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课堂在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8-01-31李艳如
李艳如
摘 要 雨课堂是MOOC平台“学堂在线”推出的基于PowerPoint
和微信的混合式教学平台。立足于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着重介绍雨课堂在该课程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并总结雨课堂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教师和研究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雨课堂;MOOC;PowerPoint;微信;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22-0012-04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Rain Classroom in Univers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undation Course//LI Yanru
Abstract Rain classroom is a blended teaching platform which based
on PowerPoint and WeChat. Based on educational reform of univer-s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undation cours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rain classroom in the course, hoping to through analyzing problems of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of rain classroom and
putting the solving ways, we can solve some of the problems has
existed in this course and als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other investi-gators and teachers.
Key words rain classroom; MOOC; PowerPoint; WeCha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undation course; educational reform
1 引言
雨課堂是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旨在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1]。雨课堂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PowerPoint和微信,成为一种“平民化”的智能教学工具,教师可以将带有MOOC视频、习题、语音的课前预习课件推送到学生手机,师生沟通及时反馈,课堂上实时答题、弹幕互动,为传统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指引。
将雨课堂作为构建智慧课堂的平台是四川外国语大学正在进行的一项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内容之一。该项目于2017年3月正式立项,以雨课堂作为智慧课堂实施平台,拟构建基于微课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该模式在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实践应用策略,以期改变目前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部分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老师”和“课堂”,从而解决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可行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为教师和研究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2 雨课堂对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的启示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20世纪中期以来,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成为人类发明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事物。一方面,传统学科借助计算机技术呈现出崭新的学科形态和精彩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催生出新领域、新业态,促进了人类社会生活面貌的巨大改变。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技术与工具层面,而且逐渐凸显为全新的思维方式。与此相适应,面向全体高校学生的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的重要程度逐渐上升,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内容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提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4个领域×3个层次”的总体框架[2]。在这一总体框架的指导下,四川外国语大学根据语言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文科专业特色,形成“1+X”的课程设置方案,即“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若干选修课程”。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面向全体大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方面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认知与理解计算系统和方法,培养正确获取、评价与使用信息的素养,具备应用计算机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基于信息技术手段的交流与持续学习的能力。四川外国语大学是文科院校,而文科计算机教学的实质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实践为重点、着眼信息素养培养的一种教育,以满足社会和专业本身对文科毕业生在计算机知识、技能与应用能力方面的要求”[3]。现阶段,学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以教授“技能”为主,是属于“从技术中学习”,大多数学生往往停留在“知道、领会、重复应用”这种低阶思维能力层面,最终很难实现“用技术学习”,不具备“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即以信息技术为认识工具和手段,进一步对本专业和其他专业的知识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也就是实现《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中对计算机教学的本质要求。