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企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
2018-01-31任静
任静
摘 要:鉴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主导地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国有企业在发展中由于受到传统的落后机制的影响,存在经济效益不高的现象。所以,国有企业为了发挥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必须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做好风险的控制和成本的控制。本文重点分析了国企在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此为国企的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国企;内控控制;问题;完善措施
一、前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就是国有经济在经济中起到主导作用。国企是国有经济的重要主体,为了更好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需要实现国有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但是现实中,国有企业在发展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行政体制僵化,程序繁琐,加上传统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普遍不重视经营风险的控制和成本的控制,对财务信息缺乏有效地监督,出现会计信息作假,徇私舞弊的行为。这些问题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所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才能规避上述问题,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而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就是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国企在内控方面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产权界定的不明晰,产权不明晰就导致国企的管理还是传统的家长制,企业的管理层就是大家长,不是企业制度中的企业管理层,管理模式就是僵化的行政体制,程序僵化,管理水平不高,这给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1.从企业内部角度分析
(1)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
国企尽管进行现代股份制改革,但是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并未真正分离,企业的管理者仍然是政府类官员,而不是专业的职业管理人。所以企业的管理机制仍旧是国家管理,国家控制,行政管理气味浓厚,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等仍旧是由党委书记担任,有些甚至监事会也是书记兼任,这样的治理机构并没有实现从传统体制向现代体制的转变,不利于内控制度的实施。
(2)激励机制不合理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部分国企已经开始引入职业管理人,希望通过职业管理人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但是管理层的利润出发点和所有者的利益出发点不同,这个时候就要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管理层能尽心尽力为股东的利益将公司的经营业绩提升上去。但是,目前很多国企的激励机制很不完善,常常是根据政府制定的标准制定激励措施,这类标准常常是静态的而不是动态的,管理层绩效很好的情况下也得不到嘉奖,导致管理层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激励效果不理想,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领导者素质有待提高
就目前而言,国有企业内控制度的实施还需要领导层推动。所以,领导层的素质就直接影响企业内控制度实施的效果。但是,目前很多国企的领导层都是采用行政任命的方式,这些领导者很少出身于职业经理人,并没有现代企业治理的相关经验。很多领导者不了解内部控制,不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甚至认为内控控制就是内部监督,就是行政条文和制度手册,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所以,领导着的素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内控的实施效果,素质不高的领导者就不能满足推行内控制度建设的需要。
(4)市场风险防控意识差
当下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国企已经转变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但是很多国企仍旧依赖政府的支持,仍旧不能从传统的观念中转变过来,仍旧认为国企是不会破产的,认为国家会为国企的行为兜底,没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在日常经营中,常常没有风险控制的意识,投资和经营决策缺乏对风险的评估,导致企业常常做出错误的风险决策,造成企业的成本上升和风险的难以把控。
(5)内部监督作用薄弱
内部监督作用的发挥是内控制度实施的重要保证。而内部监督的实施主体主要是内部审计,但是当前很多国企的内部审计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是缺乏独立的内审机构及内审人员,二是审计结论没有和考核挂钩,内审浮于形式,三是审计整改不到位,内部监督形同虚设。
2.从企业的外部角度进行分析
这里提到的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国有企业的中小投资者,当前市场来看,大部分中小股东没有认真行使其监督的权力,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很多中小投资者对国企存在盲目信任的现象,认为国企有国家保证,国企管理更为规范,不会出现利益输送的问题,不会出现破产的现象,所以也就缺乏对国企的监督,這也导致国企的管理层更为不重视内控制度。不久之前中石油系统发生内部的公司高层纷纷落网事件,就反映了国有企业内部的利益输送问题,由于中小股东对国企盲目信任,不认真行使其监督的权力,一些国企管理层通过不合理投资和利益输送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三、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更好的进行市场竞争,在市场上争取立身之地,就必须认识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真正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1.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就是产权制度,唯有建立产权明细的企业制度才能让企业真正从行政体制中转变过来,变成独立经营的主体,这样才会重视企业的成本控制和风险控制,进而才能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所以企业要深入推进产权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引入职业管理人,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健全公司治理结构,让董事会、独立董事、监事会都能够有效地发挥职能,为内部控制的实施创造环境。
2.提高管理者素质
前面提到,领导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所以,要提升管理的素质,优化经营理念。要重视管理层的选拨和培养,要尽量从职业管理人中选拔管理者,后期要重视对管理层进行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内容的培训,要让管理者认识到什么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要借此不断提升管理者的管理素质,帮助企业树立健康发展的理念,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endprint
3.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对国企而言,对风险的控制就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就目前国企现状而言,要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需要分两步:首先,要对针对企业经营活动和项目投资建立一般的风险评估体系,如以财务指标等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及时评估单项业务或单项投资的风险和未来收益;其次要逐步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机制,这种风险评估是全面的、全流程的风险评估,即风险评估伴随单项业务的从始到终,各个方面,实现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的评估。
4.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企业建立内控制度后,判断其是否健全、有效、合理,必须构建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企业内控制度的制定、执行和评价是密不可分的有机体,没有评价体系就不知道内控制度是否合理,有效,所以要通过内控评价体系的建立,不断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实现内控的目标。
5.发挥内部审计的内部监督作用
由于审计缺乏专业的人员配置和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加上当前审计整改也不到位,导致内审结论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经营风险,审计的監督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所以,企业要重视内部审计建设,要赋予内部审计机构实权,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加强内部监督。同时,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指标和流程,为内部审计实施监督行为提供细则指引。
四、结束语
总之,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为了推动其更好的发展,必须根据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制。在内部控制完善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企业的情况,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国有企业受到传统经济体制影响较深,存在的问题很多、很棘手,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需要很长的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都是国企未来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国有企业彻底发现自身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症下药解决,才有可能抓住改革的机遇,提升经营效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余若勋.关于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措施的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01):41-43.
[2]黄凌云.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及完善对策[J].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1,(01):106-108.
[3]陈彤.对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思考[J].财会月刊,2012,(8):21-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