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蜂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018-01-30赵红霞黄文忠张学锋陈华生罗岳雄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养蜂业蜜源蜂产品

赵红霞,黄文忠,张学锋,陈华生,罗岳雄

(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 广东省动物保护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公共实验室, 广州 510260 )

0 引言

广东省养蜂历史悠久、气候温和、蜜粉源植物丰富、养蜂条件得天独厚。广东省以饲养中蜂为主,蜂群数达到93万群,饲养中蜂群数量居全国之首; 另外科研单位、高校、企业等合力促进了养蜂业的发展,开展相关的培训及技术指导,促进良性的快速发展。

广东省是蜂产品消费大省,制药和饮料生产都需要大量的蜂蜜作为原料,而且广东人更有直接食用天然蜂蜜的传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蜂蜜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养蜂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目前,广东省蜂产品主要以蜂农自产自销为主,销售渠道狭隘,进一步限制了规模的扩大与产业化。此外,以蜜蜂文化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拓展了蜂产业的发展空间。

1 广东省蜂业发展资源状况

1.1 自然条件

广东省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部,全境陆地范围为北纬20°09′~25°31′,东经109°45′~117°20′,广东省地处热带、亚热带区域,南北距离660km,跨越了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3个气候区,土地总面积17.8万km2,地势北高南低,海陆兼备,地貌类型复杂,海岸曲折,港湾众多,沿海滩涂丰富。大陆岸线3 368.1km,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全省沿海共有面积500m2以上的大小岛屿759个,约占全省土地面积0.9%。广东省地貌类型中,丘陵山地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2.43%,陆地水域占0.88%,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1]。

1.2 蜜源植物

可供蜜蜂采集的蜜源植物超过180多种,一年四季,花开不断,春、夏、冬三季蜜源丰富,秋季蜜源较缺乏,一年有3个主要流蜜期,即春天的荔枝龙眼、夏天的山乌桕、冬天的鸭脚木和柃属植物。四季蜜源占有量分别为春季蜜源占30%,夏季蜜源占20%,秋季蜜源占10%以下,冬季蜜源占40%以上; 秋季仅是一些辅助蜜源。此外,在全省还有大面积的水稻,在雷州半岛有大面积的桉树林以及一定面积的橡胶林和椰子树,在粤北山区有少量的油菜。在全省各地还有一些人工种植的绿化花木等[2]。

1.3 蜂种资源

广东省养蜂历史悠久,但过去都是沿用旧式的饲养方法,饲养我国土生土长的中华蜜蜂(Apisceranacerana),蜂群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产量很低。直到21世纪初引进西方蜜蜂(ApismelliferaLinnaeus)后,才对中华蜜蜂进行活框式的改良饲养。把中华蜜蜂和西方蜜蜂进行多年的饲养比较,发现中华蜜蜂比西方蜜蜂更能适应广东省的自然条件,因此,广东省形成以饲养中华蜜蜂为主、西方蜜蜂为辅的养蜂业[3-4]。广东所饲养的中华蜜蜂属于华南中蜂类型,工蜂为黄黑相间(图1); 蜂王基本呈黑灰色,腹节有灰黄色环带(图2); 雄蜂呈黑色(图3); 此外,其他蜜蜂主要形态特征见表1。华南中蜂具有嗅觉灵敏、善于利用零星蜜源、消耗饲料少及抗囊状幼虫病和巢虫的生物学特性,其缺点是分蜂性强、盗性强。

图1 华南中蜂工蜂 图2 华南中蜂蜂王 图3 华南中蜂雄蜂注:图1~3 引自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地方品种图册

表1 华南中蜂主要形态指标

样本数量(只)喙长(mm)前翅长(mm)前翅宽(mm)肘脉指数3+4腹节背板总长(mm)3004.99±0.688.34±0.102.90±0.063.58±0.344.04±0.107 注:2006年7月由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原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测定,引自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地方品种图册

