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元主体的立体休闲农业体系构建*

2018-01-30孙宝鼎王桂霞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年12期
关键词:立体指标体系养殖

孙宝鼎,刘 佳,王桂霞

(吉林农业大学,长春 130118)

0 引言

立体休闲农业是将立体农业与休闲农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是现代科技应用于农业的产物,兼具立体农业多物种共存、多层次配置、多级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种养的农业经营模式和休闲农业以发展观光、休闲、旅游为主的经营形态,是现代城市郊区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主要模式之一。立体农业分异基面和同基面两种类型。异基面立体农业指不同海拔、地形、地貌条件下呈现出的农业布局差异; 同基面立体农业指同一块田地上的间混套作及兼养动物、微生物的立体种养系统。立体休闲农业最重要、最典型的发展模式是分层发展模式,我国最主要的3种立体农业模式是:黄淮海平原的鱼塘—台田模式;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的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模式。目前国内关于立体休闲农业的研究还鲜有涉及,关于立体休闲农业体系构建的研究还未见报道,而关于立体农业[1-3]和休闲农业[4-6]的分别研究相对较多。此外,很多研究者针对立体农业和休闲农业体系建设运用各种方法和模型进行评价,分析农业体系构建中各因素的重要性和发展模式的发展潜力。闫春风等[7]分析了辽宁省60多种立体农业发展模式,并利用德尔裴(Delphi)法分别确定了高效模式和高产模式的权重。朱保本[8]通过研究确定权重的评价方法认为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评价立体农业系统时,该方法中对重要因素的“强化”不会危及AHP法确定权重的根本,反而有利于对系统进行科学评价。李丰玉[9]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专家打分确定该体系指标权重。杨荣荣等[10]运用网络分析法ANP构建了休闲农业发展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值的计算和等级划分。鉴于二者结合研究的文献缺乏,文章将针对立体农业与休闲农业的结合体——立体休闲农业展开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立体休闲农业指标评价体系,以期为立体休闲农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意见。

1 立体休闲农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1 科学性原则

立体休闲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各指标选取要保证其具有科学依据,同一体系中各指标的选取要避免重复,要尽可能使指标涉及各个方面,评价指标的计算过程也要科学准确。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设计立体休闲农业评价指标体系,最大限度地保证评价的准确性,使指标体系能够充分代表立体休闲农业的特征。

1.2 层次性原则

立体休闲农业是具有层次性特点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指标的选取要充分考虑其层次性,保证各层指标均能有效地代表本层次的特征。上层能源层、下层种养层以及穿梭二者之间的循环系统和游客旅游系统,都要有各自的指标来体现,充分保证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覆盖度。在指标设置上要按照指标间的层次递进关系,尽可能体现层次分明,通过一定的梯度,能准确反映指标间的支配关系,充分落实分层次评价原则,这样既能消除指标间的相容性又能保证指标体系的全面性、科学性。

1.3 可操作性原则

构建立体休闲农业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各指标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明确切实可行的计算方法,尽可能地选取那些综合性指标和主要指标,计算程序清晰准确,从而保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2 立体休闲农业体系评价指标的AHP模型构建

2.1 筛选具体指标

根据指标选择原则和AHP模型的基本构建流程,以立体休闲农业评价体系为目标层,设计立体休闲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层包括能源系统、种植系统、养殖系统、循环系统和旅游系统等5个方面。整个体系的各系统间各自形成发展主体,整个体系构成多元化主体,相互联系、互为补充。能源系统以清洁能源的回收、传输及利用为主体,设立生物能、太阳能发电及其回收与传输效率等指标; 种植系统以农作物、牧草的种植及其为下层养殖提供饲料来源为主体,设立农作物、牧草种植面积及种植方式等指标; 养殖系统以家畜家禽、水产养殖及其为上层种植提供肥料来源为主体,设立家畜家禽、水产品养殖量及饲料成本节约率等指标; 循环体系以饲料传递、水处理为主体,设立饲料传输率、污水处理率等指标; 旅游体系以为游客提供参观、体验及服务为主体,设立观光路线、服务保障等指标。

