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 动起来更精彩

2018-01-30韩瑞红

考试周刊 2018年101期
关键词:活动化生活化

韩瑞红

摘 要: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和活动化,就是要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要让数学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学会数学,在活动中促进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只有动起来的数学课堂才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

关键词: 生活化;活动化;充满活力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和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景化和知识系统性的关系,将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处理,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实现数学模型的构建,从而达到知识的吸收与理解,实现正迁移。因此,小学数学课堂在一种“动”的状态中,学生才能真正地呈现出学习的活力,小学数学课程学习的兴趣才被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一、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加深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

生活经历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数学教学要善于利用他们的生活经历,将数学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讓其更容易理解与接受新知识,并能结合切身体验,实现知识的吸收与内化,并达到娴熟与迁移。譬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认识方向》一课时。教材首先从生活常识——太阳从东方出来,确定东方,再根据一年级学过的儿歌“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初识生活中的方向。为进一步掌握方向,我设计了四个活动。

二、 数学教学的活动化,让学生动起来,获得真切体验

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迁移,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创设与数学知识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快乐、自由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同时能对知识有更多的体验与记忆。

《认识方向》一课,设计了“转一转”活动。教师发口令,学生起立按口令做动作:(1)面向北,面向南。(2)面向东,面向西。问:你发现了什么?(3)面向东,面向南,面向西,面向北。再问:你又发现了什么?这一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南和北是一对相反的方向,“东——南——西——北”转了整整一圈。在转完之后,学生对方向有了更深的体验与认识,不仅仅知识东南西北的方向,还能对东西,南北的相对方向有更深的了解。

三、 数学知识在活动中强化,在活动中感受

切身的体验是印象深刻的,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活动的方式能够真切感知知识,并能对知识有更多更新的佳见解与认识,必须要让学生参与进来,游戏活动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的绝佳策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的氛围中思维更加活跃,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在学习《认识方向》时,为了加深对方位的理解,又设计了“我说你做”的环节。先是老师说,学生做。“面向东右手侧平举,说出你指的方向”……“面向南说出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各是什么方向”……再是学生互说互做。最后设计“闭着眼睛说方向”。指定一位学生站到台前,蒙上他的眼睛转几圈,立定后告诉他前面的方向,让他说出其他三个方向。学生同桌之间做这个游戏。

四、 “说一说,做一做”活动对数学知识实现现场检测

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掌握程度的检测,先学后测,是正常教学设计的流程,因此在方位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活动检测学生学习的情况如何,以便对教学进行及时诊断。

譬如教师通过直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方向。说出教室的四周各有什么,操场的四周各有什么,学校的四周各有什么,最后说说你家的四周各有什么。直接检测出学生的方位学习情况,同时还可以设计游戏“找朋友”。能够判断学生方位知识的灵活应用情况。笔者精心设计了一个迷宫课件,用小蜜蜂头像代表“勤劳”、小猴子代表“聪明机智”、小狗代表“勇敢”、书本代表“知识”……先让学生按照老师纸条上的路线去走迷宫,学生找到什么就奖励一个动物头饰,学生情绪很高,都愿意试一试。老师趁机谈话:“还有一个朋友没找到,猜一猜他在哪里,怎样找到他?”学生纷纷猜测、设置路线,老师指名学生按自己的设计去找,连续几次找不到,老师适时出示路线,“向南2格,向东3格,再向北5格,向西6格,”终于找到了一本厚厚的标有“知识”的书本,学生齐声欢呼。教师总结:“如果我们能以勤劳踏实、聪明机智做朋友,最后一定能学到很多知识,希望同学们能跟知识做个好朋友。”

五、 总结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和活动化,就是要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本堂课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转一转”这一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南和北是一对相反的方向,东和西是一对相反的方向,“东——南——西——北”转了整整一圈。初步建立起方位的概念。“我说你做”这一活动在初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关系的基础上,让学生从已知的一个方向来确定另一个方向,到确定一个方向来判定其他三个方向,进一步明确了四个方向之间的关系。“说说生活中的方向”从学生身边说起、从熟知的环境说起,学以致用,水到渠成。做“找朋友游戏”这一活动把课堂推向又一个高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给本节课画上了完满的句号。以上几个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方向,应用方向,迎合了小学生天性好动,表现欲较强的特点。同时,四个环节如同“蒙太奇”结构一般,环环紧扣学生的心弦,他们个个兴趣盎然,全身心投入,人人俨然成了小演员,在表演中、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方向,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要让数学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学会数学。上述课例中,我顺应了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引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在体验生活中感悟方向,在感悟方向中提升辨别水平。整堂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每个环节都让学生“动”起来,气氛“活”起来,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让每个学生不是精彩地“演”数学,而是踏踏实实地“做”数学,感悟数学的真谛。应运而生的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活力的、精彩的数学课堂。

时代呼唤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只有动起来的数学课堂才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1]吴小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5(12):62-64.

猜你喜欢

活动化生活化
初中写作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生活化练笔为小学生写作插上翅膀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活动化的设计
活动化教学
构建活动化的低年级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