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学科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技术路线
2018-02-01梁玖
【摘要】 如何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高水准学位论文选题,是每一个艺术学科研究生面对的学业任务与中心工作,为解决部分艺术研究生对选题认知和行为的困惑,提升研究生选题的主动性和成果水准,文章从“理解学位与学位论文”“学位论文选题的规格与方法”两个维度,阐释了艺术学科研究生应该确立“自己有办法八论”——意识论、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建构论、实验论、思想论、怀疑论——去确定自己的论文选题。所论对促进当下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研究生学术能力具有引导价值。
【关键词】 艺术学科;研究生;论文选题;技术路线;规格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在中国,上艺术研究生的人越来越多,随之对研究生学术能力、学术成果、学术水平的检测也越来越重视和严格。尽管如此,今身为艺术研究生,多数人依然不太清楚自己做研究的核心任务目标是什么?尤其是那些偏重于艺术技法的研究生,不太清楚自己“这个研究生与所攻读学位”是怎样的一个关系,甚至有身为研究生导师的人还说这样的话:“我带的又不是搞艺术理论研究的,干嘛还要让研究生写论文吗?我想不通。” 这更导致或加重了不少的艺术研究生对自己学位论文重要性与价值的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即便重视,又由于欠缺诸如学术研究方法等太多基础性的资本,致使一些人总是对“选题”觉得困难重重,甚至有的博士研究生,到了博士二年级也还不能确定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具体研究方向、不能如期开题。一句话,在当下的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中,不能再放任研究生对学位论文价值的忽视和对选题方法的继续欠缺。
一、理解学位与学位论文
“理解学位与学位论文”是每个研究生做学位论文的前提,对二者的关系应该予以区分性知道。
自从有大学教育以来,从个人学习和大学研究生教育的行为目标设定之学理逻辑来看,个人获得研究生身份后的核心目的,主要是追求获取相应的学位(degree)——硕士学位(masters degree)或博士学位(doctorate)。当然,那种仅仅是为了通过学习获得学历(education background)——特指个人在某一阶段求学经过的历史状态,包括毕业或肄业两种历史结果,而不是为了获取学位的意识与行为,那么“学位”对于研究生个人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比如:提出了学术人应当恪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陈寅恪(1890-1969),虽然曾经在东西方多所大学留学,也没有谋取学位。(1)所以,艺术研究生对于自己是否要舍弃学位,当在入学前和入学后就得想清楚。如果自己一定要谋取学位,就得认真思考什么是学位、以及如何实在地提升自己的专业学术研究能力、必须做好自己的学位论文?学位与学位论文不是一个概念。
无论是1980年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还是在2004年8月28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并颁布实施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决定》修正版本中,或是1981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都没有对什么是“学位”予以操作性概念界定。这似乎暗示着人们是自然知道学位是什么,其实不然。“学位”是一个“社会类词项”(2)概念和术语。通过查询已有研究成果就知道了——有专家在讨论“学位本质论”内涵时便说:“学位是学者个体通过教育活动追求学术的成果形式与社会通过管理活动对其评价认可形式的统一体。不难看出,学位的这一本质属性也体现了我们所提出的关于学位的综合研究视角和新的认识框架之间的关系。学位实际上是个体通过教育的实践活动追求学术和社会通过管理活动评价学术而实现的,是在个体、教育、学术、管理、社会的关系中实现的。”[1]65一句话,论及学位不是一个单一的简单的概念问题和社会事情。
学位=拥有主权教育主体对专项学术水平的认证制度,这是根据学位存在实质、学理、历史和事实来分析、揭示得出的界定。整体地看,学位至少具有五個基本内核单元结构——其一,学位是一种制度。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之“第三条”就规定了中国的三级学位制度:“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1]242世界各国对学位制度的规定不尽统一。比如,“美国官方自1966年以来正式统计的学位是四级:副学士、学士、硕士、博士”[2]129。其二,学位是一种学术评价。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之“第七条”和“第十三条”与“第十四条”中,就对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如何评审做出了明确规定:
第十三条 博士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博士学位论文或摘要,应当在答辩前三个月印送有关单位,并经同行评议。学位授予单位应当聘请两位与论文有关学科的专家评阅论文,其中一位应当是外单位的专家。评阅人应当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供论文答辩委员会参考。
第十四条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五至七人组成。成员的半数以上应当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成员中必须包括二至三位外单位的专家。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应当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论文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的情况,就是否授予博士学位作出决议。决议采取不记名投栗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得通过。决议经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送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应当有记录。博士学位的论文答辩一般应当公开举行;已经通过的博士学位论文或摘要应当公开发表(保密专业除外)。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的,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两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1]249
其三,学位是一种主权表征。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之“第一条”“第七条”“第八条”就体现了这一特质。
其四,学位是一种社会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endprint
第十七条 学位授予单位对于已经授予的学位,如发现有舞弊作伪等严重违反本条例规定的情况,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复议,可以撤销。
第十八条 国务院对于已经批准授予学位的单位,在确认其不能保证所授学位的学术水平时,可以停止或撤销其授予学位的资格。
“学位是一种社会管理”方式的界定,在美国的学位制度中也得到证明,“美国学位制度经过19世纪末的形成和20世纪初的规范化两个阶段以来,在学位制度的各个环节:入学资格、培养形式、课程要求、论文标准、学术审核等均无明显的变化。”[2]129
其五,学位是一种价值荣誉。个人通过凭借学术钻研及其创造成果,申请获得了高级的学术学位是个人一生的荣耀。《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之“第十六条”就是关于授予做出贡献的个人“名誉博士学位”的规定:“名誉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授予博士学位的单位授予。”一言概之,学位是一种关涉从事学术开创及其水平认定的制度性存在形式。学术=研究性行为;研究性行为=研究者置身其中去——发现或提出问题+进行深入解析和诠释+揭示出结论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与规则。学术(scholarism)是指一种持奉研究性创出新成果的行为信仰。也就是人类把研究者追求开创出新学问与新知识的研究性行为看成是一种尊严性、崇高性、神圣性的事情,并作为一种准则加以信奉和尊敬。的确,个人或者群体从事的学术活动,都是一种有开创性价值的高贵性行为,这一点是被人类文明普遍尊崇的一个认识论。比如,像近世欧洲最著名哲学家之一的让-吕克·南希(Jean-Luc Nancy,1940-)一样,能够立题和写出一本名为《素描的愉悦》[3]这样的著作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试想想,多少绘画人在大学教了一辈子的素描课程,不仅仅是自己没有,而且也没有引导学生写出这样的著作。这在事实上就反映了多数人是既没有这样的学术意识、学术思维,也没有这样的学术研究能力,以及与其社会化“占位”角色相匹配的学术成果。这是所有攻读学位的艺术研究生以及毕业以后在职业生涯中都应该避免的“无学术”状态。所以,学位在本质上是体现和衡量学术的一种制度性单位与形式。这就直接规定和寓示着——任何进入攻读学位的人之核心任务目标,都是必须要做出个人独立的学术性贡献,否则就名不符实了。明白了这一点,每一个研究生也就能内省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考研究生、如何攻读自己的专业学位,以及自己当如何对待研究生这一个社会化的身份和角色扮演。而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学术应该如何定位、明白自己的学位论文到底该如何做。