2 广东省蜂产业的现状

2.1 蜂群

广东省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优异的农业生态环境及良好的生态农业发展基础,为广东省发展养蜂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基础环境。目前,广东省粤北、粤西、粤东及广州地区均养殖蜜蜂,全省蜂群总数达97.1万群,其中华蜜蜂蜂群数为93万群,意蜂蜂群数为4.1万群。各地级市饲养蜂群不等,龙门、梅州、茂名等地的饲养量大(表2)。中华蜜蜂主要分布在山区,如惠州龙门、梅州蕉岭地区,以定地饲养为主,小部分也存在“定地+小转地”的饲养方式; 意蜂主要分布在粤东地区,以转地饲养为主,“定地+小转地”饲养方式为辅[3]。

表2 广东省蜜蜂蜂群数量核查(省级汇总)

地区养蜂户数量(户)总蜂群数量(群)东方蜜蜂数量(群)西方蜜蜂数量(群)地区养蜂户数量(户)总蜂群数量(群)东方蜜蜂数量(群)西方蜜蜂数量(群)广州市123087.80.2清远市10007.57.50深圳市1501.00.950.05揭阳市7004.34.00.3汕头市25021.50.5韶关市50032.80.2珠海市200.10.10阳西市40032.70.3东莞800.80.80佛山市25021.70.3惠州市155012.612.00汕尾市80065.50.5梅州市150011.511.00.5中山市1001.00.80.2茂名市140011.010.50.5河源市14008.88.80湛江市6004.54.20.3肇庆市13008.58.50云浮市2001.510.5小计645044.142.61.8小计698053.050.452.55合计1343097.493.054.35

2.2 从业人员

2016年6月,龙门、英德、蕉岭的养蜂培训人数为353人,其中管理服务等人员20人,蜂农333人, 20~30岁之间的人数为15人, 30~40岁之间的人数为34人, 40~50岁之间的人数为42人, 50~60岁之间的人数为171人, 60~70岁之间的人数为61人, 70岁以上的人数为10人。养蜂人员年龄老龄化严重,后继无人的现象尤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3个:(1)养蜂条件相对恶劣,年轻人不能忍受艰苦的生活条件; (2)养蜂先决条件是充足的蜜粉源,养蜂人员居住在远离市区的山区,年轻人无法接受这种生活生存方式; (3)养蜂人员的收入不固定,受蜜粉源、养蜂技术、蜂产品市场行情等的影响[5]。

2.3 蜂产品

蜂产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目前,广东蜂产品公司有上百家,最具代表性的是广州宝生园蜂产品公司,主要从事蜂产品加工生产、科研和贸易的企业。宝生园的前身是广州北京路宝生园蜂产品店,是到目前为止差不多有8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蜂蜜店。宝生园在海内外蜂产品行业中有较高知名度和极好的信誉,拥有一座现代化的蜂产品厂,具有实体店和网络销售的平台支撑。广东广昆园蜂业有限公司是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下属的公司,集科研与生产于一体的企业,坚持以最优的产品品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地跟进最新的检测技术及方法,从原料到成品追溯蜂产品,提供优质的蜂产品。

广东省蜂蜜产量达到2万t,主要蜜种有荔枝蜜、龙眼蜜、山乌桕、桉树、冬蜜等。广东省是蜂产品的消费大省,蜂蜜作为全省主要的销售产品,每年需要达到2.3万~2.5万t(广东省养蜂学会提供的调查数据),由于消费者及其市场的需求,需要从外省调入2 000~3 000t不同的花种蜜作为补充,如槐花蜜、椴树蜜、枣花蜜、荆条蜜等蜜种。蜂王浆、蜂花粉、蜂胶也基本从外省调入[6]。

广东省养蜂规模化小且养蜂户分散,生产管理粗放,未能形成集约化、产业化规模效应等特点。此外,销售渠道狭隘也限制规模的进一步扩展,给蜂产品行业企业收购、加工、销售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同时也给蜂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带来很大的隐患。因此,广东省养蜂业需要经过适当的引导和管理,促进良性的发展。

广东省作为蜂产品消费大省,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并且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2.4 科研技术

