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概论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
2018-01-31戴敏曾励宋爱平孙进
戴敏+曾励+宋爱平+孙进
摘 要 面向机械工程人才培养要求,基于传统课堂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和现场教学平台三位一体角度进行机械工程概论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课程考核与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增强学生对机械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关键词 机械工程概论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现场教学平台;混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22-0103-03
Research on Hybrid Teaching Mode of Introduction to Mecha-nical Engineering//DAI Min, ZENG Li, SONG Aiping, SUN Jin
Abstract For the requirement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ersonnel training, a hybrid teaching mode, which is based on a three-in-one approach with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platform,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and on-site teaching platform, is proposed to explore the in-
troduction to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 this paper. Several aspects with respect to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curriculum objects, tea-
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choice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arrangements, teaching models and methods, curri-culum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are investigated. The research on
the introduction to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creases students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Key words mechanical engineering; on-site teaching; network tea-ching; internet; teaching model
1 引言
机械工程概论是一门引导学生进行机械专业学习的通识课程,也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课。机械工程概论简明介绍了机械工程的概況及涉猎领域、机械工业与制造业、机械设计方法、工程材料、材料成形技术、机械加工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制造业先进生产方式与管理模式及现代机械工程学科分类等内容[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以下专业素质:
1)针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包括能够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2)理解和评价针对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对于刚刚踏进大学校园的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来讲,“为什么选择机械工程”“什么是机械工程”“机械专业的课程包括什么”“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做什么”等问题常常使他们感到困惑。机械工程概论课的开设能够较好地解答学生的问题。但是,机械工程概论课程概念繁多,内容庞杂且抽象枯燥,甚至部分内容陈旧,更新补充不及时。此外,在传统教学中,该课程的教学存在一些弊端,如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内容不清晰,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考核评价不合理,等等[2]。因此,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围绕“Why、What、How”三大机械工程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解惑答疑的同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机械类相关专业知识,将是必须考虑和面对的问题[3]。
基于这些问题,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机械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建立一套基于传统课堂、网络教学和现场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对机械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课程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的关系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养,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扬州大学推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本课程的开设必须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以及研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培养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并有侧重点地进行讲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
3 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本课程教材内容庞杂,涉及面非常广,且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的机械工程技术不断更新改造,造成教材部分内容陈旧,新的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因此,要在有限的课时内高效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地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是有必要的。本课程需要教师有重点地讲授并精心选择案例。如本课程涉及的机械工程领域非常之广,对农业机械类学生可以重点选择农业机械进行介绍,对车辆类学生则以车辆介绍为重点,等等。在讲授先进制造技术模式时,教材列举了工业工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并行工程、精益生产等多种生产模式,每一种模式都能成为一个研究专题,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选择几个进行精心设计讲解。此外,还有一些新的制造技术在教材中没有,如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物联制造等,这就需要教师搜集材料进行补充讲解。endprint
4 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
本课程采用基于传统课堂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和现场教学平台三位一体的混合教学模式和方法。
课堂内教学提出采用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交叉进行。教师讲课不能“满堂灌”,讲授过程中适当穿插提问、播放视频等环节。如在介绍材料成形技术这一章节的时候,教材提到铸造、锻造等诸多概念,教师直接对这些概念进行解释和说明,学生理解起来是比较费解的;但是在描述概念的过程中通过播放相关企业在车间生产零部件时采用的一些材料成形技术,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这些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课上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对理论性知识有感性认识。
同时,课上要预留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就课堂上某些问题学会查找和分析材料,进行信息交流、讨论与共享[4]。如在讲解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课堂来开展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研究性教学,鼓励学生多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工具查找资料、看微课视频。学生通过微信、QQ等聊天工具自由组队(5~6人一组)、自由讨论,并根据研究主题拟定感兴趣的议题,完成后在网上发布阐述。通过开展这样的网络教学活动,启发学生自学,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创造性,同时也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相互合作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此外,課堂外设置第二课堂,以学校的校办企业、实训中心为重要场所,以和学校有合作来往的相关企业为辅助教学场所,进行现场参观和现场教学,通过现场参观和现场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增加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5 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的完成结果分别从考核学生和评价教师两个方面进行。
在考核学生方面,从传统课堂平台、网络课堂平台和现场课堂平台对学生进行多方位考核。传统课堂主要考核学生对机械工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基本专业素质培养情况,包括个人的课堂参与、小组主题汇报(包括PPT汇报和产品展示)、专题讨论研究和总结考核(即期末考核)等,占50%;网络课堂主要考核学生对“互联网+”应用在机械工程概论课堂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评估,包括根据问题收集资料,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考勤、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教学,分享网络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等,占30%;现场课堂主要考核学生在现场教学的表现及完成相关报告等,占20%。
本课程的最终成绩=传统课堂成绩*50%+网络课堂成绩*30%+现场课堂成绩*20%。这三种考核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既关注学生学习结果,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到达全面考核学生学习的目的。
在评价教师方面,宏观上从学校,学院到系部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评估和监督体系,不定期派出督查人员检查任课教师的教学资料和教学进度情况,随时进入课堂进行听课,并对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定期召开一系列培训会、座谈会等。微观上,一方面,教师间相互听课,尤其新入职教师应该花更多时间去听课;另一方面,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对教师教学过程随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如纠正讲课时的一些错误)、参加学生评教座谈会、参加网络评教等,这样可以促使教师不断改进,以保证课堂教学更好地完成。
6 结束语
本课程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培养目标,采用基于传统课堂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和现场教学平台三位一体的混合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机械工程相关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增加他们对机械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莉.机械工程概论[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王晓军,王敏.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机械工程专业概论》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36(2):104-107.
[3]吕艳,侯英苛.机械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探索[J].亚太教育,2016(35):195.
[4]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4):14-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