2.2 构造判断矩阵

在AHP模型中,将各指标因素按层次进行划分,将各层指标因素根据其重要程度两两比较判断评分。设总目标层为A,与下层B1,B2,…,Bn有联系,构造判断矩阵M=P(A-B)。

(1)

式(1)中,Bij>0,Bji=1/Bij,Bi表示比Bj的重要程度,比值越大说明越重要。判断矩阵中指标的重要性数值一般通过权衡专家的意见和相关部门统计数据等多方面综合得到结果。通常Bij的取值为1~9及它们的倒数,其标度及对应含义见表1。

表1 判断矩阵标度及对应含义

标度含义1两个因素同等重要3i因素比j因素稍微重要5i因素比j因素明显重要7i因素比j因素强烈重要9i因素比j因素极端重要2,4,6,8中间态度标度值倒数两者相比,较弱者为倒数

表2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

表3 立体休闲农业评价指标体系

表4 立体休闲农业评价体系评价矩阵

2.3 一致性检验

2.4 计算方法

(1)判断矩阵的计算

(2)

(2)计算Ni的n次方根

(3)

(4)

(4)计算最大特征值λmax

(5)

3 体系框架及权重分配

3.1 指标的选取

根据专家评判确定立体休闲农业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目标层、系统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系统层包含5个系统,指标层包含25个具体的指标,如表3所示。

3.2 确定权重

该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各个因素进行比较,建立AHP模型确定其权重值。根据表3的指标体系,通过专家问卷结果得到判断矩阵:A代表立体休闲农业评价指标体系; B1代表能源系统,B2代表种植系统,B3代表养殖系统,B4代表循环系统,B5代表旅游系统。根据计算原理得出表4,即矩阵及相应权重。

表5 立体休闲农业评价体系指标层权重

目标层系统层指标层权重立体休闲农业评价体系A能源系统B1(0.0505)生物能发电量C10.229太阳能发电量C20.246能源回收率C30.272能源传输率C40.253种植系统B2(0.1503)农作物种植面积C10.147牧草种植面积C20.151农副产品产量C30.135资金投入与产出比C40.195肥料节约量C50.193种植方式C60.179养殖系统B3(0.1686)家畜家禽养殖量C10.187水产品养殖量C20.164资金投入与产出比C30.211饲料成本节约量C40.232养殖方式C50.206循环系统B4(0.2562)污水处理率C10.189饲料传递率C20.219雨水收集量C30.191节水措施使用率C40.204水资源二次利用率C50.197旅游系统B5(0.3744)参观路线设计合理程度C10.186参观内容丰富度C20.188游客体验满意度C30.209服务保障(餐饮、住宿)C40.182社会效应贡献率C50.235

由表4可知,立体休闲农业评价体系系统层5大系统权重大小分别为:旅游系统>循环系统>养殖系统>种植系统>能源系统,即B5>B4>B3>B2>B1。说明立体休闲农业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应该是旅游系统的开发和建设,这也符合休闲农业的发展初衷,此外,还要重视整个体系中物质和能源饲料的循环利用,使立体农业体系中的上层能够为下层源源不断的提供食物和能源,下层可以为上层提供植物生长基质和肥料,形成一整套闭合系统。

从表5中可以看出,各系统层内所包含的指标间权重存在差异性。能源系统内,能源回收率>能源传输率>太阳能发电量>生物能发电量; 种植系统内,资金投入与产出比>肥料节约量>种植方式>牧草种植面积>农作物种植面积>农副产品产量; 养殖系统内,饲料成本节约量>资金投入与产出比>养殖方式>家畜家禽养殖量>水产品养殖量; 循环系统内,饲料传递率>节水措施使用率>水资源二次使用率>雨水收集量>污水处理率; 旅游系统内,社会效应贡献率>游客体验满意度>参观内容丰富度>参观路线设计合理程度>服务保障(餐饮、住宿)。说明不同发展主体的各系统内发展项目的侧重有所不同,这也符合立体农业的发展特点,每一层都有自己的发展优势,而且各层次发展主体之间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和利用,其独特的立体分层农业发展模式是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旅游的最重要吸引点,也是向社会普及现代科技农业的重要窗口。

