为丰富的想象力。艺术出自生活但并不是完全写实生活,艺术真实不代表生活真实。艺术必须通过艺术构思,将生活中的元素进行二次创作,从而构成艺术上的真实,也就是转化成艺术成果。所以舞蹈的表演者应该具有活跃的想象力。在编导阐述自己的构想时,表演者就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思路,开始进行想象。在脑中描绘舞蹈人物形象的同时揣摩角色的情感变化,在表现有关情境和意蕴的层面,都要通过想象进行构筑场面。直到演出结束,舞蹈者才能停止在脑中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让舞蹈的精髓得以诠释,为角色注入新的活力,从而让自己的表演保持其艺术的魅力。
(二)精准的情感表现
艺术审美上的表达,是基于艺术家自身的审美观念、目标和志趣的,他们将现实生活内容进行了提炼和加工,再按照各类艺术形式的特征和规律来创作作品。舞蹈作为八大艺术之一,属于一种蕴含并表现情感的艺术,能展现出舞蹈创作者对于生活的审美看法。这就需要舞者有着精准的情感表现力,如此才能将情感更好地传递给观众,从而更好地调动观众情绪,这一点在古典舞中体现的就更多了。古典舞不光涵盖了编制舞蹈者本身的情感体验,也有着比较深远的文化意蕴。它是民族代代传承下来的舞姿,凝聚了本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明,在表演时,舞者也要注意到这一点,并将其中包含的文化意蕴表达出来。因而,在培养古典舞舞者的素质时,培育精准的情感表现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古人云:“情为舞之心,情盈而舞生,情虚而舞死。”舞蹈者首先要能深刻领会到舞蹈本身的意蕴,在拿到舞蹈剧本之后,要深入挖掘舞蹈灵感来源的文化背景和故事,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进入到的角色中,深入领会舞蹈角色应该表达的情绪。此外,基于上述的领悟,舞者也需要有出色的内心自制能力,精确地控制好自己在舞台上的情感,最好达到收放自如,这样舞蹈才能被充分地展现出来。鲍·叶·查哈瓦曾说过:“适中的感受力和自制力是好演员必须有的素质,而伟大的演员拥有着更强烈的感受力和充分自制力。”所以,培养表演者身心的自制力在古典舞教学中也是比较关键的。
(三)艺术修养的积淀
舞蹈能不能调动观众的情绪、触发观众的情感变化、让观众产生共鸣,重点在于舞蹈者自身有没有较好的文化艺术修养。文化属于人自身的一种内在品质,是从内向外激发的,它构成舞蹈表演者的演绎风格,而这种风格会在舞蹈者登台表演时被完全体现出来,对观众产生深层次的影响。所以,提升表演者的文化修养同样是古典舞教学提升学生表演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敏锐的观察力
每个舞蹈者都应该有良好的观察力。通过观察,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古典舞中的技术要领,当然这种观察并非模仿,而是在观察中获取更多的技术动作点。所以,在古典舞教学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技能,通过观察教师和别物种的表演来拓宽自己的思路和见识。观察力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找寻合适的素材来丰富自己的舞蹈创作,让自己的舞蹈表演能更有表现力,更能让观众沉浸在舞蹈中。
二、古典舞教学中表演者素质的培养
(一)注重基本功的训练
虽然舞蹈中“韵”很是关键,舞蹈中能精准地表现情感才能带动观众的内心。而“形”则是“韵”的基础,是情感表现的基本要素。若是表演者基本功不够扎实,无法达成表现舞蹈的标准,那么就算舞蹈者有再多的情感,也难以准确地对其加以表现,那么观众就难以明白舞者要表达的意思,更遑论引起共鸣了。因此,在包括古典舞在内的所有舞蹈的教学中,基本功都是重中之重。以中国古典舞为例,动作形态的要求在于体现出“圆、倾、拧、曲”的曲线感和“强健卓立、含蓄柔缓”的气质美,此为古典舞大体上的形象要求。第二,身体的每一部分,包括“头、颈、胸、腰、臀”,都有详细的标准可供参考。比如秦汉时期的古典舞规定“塌腰蹶臀”,而唐朝舞蹈又以“三道湾”最为出名,胶州秧歌则要求“辗、拧、转、韧”。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对其基本功的训练,通过严格训练,夯实学生的基本功,使其在做舞蹈动作时能更快地找到要领,满足规范要求。endprint
(二)注重文化渗透