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存问题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是高等学校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相关知识技能解决现实问题的计算思维能力。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和学生调研发现,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水平分化严重,教师很难因材施教。大学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新生,由于各地信息化普及程度不同,入学时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在针对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有51.02%的学生在小学时初次接触计算机类课程,而10.2%的学生在小学以前就已经接触过计算机类课程,在初中和高中初次接触计算机类课程的人数比例为16.33%和10.2%,而仍然有12.24%的学生是在进入大学后才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类课程。endprint
2)学生学习迁移能力较差,所学不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针对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章节喜好程度的调查中,学生普遍表示对教授的知识感兴趣,但在学习完成后不能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一些学生在Excel电子表格中查询个人的补考信息时,仍然不会使用电子表格查询功能;在课堂上刚学完Word文字处理的段落缩进方式后,一些学生在Word文档中书写读后感時,对居中和首行缩进仍然使用空格键完成。
3)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社会需要求存在差距。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涉及内容多,知识点繁杂,而学时少,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完成知识点的讲解及示范操作,还要给学生提供练习指导。虽然在新版《大学计算机》教材中设计了针对不同专业的扩充知识和实践环节,但因为教师的专业限制,并不能很好地向学生呈现。
雨课堂对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的启示 雨课堂是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目的是全面提升课堂教学体验,让师生互动更多、教学更为便捷。雨课堂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PowerPoint
和微信,在课外预习与课堂教学间建立沟通桥梁,让课堂互动永不下线。使用雨课堂,教师可以将带有MOOC视频、习题、语音的课前预习课件推送到学生手机,师生沟通及时反馈;课堂上实时答题、弹幕互动,为传统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提供了完美解决方案。雨课堂科学地覆盖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为师生提供完整立体的数据支持、个性化报表、自动任务提醒,让教与学更明了。
在教师端,教师可以将课件、录音、微视频等教学资源通过微信服务号发布到雨课堂中,可以完成课前推送、实时答疑、点名签到、多屏互动、开启弹幕、学习行为自动采集、教学情况数据分析等功能。在学生端,雨课堂提供课内限时习题、“不懂”按键、弹幕、课前预习、推送PPT资料等功能。课上的PPT可以同步到学生微信,上课时不用忙于抄写或拍照记录课堂笔记;遇到不懂的环节,可以点击“不懂”按键,还可以发送弹幕,所有信息都将第一时间反馈到教师端。同时,雨课堂可以制作手机课件,方便在手机上进行查看;可以内嵌MOOC视频或网络视频,方便将制作好的微课资源上传到课堂。
雨课堂可以做到师生都有备而来,并在课堂上有充分的互动。雨课堂如同为传统课堂增加精密的仪表,可以实时、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把在线教育和实体课堂的优势相融合,去连接、影响、服务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
雨课堂的又一优势是它的易用性,相较其他需要硬件支持的应用而言,其上手操作难度低,只要会使用微信和PowerPoint,就可以玩转雨课堂。
3 雨课堂在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雨课堂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将雨课堂引入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结合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设计,雨课堂在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
该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方式,教师在课前通过雨课堂教师端提前发布任务并通知学生预习,学生通过雨课堂学生端进行任务预习,并将预习情况反馈给教师。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室电脑投影或广播PPT讲义进行教学,同时连接雨课堂教师端,此时手中的手机变为遥控器,可以控制PPT的播放、翻页、弹幕功能;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环节,可以在雨课堂学生端点击“不懂”按钮。在测试与训练环节,教师可将课件库或试题库中准备好的练习或试题发布给学生,学生即可在雨课堂学生端完成练习;每位学生的练习结果会反馈到数据终端,待教师点击结束授课按钮后,自动发送到雨课堂教师端,教师可选择将详细数据发送至已绑定邮箱下载课程数据。在课后,教师可根据课程实时记录的学生接受情况发布课后练习及拓展延伸练习,学生可在雨课堂学生端重温课件内容,完成拓展练习。
雨课堂在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在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以英语学院2016级03班、04班,国际商学院2016级04班的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作为试点,率先将雨课堂引入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工作。
1)开设课程。在微信中关注雨课堂微信公众号,进入“我的课程”页面选择开课。创建成功后的班级会有专属二维码和邀请码,学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输入邀请码申请加入班级。图2为大学信息技术基础雨课堂界面,图3为学生参与情况界面。