学位论文=研究生用于申报学位的个人独立原创性学术文章。“个人独立原创性学术文章”=学术论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001.81)》之《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 7713-87)中,明确定义了什么是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
2.3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4]125
一句话概括,学术论文是指研究者在自己所属学科内规格化表述自己专深、系统性研究新成果的议论文章或科学记录文本。学术论文是社会科学领域的称谓,在自然科学领域称科技论文、科研论文、科学论文、研究论文。[5]简言之,学术论文就是表述研究者研究获得新成果的文章。
2.2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4]125
由此揭示出学位论文至少具有的六个核心内涵因素:(一)学位论文的性质——是具有研究生身份的人原创性撰写出的学术文章;(二)学位论文的规格——是研究生在读期间依循特有规范或限制而撰写的文章;(三)学位论文的目的——是研究生毕业前期用于申报自己攻读学位的专业学术文章;(四)学位论文的价值——是证明研究生置身专业中能独立创造性形成的理论文本;(五)学位论文的目标——是探索揭示专业最前沿成果的文章;(六)学位论文的读者——是同行的专家。所以,从选题开始到撰写的整个过程,自己心中都要装着“专家读者”这样一个概念,确保自己的思维、意识、观念、术语、概念、逻辑、建构、表述等都始终在一个高水平状态上运行。一句话,学位论文在研究生本人通过答辩前和出版前不是给一般读者阅读的文本。总之,学位论文不是一般性学术文章。正如有英国学者在论析博士研究生身份时所说,博士研究生“作为一个研究人员,你应该以对现有的知识主体贡献一些新的东西为目标,而如果你做不到,你就没有博士的论题”[6]6。从艺术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教训角度看,重要的还不是有没有“博士的论题”的问题,而是反省自己配不配成为一名博士生的问题。直接地说:“如果你做不到”,最好的选择是“放弃学位”,另谋人生归路。统之,学位论文,是指本科生或研究生把自己独立见解写成规定文本用于申请专门学位而评审相应专业水平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的核心价值与功能单元是:个人的研究成果、用规定格式成文、作为申请学位的评审依据、是学术性很强的文章。中国目前有三大类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而今仍有不少的人把“做博士后工作”也称为“读博士后”,这是錯误的认识。在站博士后做的只是“专深学术研究工作”,而不是“攻读学位”。因此,在站博士后做的出站资本文章——选题和撰写的原创性学术文章,不是学位论文,是属于学术报告文章。
个人要想获得某个“学位”,就必须要独立撰写出可资申请获得“某个”级别的“学位论文”。这就是学位与学位论文的关系。
的确,能够证明艺术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具有的精深专业学术能力、学术水准和贡献价值大小的关键和主要的材料,就是个人创造性做出的用于申报学位的学位论文。所有研究生获得自己专业学位的核心条件,就是要靠自己这一篇有独立研究与发明创造成果的文章去申请自己的专业学位,并经过专业内的专家集体讨论认定通过以后,才有可能最终获得属于自己的专业学位及其学位证书。“当然,在授予学位的过程当中也考虑学位课程、中期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但学位论文只是学者学术水平的一种综合体现。因此,我们从学位授予的角度考虑,认为学位论文是学者个体通过教育活动追求学术的一种成果形式,也是最终的形式。从一般意义上讲,学位论文是指学位申请者为取得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而撰写的学术研究性论文,它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成果和授予相应学位的主要依据。”[1]76所以说,学位论文对于每一位艺术专业的研究生都不是小事。无论是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只有自己清楚的认识到了自己置身其中的学科与专业,明确了自己应该的修业目标方向和学术专心研究的任务目标,掌握了自己学科专业方向的独有研究方法和具体的规格规范及其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的艺术,才有可能完成自己的——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搜集资料+撰写+修改文本+完善定稿→获得进入学位论文的专家评审环节→答辩程序+通过→最终被授予学位证书。同时,自己也借此“成果”成为和标识个人所在学科内具有创造发明新知识、新领域、新贡献的一个或思想领袖、或灵魂人物、或领军人才。比如:日本文部省于1953年颁布的《学位规则》之第4条就规定了怎样的人可以获得硕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视野广阔,在其专攻学问领域内有精深的学识和精深研究能力的人。”[2]219“二战”后日本文部省在1974年6月对1953年颁布的《学位规则》进行了部分的修改,其中第3条规定:“博士学位授予作为一个科学研究工作者所必备的、在专业领域内开展独立工作能力及具有渊博的学识者。”[2]223从学理上讲,在研究生阶段凭借自己的学位论文获得了学位的同时,也公布了研究生的个人学术本体论立场。成型的“个人学术本体论立场”是建构和推展学科专业理论的重要资本和途径。endprint
