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都梅州市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分析及规划*
2018-01-30刘少坤阳树英
刘少坤,阳树英,饶 远
(1.钦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西钦州 535011, 2.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生态学系,长沙 410128)
0 引言
梅州市是革命苏区,也是全球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素有“世界客都”之誉,其境内观光休闲农业旅游自然资源丰富。统筹做好梅州市休闲农业全域旅游,是推动梅州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从已有的相关研究看,针对“天下客都”梅州市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相关研究较少,结合客家文化的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研究具有区域的典型性和实用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城镇化背景下开展此项目的研究具有紧迫性。
1 梅州市观光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优势分析
1.1 区位优势分析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粤东地区,北邻福建、江西,西连河源,南与潮汕地区相连。下辖梅江区、兴宁市、梅县、五华县、丰顺县、大埔县、平远县、蕉岭县1区1市6县,是客家人最主要的聚居地和集散中心,此为其地理区位优势。已建成的广梅汕铁路、梅坎铁路、梅河高速、兴华高速,以及即将建成的梅州到惠州高速铁路,使梅州连接珠三角、长三角两大经济圈成为可能。加上扩建后通航至国内40多个城市的机场,形成了梅州市的立体交通网络,此为其交通区位优势。
1.2 客源市场优势分析
广东省是旅游客源的大省,粤北地区和珠三角边缘地带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与珠三角的人文资源形成了良好的互补; 梅州市以南是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尤其是广州、深圳等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高,旅游已成为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文化”与“广府文化”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他们极具吸引力,使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梅州旅游最大、最稳定的客源市场。
此外,梅州旅居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330多万人,遍布世界70多个国家与地区,每年都有大量的华侨回梅州市探亲旅游。据英国BBC 电台估计,目前全球客家人约1.2 亿人,海外超过2 000万人,港澳台约700 万人,广东拥有全世界约1/8的客家人,客家人历来具有寻根敬祖传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客家人,都是梅州旅游潜在的巨大客源市场。
1.3 自然环境资源的优势分析
梅州市以北的赣州和龙岩地理区域相连,文化相通,经济往来频繁,共同构成了一个客家文化聚集区。梅州市以南珠江三角洲平原生产力强,有广州、深圳和香港; 潮汕平原土地肥沃、农产丰富,是潮汕社会经济的核心区域。
梅州市地处五岭山脉以南,日照、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21℃。丘陵山地多,表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格局。最高峰铜鼓嶂海拔1 560m,为粤东第一高峰; 境内有48 个自然保护区和60个森林公园,尤其拥有以阴那山、天柱山等代表的花岗岩、变质岩山地旅游景观和丹霞山地景观,这些都是梅州市独特的观光休闲生态旅游自然资源。
1.4 社会经济资源优势
梅州市是一个内需旺盛的消费市场,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市,活跃农村市场是进一步启动梅州市消费市场的关键所在。现已形成烟草、电力、建材、矿业、陶瓷、电子信息、机电制造等优势产业,正在全力培育发展新型特色工业、旅游先锋产业、精致高效农业、特色文化产业、健康养生产业和现代物流业等绿色现代产业,具有投资环境的优势。
梅州市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丰富,环境质量优良,农业生物资源丰富,而且以发展特色农业、旅游农业和生态农业为主要方向,全市各级农业龙头企业268家,农业总产值253.8亿元,年增超过4.8%; 梅州金柚和平远脐橙在广东省优质柑橘评比活动中获得金质奖,此为物产和物资供应条件的优势。
梅州市制定了扶持观光休闲旅游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建成了一批休闲观光旅游项目,荣获了“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光荣称号。叶剑英纪念馆和客家公园、东山教育基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广东客家博物馆已经升级为“世界客家博物馆”,此为基础设施条件的优势。
