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应用需求的机械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8-01-31杜巧连胡礼广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22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杜巧连+胡礼广

摘 要 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办学实力的体现,也是学校办学优势的集中体现。针对机械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借助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注重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实践能力、优化教学内容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对机械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方案进行初步探索,以加强机械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提升机械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机械特色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竞赛创新体系;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22-0093-0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nstruction of Mechanical Charac-

teristic Specialty Facing Application Requirement//DU Qiaolian, HU Liguang

Abstract Specialized major development is not only the capability demonstration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but also the reflection of ad-

vantages of university strengths. In order to develop applied talents

aimed at machinery major, this essay proposed to utilize the coope-

rative platform of enterprises and universities to develop engineering

consciousness, to focus on fundamental skills training, to strengthen practise abilities and to improve the content of education. In addition,

this essay explored the primary scheme of specialized machinery major development to improve the emerging specialized machinery major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machinery talents.

Key words mechanical specialty; universities-enterprises coope-ration; teaching reform; competition innovation system; practice tea-

ching system

1 引言

隨着浙江省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应用型机械类人才缺乏已成为浙江省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之一。近年来,浙江省政府把“机器换人”工作摆到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工作的首要位置,做出全面推进“机器换人”的工作部署。通过实施“机器换人”“两化融合”战略,缓解劳动力短缺压力,有效实现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升。产业转型升级给机械制造业提出新的要求,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1]。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下面简称“机械专业”)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更面临严峻的挑战。只有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提出的要求,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拥有立足之地。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机械专业秉承行知学院“行以求知,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根据机械专业办学实际和生源素质,结合学科发展特点及区域优势,提出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加强实践实训,突出工程软件的应用,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坚持走特色化培养、差异化发展的道路。

2 机械特色专业建设定位与目标

教育部强调建设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是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措施[2]。特色专业建设是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效益和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浙江省是制造业大省,根据专业调查统计,浙江省机械制造类应用型人才年需求超过10万人。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地处浙中金华,金华北通义乌、杭州、上海,东衔宁波、温州两个港口城市,西临浙江西部及闽赣皖三省广阔的腹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作为浙江省中西部先进制造业基地,金华机械制造工业发展迅速,金华市政府提出金华制造业发展目标,要重点培育和打造以“一基地、两中心和五大产业区”为主体的八个销售产值规模超百亿元产业集群。依托于强大的产业支撑,金华区域每年对机械类毕业生需求量超过一万人。

为此,为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快专业建设步伐,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机械专业对专业建设进行规划和定位[3]。专业定位为专业立足浙中、服务浙江、面向全国,致力于高素质本科应用型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专业发展策略采取“内练外联”:对内致力于教学资源的优化,致力于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对外致力于地方区域优势的挖掘,致力于行业企业的联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中小型制造企业培养“一专多能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应具备四方面的能力:(车间)下得去——生产现场熟悉;(产品)出得来——专业技能熟练;(企业)用得上——专业基础扎实;(领导)扶得起——综合素质全面。

3 机械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endprint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机械专业坚持走特色化培养、差异化发展的道路。根据浙江省制造类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且对人才的需求质量日趋提高的特点,机械专业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中小型制造企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根据中小型企业在用人方面需要“一专多能”的特点,机械专业在培养专门机械设计人才的同时,兼顾生产、制造、工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考虑到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机械专业把机械设计人才的设计方向侧重于数字化设计,并突出工程软件的应用能力,重视实践教学体系与竞赛创新体系相结合,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根据机械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加强一系列教学改革,初步形成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图1)。

1)教学管理,严格规范。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及时监控教学质量,开展多层次听课、评教等活动;促使专业教师严谨治学,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2)产学结合,双向促进。紧密结合浙中地方制造类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与相关企业建立多个校企合作研发平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通过承担企业横向科研课题,增强了课题组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培养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在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体系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以建设校外实践基地为契机,以校企合作特色班培育为重点,实现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相关学分可以替换,使培养的毕业生能有效地和行业企业对接。

3)强化实践,学以致用。在实践教学方面,通过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项目,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建立多个校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在教学计划中加强实践环节,设置多个工程应用软件训练项目;加强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比例,从2013级开始,上升到50%。

4)以赛促学,成果丰硕。积极开展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参加多项学科竞赛,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学科竞赛平台,学科竞赛选题来自企业,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特长和兴趣,调动自主实践的积极性。学科竞赛已成为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特色。

