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的文化性塑造策略

2018-02-01衣凤翱

艺苑 2017年5期
关键词:文化性策划策略

衣凤翱

【摘要】 在电视传播中,传受双方的沟通、影响是相互的。“后真相”时代需要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的文化性塑造,以影响观众的情绪和信仰。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的目标是满足观众的期待,而主持人文化性塑造策略是实现该目标的手段。

【关键词】 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文化性;观众期待;策略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在“后真相”时代,“相比于客观事实,情绪和个人信仰更能够影响舆论”[1]。“后真相”时代需要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的文化性塑造,以期在满足观众收视期待的前提下,加强主持人以人文社科为根基、自然科技为补充、专业技能为核心、覆盖理论与实践的文化素质的养成,从而影响观众的情绪和信仰。电视节目主持人以“人本身的存在”[2]3,在电视与观众、虚拟与现实之间建筑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实现着从虚拟传播向人际传播的过渡。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是一项专业的、职业的工种与行为,它能为电视传播活动提供科学的、正确的、有序的指导。倪萍认为,主持人要有“文化知识、文学水平、社会知识面,以及对人、对社会、对大千世界的了解和认识”[3]21。这便要求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进行策划时,要强化自己的文化性塑造。文化不仅是人类文明成果的荟萃,而且是指导人类实践的航灯。主持人文化性塑造是其人际传播的职业本质决定的,是其品质传播的职业追求必须的,是其效应传播的职业境界要求的。文化性主持人便于担当舆论领袖,易于发挥自己人效应,适于影响观众情绪和信仰。文化性塑造策略的践行,是在协调主持人自身文化与主流文化交融的基础上培植观众收视期待品质的过程,是提升电视传播文化格调的过程。

一、教育背景影响着诱导效应的明显与否

对于电视传播而言,主持人直面观众,运作现场,沟通传受,宣示理念。在电视传播活动中,主持人对观众会产生诱导效应,即主持人传播行为会对观众的审美心理及欣赏趣味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为此,正如王小丫所言,“主持人需要宽容、善良、有责任心”[4]16,需要夯实自我的教育背景。主持人对观众诱导效应的发生,一方面,与主持人在电视中的传播行为有本质的关联;另一方面,又与观众在电视前的观赏心理有一定的关联。电视机前的观众很容易产生一种心理惰性,当观众心理惰性产生时,就容易受主持人的诱导。电视节目主持人是在特定传媒环境下活动的,这就要求主持人按照特定传媒环境的规定或约定培植观众的收视习惯,引导观众的审美倾向。在某种程度上,主持人诱导效果的实现程度与观众文化层次的高低反向相关,而与主持人自身文化层次的高低正向相关。在一般情况下,人的文化程度高低又受制于其教育背景的优劣情况。因此,主持人的教育背景影响着诱导效应发生的明显水平。

教育背景是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文化性塑造策略的根本性出发点,它是指主持人在学校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学习所获得的文化知识。这种富于强烈目的性、明确计划性、科学系统性的学习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着迥然差异。一般情况下,人赋有文化素养的高低程度与其接受学校教育的高低程度成正比关系。因此,主持人的教育背景成为其文化性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电视传播发展的日新月异,呼唤教育背景优秀的主持人参与其间。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主持人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越来越多的专业院校甚至综合大学都开始了播音与主持艺术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这使得主持人的受教育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并客观上促使电视媒体提高了对主持人教育背景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由于在目前的传媒环境下,教育背景优秀的主持人能更好地适应电视节目的本体艺术性需求,进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促进节目传播目标的实现。“一般认为,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受教育程度与团队绩效正相关。”[5]91同理,主持人的受教育程度与其传播效果正相关。

所以,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的文化性塑造策略首先应注重主持人教育背景的择优及优化,并促使主持人能动地提升、夯实自身的教育背景。如此,主持人才能积极对观众实施正面传播诱导,并通过自身高超的文化艺术修养引导观众的欣赏趣味,这样,在资本驱动传媒产业的传播生态中,可以避免一味追求收视率、为单纯迎合观众而讨宠献媚、使主持变得庸俗化的倾向。

