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 让阅读教学满足学生“内需”

2018-01-30蔡小莹

考试周刊 2018年101期
关键词:内需以生为本阅读

蔡小莹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生本化教学理念打造小学语文高效的阅读课堂。通过采用生本化理念来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并提升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满足学生的内需。本文围绕如何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进行阐述,旨在让阅读进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以生为本;阅读;教学;内需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阅读是学生提高自身素养、积累文学底蕴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把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做好。帮助学生从小就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用阅读丰富自己的内涵。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秉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入把握文本主旨,积极与他人进行对话,对文章内涵进行深入探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思想交流的效果,深化对文章的感悟。

一、 关注动态生成,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根据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要求,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并尊重每位学生的独特个性,构建出学生可以广泛地发扬自身个性的平台,让学生在一个尊重个性存在、允许思维多样化、鼓励发出不同声音的环境里学习,唯有如此,才能完完全全地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精神,让学生获得一个能够自由发展的空间。特别是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更应当多多关注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见解,从而尊重学生的思维独特性,促使他们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在遇到学生有不同意见的情况时,教师不要直接加以否决,而应当认真地加以分析。学生每一次的独特发声,都能够擦出创造力的火花,同时也能够促进动态课堂的生成。例如,在教学《怀素写字》这一课文中,第三自然段就是“以生为本”的阅读教学的体现,教师要求学生组织语言把自己对这一自然段的读后感加以描述,让学生通过自己和文章最自然、最原始的接触后产生的感受,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不是机械地按照固定的标准去思考问题。这样就造就了一个灵活的动态课堂,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

二、 引领品读体味,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

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往往没有获得足够的阅读机会,他们难以拥有理想的阅读时间来增加自己的阅读量,这样一来,想保证他们的阅读质量也就无从谈起了。对于教师而言,要想从根本上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就应该把阅读的自主权彻底交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尽情地阅读,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读书,读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好书。而教师最需要做好的工作,就是教会他们正确的读书方法,如分角色读、默读、齐读、对读等,让他们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来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从而读出质量,读出品味,保持对读书的兴趣和信心。例如,教学《他的红圈圈最多》时,教师安排了三种不同的读书方式,让学生逐一实行:(1)自读。学生自行进行初步阅读,重点寻找文章的主旨内容。(2)轮读。安排几位学生朗读不同的自然段,并观察他们对文本的了解程度。(3)试读。要求学生揣摩文章的情感,并尝试将情感带入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4)议读。一边阅读一边议论,探究课文是如何讲述邓小平爷爷认真刻苦学习的,并思考怎样学习邓爷爷的这种精神的。(5)学生找课文中有哪些关联词,并在阅读中加以比较。

三、 自主阅读,激发学生阅读中创造性

在传统学模式中,课堂永远是教师的课堂,以教师的一言一行为主导,学生要做的只是认真听讲、记好笔记。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过于单调、乏味,而且学生的学习性质是被动、机械的,他们只是一台学习的机器,教师让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缺乏应有的学习主动性,更缺乏师生之间必要的交流。尤其是对于阅读教学而言,师生之间的交流显得更加重要,在读完一篇文章后,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读后感,否则便谈不上取得了效果。不仅如此,如果缺乏必要的交流,时间久了后,学生的主动性也会逐渐萎靡,逐渐丧失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倡导自主阅读,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拓宽他们的阅读面,培养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例如,在学习《北风和小鱼》时,有的学生善于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大多数学生都会得出北风是邪恶的、坏的,小鱼是勇敢的、好的。在他们的眼中,一个人包括动物、植物等等不是坏的就是好的。一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都是些单纯的孩子。真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个故事在不同的人读过之后应该产生不同的想法教师便意识到学生不仅认真地研读了课文,而且还可能产生创新的火苗,于是就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激发他们在阅读中的创造性。

四、 以生为本,不断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课外阅读是提升阅读教学层次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多阅读课外書籍,广泛地涉猎不同类型的优良作品,通过课外阅读来增长自己的见识,积累深厚的文化内涵,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学生在课余时间大量地进行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增加词汇量,而且还能够优化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遣词造句、语言组织方面更上一层楼,提高自己的语言与文字功底。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文学的独特魅力,用阅读来熏陶自己的灵魂。例如,教师可以把易于理解的文章以讲故事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在讲故事的氛围中增强阅读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安排高质量的读书活动,为学生的读书成果提供一个展示、检验的平台,从而让学生从中获得满足感与认同感,同时也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检查和总结,不断巩固自己的读书成果,有动力去阅读更多的书籍,不断拓宽阅读面。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要以满足学生内需为核心任务,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实自己的思想内涵,提高核心素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靠教师进行巧妙的引导,让他们在阅读中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用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来增强自己的人文内涵,不断积累优秀的语言和文字功底,提升自己的阅读境界。

参考文献:

[1]王永成.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

[2]王文.实现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措施探讨[J].新课程,2015(12).

[3]丁凤秀.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快乐阅读,2015(06).

猜你喜欢

内需以生为本阅读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中国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仍有欠缺
供给侧改革下高等教育隐忧
内需与外需的动态关系——来自中国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