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课堂教学助推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
2018-01-31董袁泉许礼捷周洪斌
董袁泉+许礼捷+周洪斌
摘 要 结合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需求,面向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融合“互联网+”思维,采用微课、网络平台等技术支撑,引入未来课堂,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本地区、企业和行业提供精准、有效的人才供给。
关键词 互联网+;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互联网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22-0058-03
Internet Plus Classroom Teaching Boost Occupation Education Supply Side Reform//DONG Yuanquan, XU Lijie, ZHOU Hongbin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oblems and needs of developing process exists in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 occupation education reform ori-
ented supply side structural integration, Internet plus thinking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the micro class network platform, and other technical support to the curriculum reform,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future classroom, teaching resources to integrate and reform,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for the region, enterprises and
industries to provide accurate and effective supply of talent.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vocational education supply-side reform; internet teaching platform
1 前言
习近平同志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职业教育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最为紧密,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是时候要考虑如何进行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出发点是提高质量,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1]。职业教育要紧跟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大力推进专业改革为根本点,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全方位改革课程资源,全面加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2]。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及时应对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互联网+”的课堂教学是用微课、网络平台等技术支撑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对传统经典课堂结构的重心前移与流程再造。
2 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传统的职业教学模式一直是中国式的“填鸭式”教育,就是在一间教室里教师、学生拿着教材,教师对着黑板书写,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虽然一些教师采用了幻灯片、挂图、模型、录像、实物、多媒体课件等来辅助教学[3],但是因为许多专业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来自实践,需要学生对具体的事物和环境有感性认识,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理论和实际相脱离,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传统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也没有考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没有跟上人才发展变化的需求。课程设置不符合行业和企业的需求,也没有考虑学生所学知识体系结构的层次性,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掌握较强的技能。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不能光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还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实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4]。为了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引入“互联网+课堂”、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
3 “互联网+”模式下的课堂教学
“互联网+课堂教学”的内涵 简而言之,“互联网+课堂教学”就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将课程知識点碎片化,然后借助移动互联网重新组织起来,成为新的体系、新的结构。“互联网+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碎片化与重构。
“互联网+课堂”的教与学 利用“互联网+课堂教学”中的一张网(因特网)、N个移动终端(电子设备)、众多学生来代替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学校、教师和教室,在网上所有的课程资源以及教师都是共享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地学习。“互联网+”提供了大量的网络平台、教学视频、教学软件、课程资源等,教师借助这些资源,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手段,提升教学素养[5],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进而实现碎片化教学。有了互联网技术作为保障,可以使学生预先学习相关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要进行答疑和总结,使得翻转课堂得以实现。
使用互联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突破时空界限,进行及时交流和沟通。教师通过互联网可以最大限度地主导课堂教学,通过各种通信手段(如即时通信、电子邮件等),及时准确地给学生辅导答疑。同时也不再使用“填鸭式”的方式灌输知识,更多的是整理知识的架构,培养学生的兴趣,提供及时有效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互联网可以跨时空地连接全世界的每个角落,学生可以实时地与相隔千里的企业工程师进行互动答疑和交流,因此,教师在进行专业课教学时变得更为得心应手,教学手段也更加丰富多彩。学生能够利用形象的虚拟场景或者真实的现场画面来解开心中的疑惑,更加喜欢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知识点和技能点掌握得更加牢固。通过互联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借助网络资源,不断探索新的知识,寻找答案,学习主观能动性得以提高,养成良好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endprint
