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视角下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思路探析
2018-01-31郭婉婷
摘 要:逆全球化现象是全球经济复苏举步维艰的产物,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适度调整,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抓住机会加速国际化进程,实现弯道超车。当前,国际化机构竞争力弱、业务层次不高、人才严重不足造成商业银行海外机构数量、规模及业务范围狭窄、国际化方向与实体经济发展需要错配、国际化管理水平与风险防控能力偏低的困境。文章基于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不足,结合世界商业银行的发展特征,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以供商业银行参考。
关键词:逆全球化;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思路
一、逆全球化与商业银行国际化
商业银行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商业银行国际化是国家经济开放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欧美经济、政治及文化冲突不断的背景下,逆全球化的声音此消彼长,这无疑使得许多商业银行国家化的决心开始动摇。事实上,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举步维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失灵情况普遍,现有全球化机制的资源分配不公平、利益分配不均衡导致全球经济格局严重失衡:一方面,宏观层面,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经济体之间的对立情绪越来越浓;另一方面,微观层面,企业与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经济体内部发展矛盾越来越大;这些都是逆全球化出现的根本原因。但是,必须明确的是,现有逆全球化的出现只是因为现有世界经济分工、合作及分配体系与全球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并不是经济全球化本身存在问题,因而我国商业银行更应该明确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坚定机构设立、业务开展、人才培育的国际化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提供经济保障。本文以逆全球化视角下商业银行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切入点,从而探究逆全球化视角下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思路,以期促进我国经济結构的优化、经济增速的平稳换档、经济驱动的全面转变,实现中国经济的全面崛起。
二、逆全球化视角下商业银行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国际化机构竞争力弱,商业银行海外机构数量、规模及业务范围狭窄
受益于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资本市场不断开放,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进程也在加速,自2006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境外布局已覆盖120多个国家与地区,且仍保持一个较高增速,预计到2025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外派机构能实现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全覆盖。但是也必须看到的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机构数量不多、总体规模较小、开展的业务范围比较狭窄,难以与本土商业银行进行直接竞争,许多外设机构与驻外办事处甚至需要国内母公司进行补贴才能勉强维系经营。从客观的角度上说,在个人业务方面(结算、储蓄等),国内商业银行无法与本土商业银行进行比较,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品牌影响力较弱,但是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支行在跨境(内)业务与资本运作方面也鲜有作为,这就有点难以解释了,即使是实力较强的工行纽约分行与中行的开曼分行在这两块业务方面的收益也不够稳定。
2.国际化业务层次不高,商业银行国际化方向与实体经济发展需要错配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分行的国际化业务层次不高,海外分支机构主要开展境内外联动业务(包括贸易融资、内保外贷等),中间业务收入(包括代理行业务和清算业务等)开展的比较多,而各类银团贷款、独立的贷款,债券投资等业务开展的规模小,狭窄的业务范围限制了商业银行海外分支的利润率,这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更加主要的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进程主要立足的是利润平台而不是帮助国内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境外资本运作平台,这导致商业银行海外分行虽然追逐利润,但商业银行国际化程度与实体经济发展需要错配导致这一目标难以实现,最终造成商业银行国际化“两头空”结局。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与世界经济贸易摩擦的加剧,我国商业银行现有业务层次不高带来的不良影响会越来越明显,许多商业银行的海外分支甚至会面临取消,因此即使是在当前商业银行海外业务发展环境并非良好的情况下,仍应该想办法进行转型,以实现弯道超车。
3.国际化人才严重不足,商业银行国际化管理水平与风险防控能力偏低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这对于金融行业发展来说尤其如此,商业银行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金融人才的竞争,但不幸的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受制于国际化的不足,造成商业银行国际化的管理水平不高,海外业务经营的风险防控能力不足,最终不利于海外分支机构竞争力的提升。现代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战略,不仅需要熟悉商业银行业务的管理,还需熟知国际资本运作业务,更要对跨境业务清算与国际商业银行准则有清晰的了解,除此之外要对国外的文化、语言、习俗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唯有如此能真正将业务开展起来。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分支主要靠国内输送人才,同时配备一批海外华人,这种缺乏本土化属性的人才布局无疑加大了商业银行海外分支的发展难度。
三、逆全球化视角下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思路探析
1.坚持新设机构与跨国并购并重的投资策略,突破外设机构核心竞争力不强的瓶颈
毫无疑义,在当前国际贸易摩擦增多、局部地区政治军事冲突不断的逆全球化势力抬头背景下,单靠自设机构来解决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与困境是不现实的,因为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许多正常的商业银行跨界业务要受到政治博弈、局部战争、文化冲突等非正常因素影响。因此,我国必须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国际化的经验做法,要坚持新设机构与跨国并购并重的投资策略,突破外设机构核心竞争力不强的瓶颈。从细节上来分析,要坚持新设机构,是为了确保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战略的执行力不下降,并确保海外分支的资金安全,毕竟在当前政治信仰不一、意识形态多元的背景下,自设机构的资金风险远远低于并购重组。但是同时也应该积极的实行跨国并购,这是从业务角度必须考虑的问题,因为跨国并购,一方面可以抵消国外政府及公众对中资银行的不信任,也拉近了中资银行与国外企业之间的业务关系与勾连,从而提高了商业银行海外机构的核心竞争力。endprint
2.立足服务国内企业国际化需求的业务策略,充分享受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政策红利
从根本上来说,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的不顺利就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战略没有与国内本土企业的国际化进程相匹配,因而这种海外扩张不是由业务催生的跨境发展,从而导致其形式意义大于业务拓展价值,这对于一个自负盈亏的经营体来说并非是一个好现象,必须引起经营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开始全面转型,新的经济动能中很大一部就是我国本土企业的“走出去”与“引进来”,随着我国经济竞争力的进一步加强,未来我国企业还将更快的开展国际市场开拓工作,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就是一个有力的印证。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必须立足服务国内企业国际化业务需求,如私人银行、投资银行、全球交易银行服务、外汇衍生品等方面的境外服务能力要加强。
3.采取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并举的人才策略,强化外设机构的管理水平与风控能力
如前所述,高端、复合的人才是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面临的重要难题与困境,因此要解决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问题,核心是要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但是,单独依靠国内输送人才是难以满足商业银行海外机构的本土化需求,因而必须要采取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并举的人才策略,唯有如此才能强化外设机构的管理水平与风控能力。从内部培养人才是确保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能有一支政治可靠、素质过硬、业务精通的人才队伍,确保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健性与持续性;从外部引进人才的优势在于他们熟悉本土商业银行政策、熟悉本土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及业务模式,因而他们不仅仅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业务模式选择有极大的帮助,而且还能强化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风控管理,避免业务受到政治、文化方面的过度限制,最终避免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机构走弯路。
四、結语
总而言之,逆全球化现象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小插曲,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战略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充分珍惜这个“弯道超车”的发展机遇,在明确国际化发展目标的同时,立足服务国内企业“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发展需求,注重人才的内部营养与外部引进,全面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程度与业务竞争力,为实现我国经济影响力持续提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罗艺婷.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现代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新动因[J].时代金融,2017(24).
[2]沈炳熙.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问题研究[J].金融纵横,2012(01).
[3]陈四清.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内涵[J].经济研究参考,2010(42).
作者简介:郭婉婷(1997.03- ),女,汉族,安徽亳州人,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5级本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