梅州“世界客都·文化梅州”品牌已经形成,客家话为主要语言。在区内有很多古朴的客家民居,包括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土围楼、四角楼等,梅州客家围龙屋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梅县客家山歌、大埔县花环龙、丰顺县埔寨镇火龙艺术之乡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客家山歌是梅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东汉剧是客家文化结合广东文化的产物,也称为“外江戏”“兴梅汉戏”。此为社会文化条件的优势。
从2015年产业用工需求分析,呈现“二三一”的产业用工结构,第三产业用工需求同比有所增加; 从产业分组看,第三产业需求达73万人次,占需求总量的39.37%。产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化、科学化。此为劳动力资源的优势。
2 梅州市观光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劣势分析
梅州市第二、三产业比重在三大产业中所占比重偏低; 在第二、三产业中,梅州市旅游平均行业成本高而利润过低,产业规模不大,旅游经济总量偏小,产业链条不长,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牵动和贡献率偏低; 旅游景点多、旅游参与性内容少; 旅游资源开发与“世界客都”的长线品牌结合不紧密,开发深度不够,客家文化特色不够鲜明。其观光休闲生态农业资源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客源市场的劣势
梅州市客源市场虽然庞大,但基本上属于潜在的旅游市场,一方面因为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企业促销力度不够,缺乏针对细分目标市场的促销策略; 另一方面,距离较远,对大珠三角周末休闲度假市场缺乏竞争力。而湖南郴州和莽山是梅州市客源市场强烈的竞争对手。郴州市东邻江西,南接广东,是粤港澳沿海地区传承内地的“后花园”[1]。
2.2 劳动力资源的劣势
从近年全市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统计数据来看,劳动力供求矛盾依然存在,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梅州市城乡总劳动力有242.66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有183.47万人,占总劳动力的75.61%; 城镇劳动力有59.19万人,占总劳动力的24.39%。梅州市企业缺工现象严重。
农村劳动力仍是主力军,文化水平整体偏低。在所有求职人员中,本市农村人员占求职总量的57.42%。文化素质结构上,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占了13.6%,仍以中等教育水平居多,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仅占总求职者的16.40%。
在技能人才总量中,人才主要分布在第三产业,而且技能人才的结构也不合理,具有副高以上或者高级技工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专业技能资格的人才分别只占技能人才总量的0.24%和1.23%。
2.3 “客家文化”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在旅游定位上,“客家文化”资源一直都是梅州的内涵和底蕴。“客家文化”资源如何转向旅游资源,一直都是梅州的重大课题[2]。长期以来对外宣传“世界客都·文化梅州”,但梅州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脱节,没有体现客家文化的独特性。其原因一是对客家文化的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二是有关旅游业与客家文化资源各部门缺乏沟通;三是尚未找到客家文化资源与梅州旅游业的最佳结合点,客家文化旅游发展缺乏严密的科学论证和总体规划。
3 梅州市观光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1 面临的机遇
观光休闲生态农业的系统开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3]。观光休闲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和旅游两个资源优势的融合和发挥,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延长农业产业链并提高农业产业质量,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一个快捷途径[4]。观光休闲生态农业集知识性、技术性、环保性等智能产业的特点,带动与农业、旅游相关的产业发展。
(1)梅州市观光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将推动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梅州市政府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客家文化与旅游经济结合起来,拟建成以世界客都为绿色休闲度假主题的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绿色、低碳生态经济已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主流,回归自然、回归生态的绿色旅游潮流为山区观光休闲旅游产业的系统开发提供了难得的契机[5]。
