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体检者采血晕针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

2018-02-01袁道海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8期
关键词:平卧年龄段空腹

袁道海

(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 自贡 643020)

晕针是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的由神经反射介导的一种情景性晕厥,属于血管抑制性晕厥的一种表现。引起晕针的原因很多,不良情绪刺激、紧张、恐惧、疼痛等精神因素可以诱发,也可能是空腹、疲劳等原因导致,通过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引起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导致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发生晕厥。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出冷汗、四肢湿冷,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甚至休克,如果处理不及时,将会引发严重后果。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或者预防晕针的发生[1]。遂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健康体检采血的55例晕针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晕针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健康体检采血者共10256例, 出现晕针55例 , 其中男21例, 女34例;年龄15-60岁, 平均年龄(38.23±2.2)岁。在采血前晕针的有5例 ,采血中晕针36例 ,拔针后出现晕针症状14例。大多数晕针者表现为头晕、眼花、心慌、胸闷、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出冷汗,经平卧休息、进食温热糖水等处理后好转;个别严重晕针者配合使用中医穴位按压及氧气吸入等处理后好转。

1.2 方法

对采血时发生晕针的患者,按年龄、性别、是否空腹、是否首次采血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采血晕针的原因,根据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18.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年龄晕针情况比较

将本研究时间段的采血者分为16-25岁、26-45岁、46-60岁3个不同的年龄段,其中15-25岁采血者3550例,发生晕针28例;26-45岁采血者3154例,发生晕针12例;46-60岁采血者3552例,发生晕针15例。15-25岁年龄段采血晕针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年龄段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不同性别晕针情况比较

经统计,在本研究时间段男性采血者5015例,发生晕针21例;女性采血者5241例,发生晕针34例。对不同性别采血晕针发生率进行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3 是否空腹采血晕针情况比较

2015年1 月-2018年1月期间,空腹采血9259例,发生晕针54例;餐后采血997例,发生晕针1例。空腹采血晕针率明显高于餐后采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4 是否首次采血晕针情况比较

2015年1 月-2018年1月期间,首次采血者1055例,发生晕针4例;非首次采血者9201例 , 发生晕针51例。两组采血者晕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 论

3.1 原因分析

3.1.1 不良情绪因素 本次研究发现,情绪过度紧张、焦虑,尤其是首次采血时看到血液自血管内流出等不良情绪刺激,可反射性地兴奋迷走神经,引起血压下降,大脑供血减少而导致晕厥。

3.1.2 年龄因素 研究发现 , 15-25岁年龄段的青少年更容易发生晕针的情况 , 这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在心理反应以及对疼痛的刺激反应方面都比较敏感 , 因此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概率也比其他年龄段高。

3.1.3 饮食因素 本次研究发现,空腹采血者晕针54例,晕针率0.58%,餐后采血者晕针1例,晕针率0.1%。空腹或饥饿状态下,机体通过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引起暂时性的血管扩张,血管外周阻力下降,脑血流供应量不足而发生晕厥。

3.1.4 体位因素 本次研究还发现,体检者采取平卧位采血无一例晕针情况发生,55例均为坐姿接受采血。这可能与坐位时下肢肌肉放松,血液蓄积于下肢,导致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有关。

3.1.5 其他因素 过敏体质、血管神经功能障碍、体质虚弱或伴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易发生晕针;其次采血室拥挤、空气不流通、嘈杂吵闹等环境因素也会增加晕针发生的几率;还有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等都与晕针的发生密切相关。

3.2 护理对策

3.2.1 采血前应准备好常规抢救物品、常用药品、氧气及温开水、白糖或糖块等,并对体检者进行采血知识的宣传,做好解释以及心理安抚工作 , 帮助体检者消除内心的紧张焦虑情绪, 尽可能让体检者精神放松。

3.2.2 仔细了解体检者的基本情况,询问体检者是否害怕扎针和见血,是否处于饥饿或者是疲劳的状态、是否刚做完比较激烈的运动,既往有无晕针史等,如果发现体检者存有上述情况,应先让其适当休息或采取适当的措施消除这些不利因素之后再进行抽血。

3.2.3 协助体检者采取舒服的体位,常规是坐位采血,对既往有晕针史的人员应采取平卧位采血,嘱其不要观看采血过程,避免见血,在采血前中后应密切观察体检者的异常情况。

3.2.4 清洁舒适的环境能给体检者带来安全感,应保证采血房间的空气流通,采光良好,做到安静舒适,不能因为采血者多、工作量大而忽视对环境的重视,舒适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体检者放松精神。

3.2.5 优良的护理行为可减轻体检者的心理压力,有效地降低晕针现象的发生率[2]。采血护士应态度和蔼,技术熟练,尽量动作轻柔,进针速度要快,以减轻对疼痛的刺激。采血过程中要随时观察体检者的面部表情变化,随时询问有无不适,一旦发现体检者出现头晕、心难不适、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晕针的先兆症状时应立即停止采血,并作出相应的积极处理。采血后嘱采血者使用棉签纵向按压穿刺点3-5分钟以防止出血,出现任何不适反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防止迟发性晕针情况的发生。

3.2.6 发生晕针之后,应立即停止采血,迅速拔出针头,将患者转移至就近的床上或长椅上,保持平躺,注意空气流通,并把患者的头部适当放低,松开衣领及腰带,增加脑部供血量。对于轻度晕针的患者,嘱其口服温热糖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一般经平卧休息即可缓解。对于比较严重的患者,可用手指掐其人中穴,给予低流量的氧气吸入,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溶液,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待症状消失后才能离开。本组55例晕针患者经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后,均未发生不良事件。

综上所述,对健康体检者采血晕针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影响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健康体检者采血晕针的发生率 ,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平卧年龄段空腹
平卧位输尿管插管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应用的护理分析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平卧位下直接前入路及侧卧位下后外入路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术中术后疗效对比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平卧菊三七的形态特征和影响因素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术后别再“去枕平卧”“自由体位”最健康
空腹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