2)制作雨课堂推送课件。在PC端安装雨课堂应用程序,即可在PowerPoint 2010软件中嵌入雨课堂的应用选项卡;通过微信扫一扫界面实现教师身份验证,即可在PowerPoint中制作手机课件,并可以根据课程教学设计需求,嵌入MOOC视频或网络视频,并设置单选、多选、投票等互动数据选项;制作好课件后,点击“生成推送课件/试题”,手机微信便会收到推送课件;在手机微信端可以针对每一页课件添加语音讲解,完成后发布至班级,全体学生便会收到这份“推送课件”。图4为PC端雨课堂制作课件截图。
3)使用雨课堂授课。教师开始授课前,在安装好雨课堂插件的教师电脑端打开PPT课件,通过扫描二维码认证教师身份,即可将手机变为遥控器,操纵课件的播放;学生亦可通过手机扫描教师发布的邀请码/二维码加入课程直播,教师的课件便实时地推送到学生手机端,免去学生忙于记笔记而难以跟上教师进度的烦恼;学生在遇到不懂的知识环节时,可以点击手机端的“不懂”按钮,也可以通过弹幕向教师端发送信息,所发送的信息也是实时显示于课件之上。
4)收集课堂大数据。授课结束后,教师结束雨课堂教学,整个授课过程的学生反馈数据均会第一时间发送到教师端雨课堂公众号中,这些数据包括学生签到信息、学生“不懂”的知识环节、弹幕内容及发送者、课堂题目完成对错率统计、学生对课程评价信息等。这些课堂数据还可以发送到教师绑定邮箱,方便教师下载保存和进行后续分析。
实施雨课堂教学的数据分析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于2017年2月28日开课,迄今已进行到第七周(截至投稿时),进行雨课堂试点的班级学生总人数为137人,雨课堂实时授课行为一次,自主学习四次。endprint
1)雨课堂实时授课数据分析。本次实时授课的主要目的是为熟悉雨课堂在课堂中的应用,教学内容为收集学生手机使用习惯并验证被测学生是否具备接受雨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教学实际流程为:课程导入,学生加入雨课堂,内容介绍,雨课堂与本课程的关系,在线调查,学生通过雨课堂学生端完成调查,实时推送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有关学生手机使用习惯的问题,包括手机每月的上网流量,是否会使用微信及使用频率,是否支持使用微信作为学习工具。图5为雨课堂反馈数据的部分截图。
完成调查的学生人数为93人,占总人数67.9%;未能完成调查的学生主要原因在于不会操作使用雨课堂界面。调查结果显示,93.5%的学生手机每月流量超过500 M,91.6%的学生会使用微信,93.6%的学生表示每天会在固定时间打开微信,其中42.7%的学生表示微信在手机上一直处于开启状态。在被问及是否赞成使用微信作为学习工具时,56.7%的学生表示这是很好的方式,支持;36.7%的学生表示用和不用没差别,无所谓;6.7%的学生表示操作麻烦,不太支持。对于微信支持度问题上并未取得理想中的赞同程度,分析主要原因应是被调查学生的专业太过单一,仅为英语学院和商学院的学生,并不能代表全校水平,并且在后来的授课中发现,这部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处于学校中等程度,在接受新的信息技术方法时难免会显得被动。
2)雨课堂在线学习数据分析。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体系由课堂授课和在线学习两部分构成,教学组对“在线学习”的定义为“学生自行安排时间、地点,完成教师布置的拓展内容、课后作业及课堂中未完成的内容”。根据教材中拓展部分的要求,目前进行的在线学习围绕字处理软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展开,包括排版技巧、色彩搭配、巧用Word表格排版、图文混排技术四个部分,学生完成每次在线学习的时间为一周,通过雨课堂将相关的课件、视频、教师讲解语音等资源推送到在线课程中,学生完成学习后通过点击“报告老师”按钮完成预习,并可以针对预习情况给教师留言。表1是四次在线学习的具体数据分析。
3)学生阶段性成果。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每一阶段任务完成时均可形成一份个人作品。前七周结束字处理软件学习任务后,学生完成的作品为个人旅行计划书。学生作品均是在参考课堂讲解内容和在线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爱好完成。图6为部分学生作品截图。
4 雨课堂在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重视雨课堂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而非技术 技术的兴起与革新是为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使用雨课堂的重点在于构建更加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而非单纯地炫技。以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为例,对课程的建设要重视其教学设计,努力思考使用雨课堂等新形式改变教学现状,真正起到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发展的作用。
着重思考雨课堂与课堂教学方式的整合 雨课堂的发展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发展现阶段的一个特征,不是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雨课堂不能解决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所有问题,不能取代其他教学方式(如课堂讲解),教学工作者需要积极思考雨课堂与传统课程教学方式整合的问题,让教师能够将雨课堂变为像教鞭一样的工具为课程教学提供便利。雨课堂本身的技术应用并不复杂,如何将其合理地、适当地融入教学环节却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进一步探究如何让雨课堂充分发挥其“智慧” 使用过雨课堂的教师曾谈到“理想的课堂,是师生都有备而来,但这并不容易实现”[2],“怎样实时、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一线教师的迫切需求”[2]。雨课堂可以在课前推送预习材料,有效收集学生反馈,从使用之初就被冠以“智慧课堂”的名誉。智慧课堂实际只是一种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实施智慧教育和进行智慧学习的环境,课堂并无智慧可言,教学组织者需要将自身的智慧赋予教学模式,在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中体现其“智慧”。
在线教育与实体课堂是否能实现真正融合 雨课堂以一种平民化的教育实现方式,把在线教育和实体课堂的优势相结合,服务于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在线教育与实体课堂的真正融合应避免“一头热”的形式:单纯地把线下学习模式下的课表、教材搬上互联网,对所有的学习者进行毫无差异性的单向填鸭式教学。
参考文献
[1]学堂在线推出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EB/OL].[2016-06-17].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thunews/9660/2016/20160617101758935397134/20160617101758935397134_.html.
[2]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2.
[3]樊子牛,唐莹,何英.建构外语院校计算机类课程“主导—主体”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0(18):108-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