总之,艺术学科的研究生,不是仅仅停留在学理论知识、学专业技法的层面,也不是仅仅在于能够画出一幅画、能够熟练演奏一首曲目、能够表演一个舞蹈作品,而是处在一个必须具有能够独立开创、贡献、增加学科专业新知识的社会阶层中。尽管原创一首乐曲、原创一幅绘画作品也是学术,但它与学位论文是归属于不同的评价领域。一句话,艺术学科研究生是等于“用一只眼睛看学科+一只眼睛看自己”而独立创造艺术学科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的人。也就是要秉持和做到如英国著名散文家、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撰写并于1605年出版的《学术的进展》(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7]那样的主旨,让自己做出的学位论文能够促进和提升自己所在学科的“学术进展”。这也是讨论艺术学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如何有效选题的终极目的。
二、学位论文选题的规格与方法
研究生撰写和完成学位论文的第一步和关键目标任务是要能够选好题,而选题是有应该遵循的规格和实施的技术路线的。一些身为博士研究生的人,不能够主动、有效做选题环节的工作之原因,就在于自己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术欠账太多。
选题=研究者选择自己期望研究的有价值之专业主题。作为研究生准备学位论文的选题,是指研究生在置身学科研究方向中对某一有价值之具体研究对象及其研究目标的确定。如果对学位论文的“选题”之“选”与“题”做一个形象的比喻,那就是必须要精准地“找到”自己身体中那个“最痛的点”,接下来的研究“论析”与获得“成果”的活动,就是相当于对那个“痛点”实施治疗和帮助康复痊愈的行为与过程。“最痛的点”=个人独异于人的那个专业学术兴奋点+价值点+贡献点+旗帜点。选题的核心任务是解决和明确研究生自己究竟要“研究什么”的问题。研究什么=研究“有价值之具体研究对象”或“有价值之主题内容”。有价值之具体研究对象=探究专业之高深学问。所以,无论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最终选择的学位论文之研究选题,都不是选择那些可有可无、平庸老旧、人云亦云的泛泛之论的议题。所选之题,于自己、于学科、于专业、于方向、于导师,都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学术价值和实在精致的研究意义。
研究生一旦確定了自己学位论文的选题,一定要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其一,意味着自己有了在专业内明确的专深学术研究方向;其二,意味着自己有了值得和必须完成的最近学术任务目标;其三,意味着自己有了如期完成学位论文的可能性;其四,意味着自己有了着力于专业创造性贡献的可能性;其五,意味着自己有了不可替代性的工作计划与守候目标。总之,选题本身就是一种学术问题、一种研究行为、一种学问探究方式。只有让自己有了明确的学术前进方向和研究目的地才好赶路。
综合来看,不能按时有效做出自己学位论文选题的艺术研究生之主要问题是:其一,对学位论文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够、对问题严重性估计不够;其二,对自己所在的艺术学科体系和专业方向与作为空间认识模糊;其三,不清楚自己在专业上到底有什么独特认知内容,尤其是不清楚自己的学术理想、学术兴趣、学术条件或能力、学术定位、学术贡献之所在;其四,不太清楚学位论文的选题原则与方法;其五,欠缺问题意识——不能敏锐发现和提出学科专业中值得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其六,欠缺专业学术批判思维和逻辑表达建构能力;其七,欠缺前期(入学前和入学初期)的基于个人明确研究方向的学术研究专题之准备;其八,个人学术视野和学识窄化,尤其是读书少、理解浅、功利性强等问题突出;其九,欠缺抽象性和理论建构能力;其十,不具备一个研究生应有的资质与学术素养;其十一,欠缺对专业学术规格与规范的把握和运用;其十二,欠缺对科学研究规格与艺术研究规格之区分与兼容之法的深刻认识;其十三,学术胆量和学术开创性力量弱化。总之,凡是处于迟迟没有意向性和不能最终确定自己学位论文选题的状态,就表明自己还没有找到可以供集中精力探究的方向主题,这是作为研究生最不幸的事情。
学位论文的选题规格和方法,主要体现在“自己有办法八论”——意识论、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建构论、实验论、思想论、怀疑论之理解与实践上。“自己有办法论”=个体之主体性+艺术性+外化性之圆融实现观念。