二、人文底蕴疏导着传受沟通的顺畅与否

在融媒体传播时代,传受双方相互沟通、影响明确显现。主持人不仅能对电视观众产生诱导效应,并且观众也能对主持人产生相应的反馈、影响。“主持人的首要标准不应是容貌,而是要看他是不是有强烈的与观众沟通的愿望。”[6]14沟通属于“人类社会的心理现象,具有人际关系交流的功能”[7]109。而交流是主持人与观众之间“思想感情、意志、愿望、动作等的相互传递、相互作用、相互影响”[8]112。在电视节目策划阶段,观众期待主持人能动地参与其中,为节目内容和表现形式的优化出谋划策。在电视节目现场,主持人应根据观众的心理需求,激发自身的创作激情,并根据与观众的不同交流,因人调整表达技巧,以突显主持人的个性魅力。主持人的现场创作应基于观众,酝酿情感,用心交流,寄情沟通,以诚互动;并运用恰当的有声语言与态势语言,在平等沟通中,保持观众兴奋的情绪状态,凸显主持人的親切感,从而取得观众与主持人间的情感认同与共鸣。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新闻及娱乐的传播者,这种职业属性决定了其节目现场的传播性状态。有效的主持传播包含着主持人温存的情愫、蕴含着主持人真挚的体悟,其中应和着观众生命的困顿、回应着观众生活的迷茫,不仅能使内容顺畅地到达观众,而且能让观众及时地反馈。杨澜认为,“给主持人灵魂的是他自己的内心世界”,“任何其他的素质与此相比,只是技巧而已”。“我的大学生活的真正的馈赠,是它给了我丰富的思想和情感的材料。”[6]主持人在电视传播中不仅与观众分享欢乐,也与观众共享知识。主持人文化涵养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其人文社科知识的广博程度。主持人应具备远大的家国情怀,以根植观众的信念传播时代的声音;应具备唯物主义辨证哲学观,以便正确处理艺术创作中的各种问题;尤其应具备丰厚的文学底蕴,在以口语传播为主的主持创作中有效地发挥自身的潜力。除此之外,主持人还应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经济常识和历史知识等基础人文社科知识,以助于完成节目的传播宗旨。endprint

因此,主持人与观众之间是一种彼此沟通、互动交流的直接或间接的人际传播状态。在电视节目演播中,主持人掌握着现场的主导权,指引着话语的方向性,把控着氛围的营造度。同时,观众的实时反馈或正面激励、或负面遏制着主持人的沟通应变力。主持人深厚的人文底蕴将助力于传受沟通的顺畅,有助于现场氛围的协调,有利于传播目标的达成。可见,在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中,人文社科知识是实施文化性塑造策略、满足观众期待心理的关键性组成要素。

三、基础科学规正着角度选取的恰当与否

观众的审美角度不仅是电视策划人应考虑的问题,也应是复合型主持人考虑的问题。白岩松认为,对于主持人而言,“你关注的是什么、你关注的角度又是什么”[9]144,是观众评价其主持水平的标准。主持人以自身的基础科学积淀为基础,偕同节目在思维、逻辑、美学等领域共成长,形成了传播者的艺术追求,也影响着接受者的艺术品味。观众在获取原始官能愉悦的同时,也需要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因此,主持人参与电视节目策划是努力拉近节目角度选择与自身主持风格距离的过程。“如果把足够多的个体聚集起来作为整体加以研究,他们的行为往往就可以预测了。”[10]11在这一过程中,主持人的个性风格应力求与节目的角度选取、内容选定、形式选择及观众期待相契合;并根据收视反馈,对一些与主持人个性风格相背离的节目传播角度及时进行调整。其间,应避免模仿、克隆等电视策划雷同化的倾向,以期满足观众的心理期待。