4 机械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与方案

机械专业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院定位,围绕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坚持重改革、重创新、重特色的原则,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手段,坚持走特色化培养、差异化发展的专业发展之路[3]。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的教学改革工程,机械专业具体的建设方案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优化培养方案,注重工程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必须包括为实现教育目标所必需的课程体系、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及实践教学[4]。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机械专业在充分调研和总结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专业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注重实践内容和实验体系的建设;注重将最新的学科进展和热点问题引入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掌握系统知识的基础上树立创新意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色。

机械专业以面向中小型制造企业培养“一专多能型”的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专业技術人才为目标,具体在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优化课程体系:优化理论教学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理论教学课程体系中重点构建好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大平台,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重点构建好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和校外实践教学平台两大平台。

2)改革教学内容:在专业方向设置和教学计划的调整上面向企业、面向工程,培养生产技术研发一线的高素质人才,突出应用性;根据中小型制造企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设计开发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和特色化。

3)改革教学模式:由于人才培养目标面向企业、面向一线、突出技能,教学模式上积极探索校企联合教学模式、企业现场教学模式、作业产品化教学模式、教学过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等多种教学模式。

4)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外聘一批稳定的企业工程师参与教学,把生产和经营一线的知识和技能带到课堂上来,充实教学内容;以组建校企联合教学、科研创新团队的方

式,加强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有机结合。

强化校内实践教学,重视实践教学体系与竞赛创新体系相结合 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要把专业实践教学模块做出特色,需做好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改革。机械专业把CAD/CAM/CAE制造过程贯穿整个学业教学过程,重视实践教学体系与竞赛创新体系相结合(图2),完善实践环节的制度和管理,以保证实践环节的实施、效率和质量。同时,通过对学校资源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进一步优化和创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产学研相结合,强化特色专业建设

1)设立“总工课堂”,建立“企业实践教师”制度。鉴于企业在行业专业上的技术优势,部分专业课程可由专业任课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设计、共同完成。专业课程有企业工程师的直接参与、有生产实际内容的充实,生产和经营一线的知识和技能就会被带到课堂上来,学生就能更好地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具体生产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2)推行“百博入企”,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产学研紧密结合是行知学院机械专业的一大特色。行知学院有着丰富的校企合作资源,机械专业通过继续深化和突出产学研结合办学这一特色,进一步加强与企业行业的联合,有效整合资源、实现校企资源互补,形成良好的产学研互动,并通过与企业的广泛协作,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扩大专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3)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双导师”制度。目前,校企合作实践形式主要有新生始业教育、认知实习、暑期社会实践、专业课程的实践实验项目、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竞赛实践项目及毕业设计等多种,不同的实践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实践教育形式[3]。探索从三年级起实现学校企业双导师制,毕业设计紧密结合导师纵、横向课题。对特色班校企联合培养的学生,毕业设计由校企双方共同选派指导教师完成,答辩由学院专业课程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答辩委员会在企业进行。由于毕业设计所开展的工作往往与学生自身的就业方向和工作部门挂钩,学生从事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得到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会得到加强,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得到提高。

4)建立校企共建校外实践基地与产品研发平台。通过校企共建校外实践基地与产品研发平台等资源共享的长效运行机制,加强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弥补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脱节的缺陷,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产品研发平台承担企业横向科研课题,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同时,通过老总讲堂、总工课堂等形式,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机械应用型人才。利用短学期与假期,与学校周边多家不同类型的企业联合,通过主题参观、讲座等形式,开展专业拓展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5 结束语

特色专业建设是进一步优化高校专业设置,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和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手段[5]。在建设特色专业过程中,机械专业首先必须确立自己的特色,并且不断加以深化完善和升华。校企合作是以市场为导向,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把课堂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生产实践技能、环境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来培养社会不同行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总体来看,校企合作办学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具有强劲生命力的发展方向,产、学、研相结合是机械特色专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滨城.我国高校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98-102.

[2]周军,唐旭东.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99-102.

[3]杜巧连,李晓梅,蒋洪奎.校企合作培养机械应用型人才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机械,2014(15):43-45.

[4]薛玉香,王占仁.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149-153.

[5]张晓东,王保平,汪菊英.应用型机械类本科“3+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J].装备制造技术,2010(2):198-200.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