首先,学位论文的选题意识论=要有努力去做出特有开创性与专业学术价值选题的深度意识观念。“你之所以能知道任何东西,都是通过你的意识才能知道。”[8]11有意识与有深度意识是不同的。“有意识”指个体有一个“要做”的明确“知觉”概念。一旦没有意识,就会没有主体的自觉、主动、观照之作为。“深度意识”则是指行为者具有高度责任感担当性与目标性的明确“信念”概念。只有当自己有了足够高的深度意识之后,才能真正在认识上、在行动上去排除一切困难式地做好自己必须做的事情。没有意识或意识深度不够的艺术研究生,往往呈现出在自己学位论文选题这件事情上总是被动、一再地拖延、始终不能确定的情势。这也是典型的自己没有学术办法的状态。
其次,学位论文的选题认识论=要有对如何做选题的“周全理解”观念。凡认识论,都是讨论理解+思考之方式的理论。学位论文的选题认识论核心就是要明确认识到和落实四句话——四个任务目标:其一,自己用什么“认识论立场”和方法去选题?个人持有(借用或生成)的视点、理论、方法不同,对存在或研究对象的理解、思考及其结论是有差异的。一句话,艺术研究生自己不能是头脑空空、胸无成竹、腹无点墨的状态去开始选题。其二,自己提出什么命题+为什么?命题=假定或预设的议题。“命题是信念可与之相联的抽象实体。它们由概念构成,且能为真或为假,我们将关注的表征内容类型是命题内容。”[9]1也就是自己要明确提出《选题目标与方法示意图》(图1)中的“主题”,并且要论证清楚“这个主题”是真的还是假的。论证选题的真假,就是要去除伪命题。艺术研究生开始提出的命题,可能只是一个接近最终选题的“研究意向”,还不是明确表述的“研究对象”和最终的“论文标题”。从“意向性选题”到“确定性选题”的路,有时是很漫长、曲折的。所以,一般建议艺术研究生持续不断地提出5-10个专业性“研究意向”,再基于自己的专业兴趣、能力、条件、局限、学业要求等因素,在其中反复思考、升华、筛选,直到最终确定“选题”和清晰地表述选题。其三,基于所提命题有怎样的主张+如何论析?如果自己于所钟意之选题中,没有或不清晰自己的独立创见性主张,就表明自己的“这个选题”,还需要再斟酌待定。其四,深刻理解选题五原则——专业原则、条件原则、体量原则、价值原则、开创原则。“专业性”、“条件性”和“体量性”是选题的逻辑起点性原则。艺术的学科及其专业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应该根据自己具备完成选题研究任务目标的“条件”来选择属于自己“专业”的、“匹配学位”的适宜性研究选题;“价值性”和“开创性”原则是选题的目的性原则。没有厚重价值、没有专业开创性增厚学科内容的选题,是不会被开题专家委员会通过的。endprint
再次,学位论文的选题本体论=要有“专业和个人立场”观念。学位论文的选题本体论内涵包含两大基本内容,即学科属性立场和个人自身立场。
学科属性立场,也可称为“学科本体立场”。学科本体立场=守候专业属性。学科本体立场在体现方式上,包括自己和业界同道基于“守候专业属性”所做的研究活动与研究成果。这个可以从文献综述中获得其情势与水位。因此,在学位论文的选题本体论视野,研究生必须重视对所选之题的“文献研究综述”的研究与报告撰写。做所选之题的“文献研究综述”,要力求获得周全的研究资源性资讯——直接性研究或间接性研究两大单元内容。一方面,要揭示出包括国内外的同行或其他学科的研究者,是否对其有直接的研究?一是,如果有研究,情况如何?(要明确回答这七个问题——是否有成果?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如何?研究活动及其成果的价值怎么样?研究涉及到了哪些领域?研究活动或成果是否有不足?还遗留有哪些问题或领域值得继续研究?已有研究活动和研究成果给予自己研究的基础性资本或资源是什么?——如:发现留给自己研究的空间是大,还是小?等等内容。)二是,如果没有人研究过,是为什么?(要明确回答这两个问题——没有被发现?还是根本就不值得研究?)另一方面,如果对其没有直接的研究,那么,就需要梳理清楚与选题相关的研究是什么情况?总之,基于已有全部事实的分析和结论“选题之文献综述”的核心目的和价值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判定自己选题的原创程度——所选是填补空白性的原创研究选题,还是完善性或校正性研究选题?二是对比发现和检测自己掌握的资料的多寡与水平——自己已经掌握的资料是第一手资料多,还是第二手、第三手资料多?只有占有足够多的第一手资料,自己才有可能做出原创性研究成果。三是启示和校准自己的研究定位与难度系数。
个人自身立场,也可称为“个人本体立场”。个人本体立场=研究生自我独立看法。自我独立看法=自己原有+潜在+固有+现在的认识立场。那种选题中欠缺自己的学术思想的原因,主要是在于没有或没有彰显个人本体立场。比如:有艺术研究生时常在不断讨论、修改自己选题的过程中,忘了自己是从哪里出发、为什么做、想怎么做的初心或原始动机。