在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中,主持人参与节目传播角度的选取是主持人文化性塑造策略在其岗位工作上的“跨工种”表现。而这期间对主持人思维、逻辑、技术等方面的要求有赖于其基础科学知识的储备。传媒的飞跃发展依赖于科技的进步,在某种程度上,电视艺术就是科技的艺术。主持人之所以应具备基础科学知识,一方面,是因为电视艺术本身与科技有着密切的联系。主持人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才能熟知包括电视节目角度选取在内的编创规律,进而更好地发挥其主持才能。王雪纯在回忆主持《正大综艺》和《98环球》时说:“回来编的时候,要把浮在表面的东西彻底拉回到内心深处去,整个人要沉下来。”[9]6这期间需要主持人基础科学素养能力的发挥。另一方面,是因为在主持时,需要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精神。唯此,才能在现场性及互动性强烈的节目中保持清晰的思维脉络、缜密的谈吐逻辑、通畅的交流进程,保证节目的顺利推进。正如白岩松所言:“在对时间和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不是上编辑台而是拥有编辑思路,似乎更加科学和现实。”[11]44主持人只有具备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才能在节目主持及节目策划中有效发挥自身应有的主体性作用。

可见,电视节目主持人不仅要承担现场主持的任务,而且应主动参与节目传播角度的选取,以凸显主持人在传播中的前沿性与主体性地位。对于主持人而言,“成功是一个科学的理性的学习过程,台上的举手投足都反映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12]69。在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的文化性塑造策略上,主持人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知识成为其文化性塑造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规正着节目角度的选取。

四、专业知识规范着定位的确切与否

电视节目主持人确切的角色定位,归根到底是以满足观众期待为旨归的。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当代观众的情感安放的位置贴切度,是衡量主持人角色定位的标尺。观众的心理期待不仅影响着主持人传播观念的嬗变,而且直接决定着其个性化包装和风格性定位等因素。以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为例,主持人处于嘉宾沟通、传受互动、节目掌控等多种合力的共同影响下。在与嘉宾沟通上,不论是明星嘉宾还是普通嘉宾,主持人都应该在满足节目整体定位的基础上,为嘉宾留出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使其才华得以充分、有效地展示,以使观众大饱眼福。李咏在谈及自己主持综艺娱乐节目的角色定位时说:“在我主持的节目中,我把自己与嘉宾的现场关系定位为一种‘亲人关系。”[13]148传受互动是主持人角色定位的重要环节,有效实现与现场观众的互动将对节目氛围的营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与现场观众的文化、年龄、兴趣等因素有关,更与主持人的专业知识水准相关,需要其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正如董卿的观点:“传播能力的建构与提升,成为综艺节目主持人在人际传播过程中精确定位自身的重要途径。”[14]142在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中,需要强化主持人的专业知识水平,发挥文化性塑造策略的作用,进而规范角色定位的准确度。

主持人的专业知识是主持人特有的知识习得与储备,是其进入电视媒体的“敲门砖”与“金刚钻”。主持人的“工匠精神”温润着其专业技能的精湛度,永葆着其艺术风采的美誉度。主持人的专业优势正如周涛在分析当下明星兼任主持人现象时所说的,在多元主持趋势下,“有专业背景和主持经验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优势和机遇,将会被强烈触发”[15]62。主持人只有具备较好的思维能力与声音天赋,才能在节目中灵活地运用言语技巧,在不同的现场氛围中实现传受双方的互动交流。主持人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仅是实现传受沟通的工具,而且,电视节目的观赏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依靠主持人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以彰显。因此,主持人在节目中应灵活运用口语,清晰、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而确立自身主持语言的风格。电视艺术是视听综合的艺术,主持人的形象直接面对观众,所以,主持人应具有优雅得体的形态仪表。主持人口语传播的即兴性特质,需要其在节目现场能承受一定的心理抗压,做到沉着冷静、灵活应变。主持风格是主持人专业技巧的特质化表现,是其品牌价值的个性化彰显,是其人格魅力的独特性张扬,更是其文化底蕴的丰厚感显露。主持人专业知识表征着其文化性,规范着其角色定位的准确性。