“互联网+课堂教学”的评价 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在线提交作业,完成课后作业、评测或提交课程训练报告;也可以通过课程教学平台,利用微博、QQ、微信等工具和教师在线互动;教师可以随时进行学习效果分析,随时监控学生学习过程,对记录随时进行数据导出、作业审阅,对检测和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课后,通过作业的布置与练习,教师轻松进行教学管理,学生及时巩固学习成果。而通过班级空间的资源共享和在线问答,更是实现跨时空的数字化教与学。通过课程学习平台强大的分析功能,通过实践教学综合平台记录与抓取的实践教学课堂各类数据,构建“质量监控与评价平台”(Online),进行“教与学”行为的全过程管理、追溯、质量监控与评价分析,向分管校长、院长、系主任、教师提供不同维度的“教与学”分析数据,实现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量化评价,进而实现改善与提高。
4 “互联网+”模式下计算机类课程教学过程改革
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玩手机、刷微信是课堂上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在很多人一味批评90后不求上进,抵不住现代科技产品的诱惑,甚至采用收手机的办法来应对时,沙洲职业工学院则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和内容需求,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需求端”和“供给侧”两方面协调“共振”[6],促进教师“供给”与学生“需求”的良性互动,变“堵”为“导”,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来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以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路由与交换技术”为例,阐述该课程如何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教学改革。
课前学习 课前通过课程在线学习平台,教师发布任务,学生接收任务;通过有道云/百度云,进行资料整理、在线交流;学生接收任务后,利用PT模拟器复习上一个学习任务,并在PT模拟器中设计本教学单元的网络拓扑图;教师利用Limp实验管理平台进行分组,搭建本教学单元的网络拓扑图,并且初始化真实网络设备,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课中学习 在课上,教师通过Flash图片展示真实的校园楼宇物理位置,利用动画模拟纺织电信楼汇聚层网络内的一个信息节点,访问动力经管楼汇聚层的信息节点所发出的数据包经过的楼群内的网络交换机和传输路径。这样可以对整个校园网络中的接入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和核心层交换机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的层次关系产生清晰、全局的了解。个性化任务要求:为六个小组提供六个不同的单幢楼组合(每组两幢楼)。教师使用PT模拟器打开事先准备好的已经配置完成的本单元的网络拓扑图,演示实际要实现的功能效果(如使用ping命令测试通过);提出三个子任务,逐一分析三个子任务的目标和要求。
在任务实施的时候,利用Limp实验管理平台,轻松搭建复杂真实的实验环境,资源自动化划分,通过广播教学讲解本单元教学任务的知识要点和技能要点;利用动画模拟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的比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重点和难点;使用PT模拟器,使学生充分掌握技能。
使用Limp实验管理平台可以查看各小组的学生设备使用及状态,远程指导学生,为全班或某个小组演示,小组为全班示范;学生可以保存并提交实验结果,教师可以查看实验结果(配置命令)并评分。
利用Limp实验管理平台的旁观功能,挑一个小组进行现场演示(并录屏),并由组长点评,教师做总结;利用学习平台在线考试系统,完成本教学单元知识和技能要点的考核,作为本课程整体考核的一个部分。通过预先录制的真实现场的操作视频和结果,对比本单元模拟操作结果与真实环境的操作配置的共同点和区别,做到虚实结合。
课后学习 利用学习平台进行在线学习,下载资源进行复习和巩固:每个小组在课上完成两栋楼之间的核心层交换机配置的基础上,完成校园内其他大楼之间的核心层交换机的路由配置,提交实验结果到学习平台。完成本单元任务之后,提出新的问题:过滤病毒传播常用的端口,实现重要部门的访问安全控制。从而引入下一任务——核心层交换机的访问控制。
教学评价 由于采用了信息化教学手段,每个学生可以虚拟搭建校园网络环境并进行配置操作,更容易掌握教学难点,节省在真实设备上的搭建和配置时间,并且有效地规避一些错误。
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便捷的网络化手段、个性化的创新特点,满足学生课内外多方面需求,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网络平台,利用自主学习资源,教师只需有限的讲授和引导,缩短课堂教学时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运用动画仿真、模拟设备配置软件,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解决实际网络设备不可操作、网络实训设备不够齐全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实际推广价值。“行行出状元”,学生先后获得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在计算机网络管理大赛中获得“状元”。
5 结束语
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模式的主体需要发生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应该变为灵活的、开放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教学的时间、方法和地点要灵活多變;充分利用 微课、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将知识点碎片化,让教师和学生可以对课程目标进行重构,并且采用面向过程的、全方位的教学监控体系。这些转变不仅有利于课程建设,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对于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以及对于课程的理解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在课前引领学生学习,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上指导学生学习,有效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内化;在课后辅导学生学习,有效促进学生巩固和提升知识。
“互联网+课堂教学”的提出,未来课堂的引入,正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一种尝试,努力实现职业教育的精准供给,向职业教育和学生“供需向相匹配”的方向努力[7]。
参考文献
[1]张旭刚.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维透视:逻辑、内涵、路径及保障[J].职业技术教育,2016(19):8-13.
[2]刘玉颖,陈梅.“供给侧改革”视域下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路径分析[J].职教论坛,2016(11):19-22.
[3]邢蓓蓓,杨现民,李勤生.教育大数据的来源与采集技术[J].现代教育技术,2016(8):14-21.
[4]杨道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之于我国未来职业教育改革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7(2):114-116.
[5]王鑫.“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7(1):92-94.
[6]唐文忠,郑云峰.优化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供给侧改革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6):71-77.
[7]张玲,等.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校创新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1):176-1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