学位论文的选题本体论,是解决非专业选题和缺失主体性选题的原则与办法。当下在艺术专业研究生中出现“非专业选题”的原因,多在于艺术研究生没有立足于和守候自己所在艺术学科及其专业的这个根本立场所致。比如: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专业的“艺术史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就不能选择那些属于“艺术学门类”中其他“一级学科”的选题。美术学——《清代文人书法史研究》《太原晋祠圣母殿彩塑的审美文化探究》《中国画题画历史特征研究》等;音乐与舞蹈学——《钢琴演奏历史研究》《土家族舞蹈史研究》等;设计学——《陶瓷造型演变沿革研究》《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研究》等;影视戏剧学——《20世纪后半叶动作片题材演变研究》《元代杂剧起源与社会关系研究》《<战狼2>潜在的中国电影叙事范式历史研究》,等等。基于中国傳统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文学、电影等共性内容的《中国艺术历史变迁规律研究》的选题,才是属于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专业的“艺术史研究”方向的研究生的专业研究选题。从“学位论文的选题本体论”来讲,作为“艺术史研究”专业方向的研究生(无论是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需要紧扣艺术史之学科本体论立场来思考专项的论题,为此,要注意落实完成两个方面的事情,一方面,要在清晰艺术史学科知识体系的研究领域进行选择。也就是明白自己所选之题的学科归属和空间——必须明晰回答自己所选之题是归于艺术史学科研究的某一专项领域。比如,是属于艺术史思想的研究选题?还是归于——艺术史方法的研究选题、艺术史事实、艺术历史哲学、比较艺术史、艺术史教训、艺术史文化诠释、艺术史学史、艺术史文化学的研究选题?等等。另一方面,要确保在属于艺术史的某一子领域中选题。所以,不是孤零零地提出一个非专向、非专业、非明确表述、远离自己专业研究初心的选题。
第四,学位论文的选题方法论=要“自己有办法”的行为观念。体现“自己有办法”就是要落实四句话的任务目标诉求,其一,要基于坚信自己与智慧贡献的主动选题。“主动选题”=研究生自主+自由的选题——基于自己的学术兴趣、专业理想、研究能力、学术专长、学术视野、学术想象力、研究条件、学习成效、职业规划等基础上的主动选定论题。也就是尽量避免出现不由导师给自己规定专业选题“就无题可做”的状态。
其二,要心中有数。要心中有数=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一方面,紧扣专业方向,依循学理逻辑与事实逻辑和个人水准寻找到“独特选题”,如图1所示。二方面,明确和精确表述研究对象;三方面,针对问题而清晰表述凭借“这个研究对象”生成的自己的学术主张内容——观点、理论、思想、方法、术语、概念、贡献;四方面,明白自己产生“主张”的来源因素。其“来源因素”主要体现在九大方面——学科空间、问题解析、理想追求、现实状态、思维方式、历程体悟、想象力度、理性能力、借鉴已有。如果能够做到——始终在艺术学科空间中活动、对现实问题有全面的发现与透彻地分析、有自己的学术追求理想、对学科专业现实状态有完整把握、具有开放和开创性敏锐的高级思维方式、想象力丰富、升华个人经历、善于借鉴和运用已有理论与方法,每个研究生都能够在特定时空形成自己独立的有价值的学术主张。五方面,基于反复质疑自己选题的九大问题而校改完成选题工作。九大问题=研究对象大小问题+选题依据问题+观点明确问题+目标清晰问题+逻辑顺畅问题+研究条件具备问题+满足现实需求问题+满足学科发展问题+遗漏和忽略问题。
其三,要做到自我决断。研究生做选题本身就是培养和训练自己学术判断能力的一个环节与过程,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我学术决断能力,才能够确保自己的选题成功、开题顺利、完成论文撰写。因此,在判定自己的选题是否成立、是否得当、是否可行的过程中,最好对以下60个项目清单予以独立和结论明确地回答,并反复进行追问和结论,达到让自己引领自己反复思考着走向把“意向选题”转变为最终确立和完善的“研究选题”之目的。endprint
1.是出自于自己内心+兴趣+理想+职责+能力+专业的独立选题吗?
2.与学业或自己学术背景的关联度?
3.追问自己提出的命题主旨是什么?
4.自己的初步想法和观点是什么?
5.对已关注专题的认识程度?
6.穷尽问题了吗?——回答自己是基于什么问题而做的选题。
7.对提出的研究对象与操作性概念是否清晰地界定了?
8.每个论题能用一句话表述所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吗?
9.对所提之“解题”解得怎么样?
10.这个选题研究的价值在哪里?是如何精准表述的?
11.回答选题属于什么研究性质?(原创性、完善性、校正性?)什么研究类型?(如: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策略研究,等等。)
12.自己可能的貢献在哪里?
13.命题的表达和表述水平如何?
14.置入自身去体悟学科及其专业存在没有?
15.自己提出的亮点是什么?
16.基于已有选题的预设是什么?
17.研究的意义是否揭示准确?
18.自己设定的研究目标是什么?——将目标分类认识。
19.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
20.设定的主题展开逻辑与顺畅程度如何?
21.采用的方法合适否?——借用的、自己开创的方法有哪些?
22.自己手中的第一手资料丰不丰富?
23.有与论题相关的国外的资料吗?
24.第二手资料有些啥?
25.论析框架构建得如何?
26.有原理出现吗?
27.论题思考的空灵部分是什么?
28.是找到认识结论后再进行分类分级标题的吗?
29.考量对眼前“这个题”能否做下去?
30.自己和选题工作于眼前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31.遗漏了什么?