(2)梅州市观光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将实现人力资源供求有效对接。梅州市观光休闲生态农业的系统开发要求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以满足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尤其是要增加投入,提高人力资本的知识和素质,形成不同层次的技能技术水平的商业、服务业人员,环保专业人才及旅游业和农业管理人才,使人力资源供给在数量、结构和质量上符合梅州市观光休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本。
3.2 面临的挑战
湖南郴州旅游已由过去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体验参与等多样化复合型转变[6]。从2010年开始,连续3年开展“旅游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建设总投资200亿元的旅游项目100个,已形成了生态休闲旅游带、漂流探险旅游带、风景名胜区、健身旅游带; 形成以湘南起义纪念馆等为标志的“红色旅游”品牌,每年都能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
江西休闲观光已经成为主要节庆活动的主角,如红色旅游博览会、婺源乡村文化旅游节、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龙虎山道教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旅游庆典活动,大力打造了文化山水游、度假休闲游、红色体验游、绿色生态游、陶瓷艺术游、宗教朝觐游、客家风情游、油菜花游等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充分展现江西旅游市场和休闲观光农业的喜人局面[7]。湖南郴州和江西都将是梅州客源市场强烈的竞争对手。
利用SWOT分析法将与梅州市休闲农业资源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梳理加以全面、系统、准确的分析,可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问题和结论,针对结论制定出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表1),有助于开发和培育梅州市潜在的旅游市场,也可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表1 梅州市休闲农业旅游发展SWOT分析矩阵
S—优势W—劣势O—机遇SO—战略(1)区位优势(1)客源市场的劣势,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企业促销力度不够(1)政策机遇(1)打造旅游新产业(2)客源市场优势,客家人集聚地(2)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相对滞后(2)旅游业转型机遇(2)创建生态旅游基地(3)自然环境资源的优势(3)劳动力资源的劣势(3)开发多层次旅游产品(4)社会经济资源(4)“客家文化”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5)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相对滞后WO—战略T—挑战ST—战略WT—战略(1)加大宣传力度,打造旅游形象和品牌(1)湖南郴州和江西周边地区同类旅游产品、竞争威胁(1)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1)制定旅游发展规划(2)全力提高管理水平(2)旅游消费需求与产品创新的挑战(2)扩大客源市场(2)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的错位发展(3)完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3)管理水平方面的挑战(3)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3)区域联合(4)加大保护力度(4)统筹城乡发展
4 梅州市观光休闲农业旅游的系统规划
需按照全域旅游的视角,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系统布局、提升城市旅游品牌影响力、强化旅游公共服务职能,从观光为主,到观光、休闲复合发展,从顶层设计进行战略布局。
4.1 规划目标
观光休闲生态农业应具有观光旅游,农业高效,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的功能[8]; 它将推进自然—人文—市场一体化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促进农游结合,达到自然—文化—科技和旅游—农业—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目标[9]。做到旅游运营全域化、旅游产品时尚化、旅游服务品质化、旅游主体市场化、客都文化产品化、养生品牌产业化、乡村旅游品牌化。
4.2 规划原则
梅州观光休闲生态农业要充分体现生产性与市场性,观赏性与参与性、文化性与娱乐性、高效性和生态性结合的原则。反映活动对象的独特性,即“古、始、真、土”[10]、主体行为的参与性、文化层次的高品位性、旅游经营的高效益和低风险性以及时空结构的分散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4.3 功能系统设计
