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因素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实施策略
2018-01-30严兆雄
严兆雄
摘 要: 体育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提升道德情操。并且,也在为社会不断地培养专业性人才。高职体育中,情感因素的融入,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提升了教学效果,也体现了情感教学在高职体育中的价值。
关键词: 情感因素;高职体育;实施策略
一、 情感因素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高职教育,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力,在体育教学中,还要树立学生心理素质和个人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体育教学与情感因素的融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让体育教学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目前,我们的体育教学还有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思想保守,缺乏创新
高职体育教育的开展,是要让学生通过户外体育活动,学到必备的体育技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然而,也正因如此,很多教师在体育课程的活动中,将其真正的意义给忽略了,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大多是将课程安排了自由活动,这样一来,的确是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可是,却让体育教育缺少了系统性的训练,这也违背了体育教学的初衷。并且,这也导致了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下滑,限制了高职体育的发展。
(二) 教学内容单调,缺乏实用性
在比较传统的课堂中,大部分教师都是由退役的运动员来担任。他们在以前的训练中,唯一追求就是成绩,因而,训练的过程重复而单一。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如果依然将以前的训练模式沿用下来,便会导致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实用性。作为学生,应该在体育教学的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而实际上,因为缺少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完全依靠自己的想象来开展运动,无法体验其运动的精髓。久而久之,势必影响学生的运动能力,与此同时,也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热情。
(三) 体育学科地位低,量资力量薄弱
无论小学或是大学,体育一直作为减少文化课压力的辅导课程,这就导致其被人边缘化,同时,人们也更加希望孩子能接受热门的专业性的课程,即使是学校对体育教育的进行也存在争议,这便使得很多高职院校不曾投入精力与资本去建设体育团队,如此,便不利于学校的综合发展,也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 情感因素在高职体育中的实施策略
(一) 创新教学思想,发挥情感因素价值
为了能够让情感因素与体育教学在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在教学中,教师势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价值。例如,为了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代入感,可以创设包含情绪的教学环境,这不仅能提高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使其独立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强化了个人的体育素质。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好胜的特点,开展篮球、足球等体育项目,甚至可以模拟比赛的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竞赛中强化运动能力。由此,也可心通过比赛,增进队友间的感情交流,实现体育的精髓,也达到了情感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 营造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
很多时候,学生对于自由活动的热情要远高于参加体育训练的热情,那是因为,体育训练中,学生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课程中融入情感因素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比如个人爱好、身体素质等等,根据学生的体能不同来分配学习内容。在课程中,可以利用风趣的语言,刚柔并济的方式,放下架子,让学生更喜欢自己,这是开展情感教学的关键。这种教学方式,既拉近了学生间以及师生间的情谊,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 培养个性化路线,发挥学习潜能
教师是否能充分地理解情感教育的意义,是高职情感教育的关键所在。情感教育,顾名思义,是借助感情的渲染,发挥情感因素来让学生愿意接受训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存在感,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实际动作掌握不是很好的同学着重指点,让其意识到问题所在,端正学习态度。而对于接受能力较快,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也要给予相应的表扬和鼓励,让其有认同感。可以这么说,细心的交流,是情感教学的重点。只有加强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接受度才可以体现出体育教学的价值。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的融入,可以十分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实践证明,高职教师应该要不断地创新理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优化教学,不断探寻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情感因素为中心,发展体育教育,这样才能真正地提升高职体育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运动精神。
参考文献:
[1]曲晴,黄卉.论情感因素融合并渗透于高职体育教学[J].才智,2016(16):103-104.
[2]刘勇,常生良,史蒂坚,蒋炳宪.体育环境因素对大学生运动快乐感的影响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04):44-47.
[3]付东.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质健康的调查研究及相关性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06):76-79+103.
[4]张旸.高中体育差生的情感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