32.新增完善之所在?
33.选题的厚实度何在?
34.开窗在何处?
35.忽略了“超越”吗?
36.整合性见解是什么?
37.所关注的问题都回答和解释了吗?
38.又有阶段性观点的呈现吗?
39.又有新理解的恰当表达方式吗?
40.选题随着时间推移有阶梯状提升的显现吗?
41.个人的新兴奋点是什么?
42.研究的重点是什么?
43.论题的得意之处有哪些?
44.反思自己于该研究的学术含金量?
45.是一个有趣的选题吗?
46.选题只是少数人能理解吗?
47.能让自己的兴奋点牵引自己持续发烧性研究吗?
48.这个选题在将来的学术命运会如何?
49.绘制出来的该选题研究图表是什么样子?
50.从原理层面能否让该选题产生出一个学术公式?
51.去掉了那些凭空而为的内容了吗?
52.选题给了自己什么——证明、标识、荣誉、意义、或痛苦、遗憾?
53.有确保开题成功的自信心吗?
54.自己能在三分钟内向别人讲清楚自己的选题吗?
55.被同行专家有可能批评的地方是什么?
56.这个选题的后果是啥?
57.让导师放心吗?
58.自己能放胆去做吗?
59.自己现在还应该做些什么?
60.回答自己到底是研究什么的?
其四,对自己提出和表述的一切达到“四确”水准。四确=明确+正确+准确+精确。比如:在一个选题的标题表述中,如果做到了“明确+正确+准确+精确”的规格,那么,就容易达到选题的“标题表述规格”——该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的难度系数是什么、选题与表述的新颖程度怎么样、独创性何在?而且是让自己和专家都能清楚地知道这四个核心内容。
第五,学位论文的选题建构论=要有“装扮新娘”观念。“装扮新娘”=把未婚女性转换装饰变成为一个结束未婚状态的标识。建构≠已有。建构=创造性组建出新存在物或新秩序。学位论文的选题建构=搭建出选题要研究的周全纲目。确定学位论文选题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已经建构出了一个完整的学位论文纲目结构,如图1所示。理解图1中所示内容为:一是研究生置身学科立场中,依据学理逻辑和事实逻辑确定出一个具体的研究主题;二是由总主题不断穷尽精准到不可替代的独创理论顶点级别;三是程序性地将研究主题不断地深入解析,获得由一个个次级主题与一个个再次级主题组成的关系网结构,层层推进,一直到得出终极的研究结论——成果,并达到由此“终极结论”能够证明个人的研究贡献成立之理想目的。图1中的“倒三角形”就是这样一个体系性结构内涵的语义外在视觉化呈现样式。
学位论文选题的主题展开结构纲目至少应有三级。“三级目录”结构体系的建构过程,既是检测研究生的经验分析、事实抽象、理性思维、逻辑推理、理论揭示、有限编码知识、语义表述的意识强弱、能力大小和水平高低之状态,又是训练和提升研究生的学术建构能力的必经课业。总之,学位论文选题“三级目录”结构体系的建构要认识和落实“三句话”任务目标。一方面理解三级目录结构的构成单元。结构单元=主题+观点+层次+系统+表述+贡献。二方面必须搭建出一个清晰与有力的“研究内容框架”;促成这个“搭建”与“研究内容框架”成型的五个方法:一是基于问题针对性地紧扣主题进行解析性+理性+逻辑性+开创性+完整性+清晰性+系统性+新颖性的“建构”;二是“建构”必须有秩序前进感。秩序前进感=研究有“成效延展”更精准状态。促成“秩序前进感”的因素是——挖井式小题大做+探微穷尽到底+有新高度+又有开创性+有新方法+有独特价值。总之是要努力让自己的洞见真知贯穿在秩序前进感的整个结构中。三是“建构”必须将平面性内容变为立体性的理论结构。促成“平面”变为“立体”成效的作用力因素,是自己独立的“理论+思想+体系”。四是明确每一个分主题及其内涵系统。由此,让“研究内容框架”自证完善,并避免逻辑与结构松散。五是始终清楚自己研究的总主题。三方面,建构出的语义外在结构应是一个鸿篇性厚度文本。所以,应注重对六个行为规格的落实:一是艺术研究生必须切实“走进”学科和论题中去探究;二是必须是在认识上到位;三是个人的学术境界必须再度提升;四是研究的情感态度必须主动与精致;五是谋篇结体必须完整;六是成果与结论清晰。endprint
总之,选题之纲目结构体系的建构,当随时依循、守候与落实这六个指针性关键词——主题+体系+价值+新颖+表述+问题——而积极作为。也就是善于不断地自问自答这九个问题——是否守候了艺术学科研究立场、清楚了选题的核心、是分几个点来认识和展开、说清楚为什么做的理由、采用方法是什么、自己拥有的材料数量和质量如何、成果与结论会是什么、表述是否清晰和准确、整体水平如何。
第六,学位论文的选题实验论=要有“验证”观念。事实上,所有的学位论文选题以及论题中提出的相关理论预设等都是一种假定命题,这些命题是否是真命题、是否有价值、是否可以如期完成等等内容都是需要進行充分的、实在的验证性论证的。所以,艺术研究生在提出的选题意向、选题分析、确定选题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反复的考量、追问、质疑、求证,让选题最终得到确定。因此,提升认识水平、形成专业学术判断能力、增强学术灵敏度与洞察力、耐得住寂寞地持之以恒探究验证选题,是每一位艺术研究生都应该具备的学术素养。