故而,角色定位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创作时的身份确定,是其人际传播的基点确立。文化性塑造策略需要主持人在节目中与嘉宾、观众实现有效交流、互动,恰当调动节目气氛,明确突出个性风采,以满足观众的期待。要实现上述文化性塑造策略的目标要求,电视节目主持人需要强化与提升包括播音素质、口语水平、形态仪表、心理素質、个人风格等方面的专业知识。endprint

五、实践经验编织着构思的精妙与否

在期待效应下,节目构思的参与度不仅是衡量电视策划人的标准,而且是度量节目主持人的尺度,是其文化性塑造的策略组成。主持人参与节目构思,是主持人对节目的选题、主旨、内容及表现形式策划设计的建言献策。恰如董卿所言:“具有责任感的主持人会积极参与到前期的策划创作当中,提前去感知节目的情境。”[16]在参与电视节目构思时,主持人可以从节目编排、播出时间、传播理念等方面满足观众的期待。在节目编排上应坚持服务观众和繁荣文艺的基本原则,按照思想性与艺术性、内容与形式协调一致的原则,对节目的每一环节精心打造。在节目的播出时间安排上,应根据目标观众群的收视习惯,按照“最佳时间效应”原则,努力培植观众的“收视惯性”。在节目的传播理念设计上,应根据节目的定位和主持人的特点,确定是采用“真情模式”“快乐模式”,还是其他传播理念模式,以便最终达到观众的心理期待。主持人参与节目构思以凸显其主体地位,需要以其实践经验的养成为前提,而在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中,主持人的实践经验积淀正是其文化性塑造策略的重要表征之一。

实践经验是电视节目主持人亲历职业岗位而日积月累的第一手资料,是其面对即兴传播而应付自如的独占性文化,是其文化性塑造策略的重要突破点。李咏认为:“在节目策划中,主创人员(包括主持人)都应从自己的专业出发,出谋划策。”[17]77只有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电视节目主持人才能具备一定的策划能力,进而凸显其主体性地位。主持人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其口语传播的基础性要求,而其文字表达能力是其参与策划的基本性要求,这些大多源于实践经验的主持人素养合力实现着当代电视节目主持人采、编、播三位一体的复合型特质。孙小梅说:“主持人应在主持节目时运用自己的经验,正确处理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维持节目活动的正常秩序,圆满完成全部主持工作。”[18]65电视节目主持人只有在丰富的实践中,才能练就一身灵活驾驭节目的本领,进而有效地实现包括主持人在内的全体策划者的构思意图。主持人传播的现场感、即兴性、互动化等特质,要求其节目前期构思阶段的预判和策划,更要求其节目现场演播阶段的随机应变。这都要求主持人必须具备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熟练的沟通交际能力,这些能力均是主持人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获得的。较高的艺术修养是主持人在节目构思中优化节目品质的基础,也是其在节目现场内提升节目效果的基础。同样,这种基本素质是主持人前期参与累积的成果,是主持人现场主持经验的结晶。

综上,主持人参与电视节目构思,必须根据观众的审美心理,选取独到的主题,确定鲜明的主旨,编排新颖的内容,创造独特的形式。主持人既在其间积累了实践经验,同时,实践经验又助推着主持人的构思参与。在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中,主持人的策划编导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节目驾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交际能力、艺术修养品质等既是主持人实践经验的表征面,也是其文化性塑造策略的突破点。