4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综上所述,立体休闲农业体系的多元主体主要体现在各层次侧重的发展方向上,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的发展主体,该体系系统层中旅游系统和循环系统所占比重较大,说明立体休闲农业体系的构建要注重其旅游效益,其次要充分保证其循环系统的运转,指标层中,每一系统包含的各指标权重参差不齐,各有侧重,需相互协调、共同运作才能使立体休闲农业发展的更好。

4.2 立体休闲农业发展建议

4.2.1 立体休闲农业发展重点突出旅游优势

前文评价结果中旅游系统在立体休闲农业体系中的权重最大,因此,立体休闲农业在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业生产模式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实现其旅游休闲的目的。最典型的案例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该示范园占地500hm2以上,形成与生态性于一体的“一轴、一心、八园”格局,以“奶畜—果林—蔬菜—花卉—食用菌”为主线的立体休闲农业使园区成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博览会实物展示平台,成为农业高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样板,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与示范效应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议各地结合自身优势在立体休闲农业建设中应兼顾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造特色旅游发展模式,建设积观光、休闲、体验、社会宣传等于一体的旅游形态,使游客在这里可以参观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了解现代科技运用于农业生产的进程,还可以让游客亲自体验整个立体农业的循环运作流程等。此外,在立体休闲农业中可以借鉴休闲农业的发展特点,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种植瓜果作物让游客亲自采摘,用这种体现在农业上的科技的力量来吸引游客,从而达到其旅游休闲的目的。

4.2.2 保证资源与能源循环系统协调有序运转

前文评价结果中循环系统在立体休闲农业体系中的权重仅次于旅游系统,这也与立体农业的最大特点资源的循环利用相符合。较为典型的案例是浙江省安吉县溪龙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该示范区将安吉白茶产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推广“猪—沼—茶—茶园(道)”的循环休闲农业模式,以“畜粪、沼液、沼渣”综合利用为核心,有效解决了畜禽排泄物的综合利用问题; 同时该示范区白茶修剪后余下的残枝,一部分用作扦插苗培育白茶苗出售,另一部分作有机物覆盖茶园,增加土壤肥力和水土保持能力,减少了化肥的投入使用量,在保护安吉白茶品质的同时保护了茶园生态环境,走出了一条“废物变资源,茶园成公园”的生态循环发展道路。建议各地依据自身资源条件在立体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考虑各层次之间的资源与能源的流通、流转,并通过循环系统实现其系统间的可持续利用。因此,在设计和建设立体休闲农业体系时,要特别注意循环系统的流通效率,保证资源节约和能量流转率。

[1] 李学军, 乔志刚,聂国兴.稻—鱼—蛙立体农业生态效益的研究.生态学杂志, 2001, 20(2): 37~40

[2] 王晓东, 沈维刚.山区“立体农业”发展问题探索.农业经济, 2010,(8): 20~22

[3] 孙亚明. 攀枝花市立体农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 34(6): 145~149

[4] 徐广才, 史亚军,谢翔燕,等.休闲农业标准体系研究.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15): 306~311

[5] 冯建国, 杜姗姗,陈奕捷.大城市郊区休闲农业园发展类型探讨——以北京郊区休闲农业园区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 33(1): 23~30

[6] 冯建国, 陈奕捷.以休闲农业为核心,带动都市农业产业融合.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1, 32(4): 61~65

[7] 闫春风, 付祥胜,吴禹,等.立体农业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权重.辽宁农业科学, 2002,(5): 19~23

[8] 朱保本, 吴跃芳.立体农业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初探.土壤与作物, 1994,(2): 109~114

[9] 李丰玉, 董子铭.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江苏农业科学, 2014, 42(12): 484~486

[10]杨荣荣, 王红姝,高阳,等.我国休闲农业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1(5): 7~15

猜你喜欢

立体指标体系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念个立体咒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立体登陆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