第七,学位论文的选题思想论=要有“新想法”观念。凡学术论文都是应该有创见性的新知生成,研究生学位论文更是不能缺失个人独立的专业体系性想法或学说建构。学位论文的选题思想=要上路+要有道+要有远方+要有弹跳空间+要有自由+要有光。其实,通过学位论文的选题、研究和撰写,也是把研究生培养成为思想者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每一位艺术研究生都应该清楚做一篇学位论文是要完成两大核心任务。其一是学位论文要体现遵循了必须的学术规格和规范。学位论文的学术规格和规范体现在学位论文从“题目表述”开始到“致谢”结束的每一个地方。对此必须要心中有数。比如:学位论文的“摘要”表述只能是第三人称文体,不能用“本文”这样的表述词语和方式;同时,对构成一篇“摘要”有几个方面的内容需要心中有数——研究原因+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全篇逻辑结构+研究结果与结论+个人贡献点+价值定位。“绪论”必须是符合学位论文的规格,不能写成“专著”的样式。那些在“绪论”中出现“六无”的文本,就是不规范、不合格的学位论文。“绪论”中的“六无”=在绪论中无“本论题的研究缘起”、无“本研究的文献综述报告”、无“关键的研究方法”、无“对论题价值的精准界定”、无“论题之研究逻辑与结构的交代”、无“独立开创标的揭示性表述”。其二是必须有自己的学术创见之提出与成型。一篇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否有独立的思想显现,是评价其学术水准和成果评审的关键内容。一句话,研究生学位论文不能欠缺思想。
第八,学位论文的选题怀疑论=要有“独立存疑”观念。“独立存疑”=基于有自信的存疑。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中的“小心求证”,便揭示了基于“怀疑”的论析思想。对于艺术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来说,值得存疑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比如,自我知识、学术判断力、选题可靠性、关系认识、研究条件、研究手段、结构搭建、材料品级,等等。这些方面都有进一步求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学位论文的选题怀疑论也预示着在论析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五个方面的思考:一是个人与选题是否存在限制性;二是个人与选题是否有局限性;三是个人与选题是否出现任意性;四是要去除孤证;五是个人与选题是否有武断性。总之,在学位论文选题过程中,有了怀疑精神,才有可能走上发现真理的道路。
综上所述,艺术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是有章可循的。
注释:
(1)有这样一个典故流传——“陈寅恪留洋十数年,进入众多高等学府,然而却未怀揣一张高级学位证书回来,他完全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哪里有好大学,哪里藏书丰富,他便去哪里拜师、听课和研究。不仅读书本,而且留心观察当地的风土人情,而对大多数人所重视的学位之类,他却淡然视之,不感兴趣。”参见《陈寅恪留洋十数年未得一张学位证》,载《文史博览》2012年第6期第43页。
(2)“社会类词项”,是区别于诸如“格桑花”“菩提树”“乌鸦”这类“自然类词项”称谓的概念和术语。
参考文献:
[1]康翠萍.学位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周洪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法)让-吕克·南希.素描的愉悦[M].尉光吉,译.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
[4]张道一,倪建林,李倍雷,梁玖.艺术学科研究生应用手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5]陈妙云.学术论文写作[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6](英)乔纳森·格里斯.研究方法的第一本书[M].孙冰洁,王亮,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7](英)弗朗西斯·培根.学术的进展[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8](美)托马斯·内格尔.你的第一本哲学书[M].宝树,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9](丹麦)杰斯帕·凯勒斯特拉普.语义外在论[M].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