要达到“形神兼备”,舞蹈者在台上就必须精确地表现出舞蹈的感情。那么在日常的舞蹈教学时,就要注意细致的讲解和挖掘舞蹈中蕴含的文化内容,培育学生对舞蹈的感触和领悟能力。第一,在观看他人演出古典舞时,教师应首先讲述明确此古典舞蹈的文化背景。所谓“知人论世”,讲解舞蹈同样遵循于此。教师应讲解古典舞中含有的历史文化韵味,比如舞蹈出现的时间、民族情况,该民族的信仰内容、当地的风土和社会背景、审美理念、舞蹈进化的步骤等,这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古典舞的理解程度,对提升其舞蹈感知力也有良好效果。第二,学生在观看过舞蹈后也可以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来各抒己见。于此,学生的思路就会明晰,对舞蹈的感悟也就更为深刻,在台前也可以更好地融进舞蹈中。
(三)创新式的教学组织方式
舞蹈本身需要舞者在自身理解的前提下对舞姿进行再创造,不断完善角色形象和精神面貌,这样才能让古典舞保持其艺术上的魅力。这就需要舞者有比较丰富的想象力,而丰富的想象力是在创新的思维中诞生的。因为在古典舞的教学中,应尽可能以民主、创新的教学模式来培育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比如在某些高职学校的古典舞教学中,教师选择通过和学生围坐一圈的形式来进行授课,如此就会为教师和学生营造一个关系平等良好环境,让学生不再有拘束感,创建出一种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如此学生就会更多地阐述自己的见解,并且通过每个人不同思维的碰撞,来消弭个人思维的定势和局限。所以,不仅是针对学生,即便是对老师而言,这也可算作是能够提升创新思维水平的途径。
(四)丰富的课外教学活动
舞蹈者自身文化艺术修养的高低会使其显示出与其他舞蹈者不同的个人魅力,进而能对观众在精神上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在古典舞的教学中,不能只是局限在教室中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教师也应带学员到舞蹈剧院去,到文化宫、艺术馆去,到所有有着较强文化氛围浓厚的场所去,抑或是通过举办一些短时间的旅游,使得学生在文化氛围的影响下,让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能够得以提升。
(五)关注学生非智能因素对智能的影响
盡管个性发展并没有被包含在素质培养中,但它同样能对学生的表演素质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智能因素一般是指理想、意志、自信等。从当前的教育发展态势而言,绝大多数成功的舞蹈家都有着极高的探索精神,总是对未知的领域保持好奇的心态,而若是舞蹈者总是畏首畏尾,就难以达到理想的艺术目标。因而,培养优秀的个人心理素质是所有古典舞教师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时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此种工作和培育学生素质相比,要难上太多,也比较复杂,它大致上的内容可以包括:培育学生学习古典舞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阙趣味性)、丰富并补全学生科学合理的哲学三观(在课堂讲述时渗透这些内容)。可以说,这一工作能够极大地影响学生表演素质的培养效果和学生的领悟层次。
小 结
表演素质的培育,能让古典舞教学的质量获得极大的提升,因此,在进行古典舞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明确地感受到,古典舞不是一些动作的顺序组合,而是一种表现自身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总体来说,在古典舞教学课堂上,舞者素质的培养涵盖四大层面内容:奇妙的构思和活跃的想象力、精准的情感表现、艺术修养的积淀以及敏锐的观察力。舞蹈教师要认识到并从这四大层面入手来培养学生的表演素质,提升其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舞台上将古典舞完美地演绎,为古典舞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作者简介:冼玉婷,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