目前,广东省蜂业科研技术主要集中在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原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简称省生物所)。隶属于广东省科学院,是极具华南地区特色、从事生物资源研发的公益一类研究机构,开展相关的技术指导、产品开发、授粉应用、蜂机具的改造等工作。省生物所自1958年建所以来,一直具有专门从事蜜蜂研究的团队,对中华蜜蜂的饲养管理、蜂箱改造、蜂机具改进、病虫害防控、蜂产品开发及深加工等均有深入的研究,并发表相关的文章及其书籍; 同时,培训一批掌握现代养蜂理论知识,并且深入生产一线的专业人才队伍; 另外,省生物所密切联系国内外的行业专家,针对养蜂业遇到的瓶颈进行沟通、交流、学习; 并且每年定期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授课和技术指导。由于该省缺乏专门的监管负责的主管部门面对蜜蜂突发事件或放蜂过程中的纠纷。省生物所肩负起应对蜜蜂突发事件及放蜂纠纷的重任,因此,该省养蜂业的发展离不开省生物所的付出。

2.5 技术组织和技术传播模式

1980年3月24日,广东省养蜂学会成立,挂靠在农业厅, 2011年之后挂靠在理事长所在单位,由农业厅畜牧处相关人员担任秘书长,学会基本上每年不定期召开至少2次会议,总结养蜂生产经验,通报当年的蜂产品市场行情及该省蜂产品的情况,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及组织培训等相关活动。随着现代通讯的飞速发展,省养蜂学会也建立起网站、QQ群、微信群等现代交流平台,方便交流行业信息、养蜂技术、病害防治及其他应急事件等。省养蜂学会与省生物所相关人员每年不定期深入养蜂一线,尤其粤西北的山区,调查当年蜜粉源、饲养情况及蜂农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遇到的难题,逐一针对性地解决。省养蜂学会与省生物所在该省各地共同举办现场培训及技术指导,并且举办养蜂工职业资格考试(初级和中级),考试现场出现父子、夫妻、兄弟等一起参加的奇观,更加说明养蜂深受山区农户的欢迎。

3 趋势

发展养蜂生产,是一项大有作为的生产项目。

由于养蜂业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于一体,不与种植业争地、争肥、争水,也不与养殖业争饲料,更不会污染环境,而且对维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强化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故被誉为“甜蜜的空中产业”。

从政策角度看,为加强养蜂业管理,维护养蜂者合法权益, 2011年农业部组织制定并印发了《养蜂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农业部负责全国养蜂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养蜂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养蜂管理工作[7]。

加大机械化养蜂的支持力度[8], 2012年国家将养蜂专用平台(含蜜蜂踏板、蜂箱保湿装置、蜜蜂饲喂装置、电动摇蜜机、电动取浆器、花粉干燥箱)纳入了农机购置补贴范围。2013年共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21.8 万元,补贴养蜂机具1 762台(套)。

为了保护利用蜜粉源植物,推广蜜蜂授粉和绿色防控技术,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养蜂业和种植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业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蜜蜂授粉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9],取得了积极成效,并且制定印发《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增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方案》。

从项目支持力度, 2009年1月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为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依托单位,联合全国从事蜜蜂研究的高校、研究所、相关研究机构,共同承担“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项目工作,逐步推动养蜂业的小产业实现大飞跃的发展。自2011年建立蜂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以来,试验站担负起解决该省养蜂业亟需解决问题的责任,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全省饲养的蜂群数翻倍,饲养技术逐步提高、病虫害极少发生等,养蜂业得以长足的发展。

从社会效益角度,该省饲养中华蜜蜂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尤其针对山区农户,足不出户、人不离家、房前屋后的饲养蜜蜂,不仅带动山区农户脱贫致富,而且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从经济效益角度,山区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经济相对落后,但山区有着丰富的蜜源植物资源,山区农户可利用当地蜜源植物资源,饲养蜜蜂不仅采集外界自然环境的蜜粉源植物,而且可为一些大棚或人工种植的果蔬类授粉,增加果品品质和提高产量。 因此养蜂业是一项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的养殖业,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从生态效益角度,受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自然界中野生授粉昆虫的数量大量减少,家养蜜蜂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更加突出。蜜蜂是自然界最主要的授粉昆虫,因为蜜蜂授粉能够帮助野生植物顺利繁衍、修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蜜蜂在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方面做出的生态贡献远远大于为农作物授粉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总之,蜜蜂授粉在生态系统平衡维护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0-11]。