结 语

主持人是媒体的代言,是价值的彰显,是传受的纽带,是品牌的承载。当代传媒生态呼唤深入发掘电视节目主持人传播的人际传播特质。在人工智能崛起的时代,主持人实在地与观众贴心交流,真切地与观众诚意互动;同时,观众也真实地与主持人倾心沟通,确切地与主持人实时反馈。在电视传播中,观众是节目的参与者和消费者,节目只有在观众处才能实现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成功的主持人策划是节目“双丰收”的重要保证。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作用的彰显,就是在类型节目主持的特质要求下,提升主持人与观众间倾听与倾诉温情实现的素养,强化主持人与观众间使动与受动自然发生的能力。主持人文化性塑造本质上是一项切合主流与时尚文化心理诉求、满足当下及未来观众审美期待的职业规划活动。文化性塑造策略是在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中、在主持人不失自身主持风格和立场的前提下,以主持人的教育背景、人文底蕴、基础科学、专业知识、实践经验等文化意涵层面的强化与提升为手段,对主持人进行的、可以契合观众审美心理并能够引导观众心理的职业能力塑造。在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中,文化性塑造策略助力于主持人培厚文化涵养,提升沟通品质,延展专业能力,切近观众期待,实现传播效果。

在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中,文化性塑造旨在提升主持人职业生涯的品质。文化底蕴丰厚的主持人其主持生涯往往较长,因为,主持人的文化性不仅关系到其主持艺术本体的生命力,而且也关系到主持人参与节目策划中的水平。一方面,主持人的主持艺术水平的高低与其文化底蕴是否深厚有着重要的关系。主持人在节目中正是以自身的文化底蕴为基础,借助于人际传播的魅力,将自己的思想见解传达给观众的。电视节目尤其是现场直播的电视节目,要求主持人在节目中以敏捷的思维能力,迅速地对场内嘉宾及场内外观众的行为做出反应。在快节奏的节目行进中,主持人要妙语连珠、应对自如,必须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作基础。主持人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性,才能在资本驱动传媒的传播生态下抵制住媚俗化的倾向。另一方面,主持人的策划编导参与度的高低与其文化底蕴是否廣博也有着关键的联系。电视节目策划是一项以丰厚文化底蕴为基础的创造活动,主持人必须拥有科学的知识涵养、高超的智慧思维,充分发挥主观创造欲,才能参与其中,凸显主体地位。因此,在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中,文化性塑造策略不仅提升着主持人主持创作本体的艺术品格,而且拓展着主持人参与策划编导的职业宽度。

参考文献:

[1]Oxford Dictionaries.Word of the Year 2016 is...[EB/OL].(2016-12-23) [2016-12-28].https://en.oxforddictionaries.com/word-of-the-year/word-of-the-year-2016.

[2](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3]倪萍.我常常觉得自己不会说话[J].语言文字应用,1997(4).

[4]史学东,余红,尹力,曹可凡,王小丫,赵忠祥.电视人的操守坚持[J].上海采风,2010(7).

[5]刘树林,唐均.差异性、相似性和受教育背景对高层管理团队影响的国外研究综述[J].管理工程学报,2004(2).

[6]杨澜.凭海临风[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7]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8]彭万荣.表演辞典[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9]鲁景超.真话实说:名主持人访谈录[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

[10](美)詹姆斯·G·韦伯斯特,帕特西亚·F·法伦,劳伦斯·W·里奇.视听率分析[M].王兰柱,苑京燕,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11]白岩松.我们能走多远——关于主持人话题的胡思乱想[J].现代传播,1996(1).

[12]朱军.时刻准备着[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13]李咏.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如何面对现场嘉宾[J].现代传播,2007(6).

[14]董卿,朱冰.建构传播能力实现有效沟通——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在人际传播中的角色定位[J].现代传播,2008(2).

[15]周涛.时代推动多元化主持——简论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电视,2013(6).

[16]董卿.不做平庸的播报机[N].光明日报,2015-11-11(7).

[17]李咏.主持人:不仅仅是最后一棒[J].电视研究,2007(12).

[18]孙小梅.试论电视节目主持人之角色定位[J].电视研究,201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性策划策略
古蜀三星堆的来龙去脉
文化自信:凸显英语教学的时代特点
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研究以大足石刻为例
从《丽水金沙》看民族歌舞发展中商业性与文化性的博弈
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
Passage Four
《海洋岛屿与国防》栏目获省优秀选题策划奖
因影像 更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