梅州市观光休闲生态旅游的系统规划要以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为基础,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农业科技和“客家”文化为重点,将农业种植、农艺景观、“客家”新农村建设和观光、休闲、度假、娱乐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客家”田野旅游景观,使之与梅州市区的旅游景点相配合,成为城市居民丰富农业知识、体验农业生产劳动、享用农业成果、参与“客家”民俗活动以及休闲健身的理想场所。旅游功能系统规划内容包括确定功能类型及建立旅游产品规划两方面的工作。
根据梅州市观光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分为以下功能区(图1)。
图1 梅州市旅游资源功能区划
(1)观光休闲康养功能区:把农业园区建设成为科技示范平台、种子种苗生产基地、休闲农业观光基地、产业带动载体,增强农业园区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辐射带动功能。把健康健身与观赏旅游相结合,如居民参与种树、种花、种草,达到健康健身功能,强化疗养作用。围绕“世界长寿乡”“国家公园”的品牌与资源,打造蕉岭县、平远县休闲产业典范区、国内著名科技养生中心。
(2)客家文化体验功能区:把古今“客家”文化包括农耕文明、农业科技、有关文学作品、传记、典故及历史、特色建筑打造成旅游品牌,把“客家”山歌和舞蹈等游乐、文娱表演等游乐运动项目与欣赏湖光山色、农家特色相结合。在梅县区、大埔县,围绕客家文化发祥地资源及“国际慢城”品牌,打造全球客家人的精神家园。
(3)旅游购物功能区:把旅游购物与绿色食品生产相结合,建立采摘、选购系列农产品如葡萄园、蔬菜园、林果园、花卉园、中草药园、生态农业观赏基地和研究园、“三高”农业试验示范基地、采摘农园等。在五华县、兴宁市、丰顺县,依托足球资源、温泉资源优势、生态资源优势,打造以度假、户外运动为主题的集聚区。
按照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特点,开发旅游产品如下:
(1)森林生态系列:在凤凰山、项山、阴那山境内48个自然保护区和60个森林公园建立原始次生林徒步健身区; 以阴那山、天柱山、七目嶂、王寿山为代表的花岗岩、变质岩山地建立旅游景观观赏区和畜禽狩猎区,可设计养殖场、牧场、狩猎场、宠物斗玩中心等; 五指石、南台山建立丹霞山地景观观赏区。
(2)生态鱼塘垂钓系列:主要包括鳡鱼水产养殖基地及各类富挑战性的垂钓园、果基鱼塘、花基鱼塘、珍稀水产观赏馆、鱼鹰捕鱼、渔船驾驶中心、水产品品尝中心。
(3)生态工业系列:主要包括葡萄酒生产品尝园、蔬菜果品加工园、水产品加工园、蛋奶制品加工园、编织工艺制作坊、香料植物DIY加工坊等。
(4)水乡游乐系列:主要包括水上野营基地、滨江浴场、沙滩球场、特种滑水、滑沙、漂流、横渡、环江堤漫游、龙舟赛等。
(5)“客家”民俗系列:主要包括“客家”民俗一条街、“客家”生态民俗、“客家”农耕文化景观、“客家”风味小吃、“客家”文化节庆活动。
(6)保健休闲系列:主要包括生态农业休养地、森林避暑胜地、青少年休闲农场、度假夏令营和留学教育基地、中老年休闲大学、绿色校园、保健避暑度假村。
(7)绿色商贸和绿色营销系列:主要包括金柚节、绿色导游服务、生态餐饮服务、绿色交通服务、新鲜生态农产品购销中心、“客家”特色旅游商品与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小商品购物点。
(8)农业主题园系列:可以规划形成观光生态农庄、“客家”民俗景观园、“客家”围龙屋、梅州影视城景观园、梅州特色动植物景观园、梅州主题游乐园和微缩景观园等系列。突出梅州“客家”农村特色,使保留下来的田间作物成为梅州市旅游的景观资源。营造山、水、田、村共融共生的梅州观光休闲生态农业。
5 结语
未来梅州旅游发展需从“搭框架”阶段进入到“精装修”阶段,注重存量产品的优化升级、城市风貌的系统更新、休闲韵味的全面营造及相关产业的跨界融合。梅州旅游产业需强化传统旅游产业要素的丰富性、精致度,同时,需大力培育前卫先锋的旅游新业态,推动梅州从传统旅游城市升级为充满时尚气息的休闲度假城市。
[1] 吴必虎. 区域旅游规划原理.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
[2] 陈义彬. 梅州客家文化的旅游开发.经济地理.2008, 28(6): 1073~1076
[3] 丘国锋, 江金波等.梅州市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 2000
[4] 王宗魁. 旅游规划与开发.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2
[5] 肖笃宁, 杨桂华.生态旅游透视.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2
[6] 陈巍, 闫莉.北京仁和古城农业观光园规划浅谈.中国园林, 2003, 19(6): 17~19, 21
[7] 刘思华. 可持续农业经济发展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232~233
[8] 王丽丽, 蔡丽红,王锦旺.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述评与启示.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1): 207~212
[9] 颜文华. 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创新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36(7): 123~128
[10]王金叶,时昭.近20年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研究进展.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6, 36(4): 84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