从蜂产业相关的企业角度,以宝生园和广昆园为首的蜂产品企业坚持“科技兴企”战略,依靠科技创新促发展,具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及其雄厚的科研力量,并与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开展相关的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不仅有利于创立该省名优名牌,而且为推动该省蜂产品走向国内及走出国门,奠定了良好的平台。

从经营模式角度,大部分蜜蜂养殖户对新技术、新标准的认知及接受能力较弱,对专业化、标准版的生产重视程度不够,各个蜂场间饲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产品质量不一。 同时,蜂产品市场比较混乱,无法保证蜂农及其企业的根本利益[12-13]。因此,积极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是推进蜂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并且积极构建“协会+企业+合作社+基地+蜂农”五级管理体系,把蜂农、合作社和加工企业连接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形成市场带加工、加工连基地、基地促蜂农的高效产业链,并且形成了可追溯的产业链,保证产品原料和成品质量。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以蜜蜂文化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14-15],打造了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标本馆蜜蜂科普基地、白云山蜜蜂王国、中山蜜蜂博物馆、深圳西荔果园蜜蜂世界等一批农业休闲观光园,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体验。今后,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蜜蜂文化、认知及其认养等一体的休闲旅游,拓展蜂产业的发展。

[1] 李会萍,钟俊波,李泽,等.广东粤北山区蜂业发展现状调研与对策建议.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 23(8): 178~182

[2] 张学锋, 罗岳雄,梁正之.广东蜜源概况及蜜蜂授粉现状.中国养蜂,2004, 55(1): 13~14

[3] 罗岳雄, 张学峰,陈华生,等.新形势下中蜂在养蜂业中的作用.中国养蜂,2003, 54(4): 28

[4] 罗岳雄. 广东中蜂规模化饲养的思考.中国蜂业,2010, 22~24

[5] 罗岳雄, 刁青云,颜志立.我国第一线养蜂人员年龄构成再调查.蜜蜂杂志, 2014,(3): 13~15

[6] 潘小燕, 吴岗.也谈近年广东省蜂产品市场营销.蜜蜂杂志,2000, 11: 22~24

[7] 席桂萍. 中国养蜂业国内支持政策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

[8] 余艳锋, 赵芝俊,邓仁根.江西典型区域中蜂养殖收益对比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 33(6): 96~100

[9] 谢文闻, 吴杰,刁青云.我国蜂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战略探讨.安徽农业科学, 2013, 41(12): 5392~5394

[10]安建东, 陈文锋.全球农作物蜜蜂授粉概况.中国农学通报,2011, 27(1): 374~382

[11]郑火青, 胡福良.蜜蜂——新兴的模式生物.昆虫学报,2009, 52(2): 210~215

[12]李海燕, 刘凤彦,郝运坡,等.北京市养蜂业发展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11, 8: 19~24

[13]王彪, 李勇,雷耀鹏,等.宁夏蜂业现状及发展思路.中国蜂业,2015, 3(66): 52~57

[14]毛小报, 李文,徐红玳,等.浙江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浙江农业科学,2015, 56(3): 293~296

[15]邓仁根, 赵芝俊,余艳锋.江西省蜂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 31(4): 54~57

猜你喜欢

养蜂业蜜源蜂产品
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增强蜂产品科普宣传工作有效性
林下拓蜜源 蜂业上台阶
鄂西武陵山区五峰县及周边主要木本蜜源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策略
蜂产品认知与消费行为调查研究
蜂产品科普比蜂产品销售更重要
湖北省将蜂产品纳入农商互联重点支持农产品范围
指示蜜源的导蜜鸟
对绍兴市柯桥区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蜜蜂采花蜜
农户家庭养蜂生产行为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