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手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018-01-29张英
张英
【摘 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大军的同时,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儿童问题近年来也日益凸现。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如何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帮助 留守 溺爱 关爱 心理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236-02
经常听到老师们说:现在的孩子不好教哟,越来越调皮,弄不懂他一天到晚在想些什么?是啊,孩子的心理教育很重要。近几年,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家庭里爸爸妈妈都外出打工或经商,把孩子就留给爷爷奶奶看管,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都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无能力辅导儿童的学习,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从而造成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环境较差的局面,另外,父母的长期打工生涯给孩子们造成了一种读不读书都一样的思想,如有的父母认为孩子上不了学不要紧,今后跟爸妈一起外出打工挣钱,这种思想潜移默化,极易助长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产生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在我们偏远的农村小学里留守儿童很多,我班就有许多留守儿童。王XX同学就是其中一个而且很典型。
基本情况:该学生生下来不到半岁妈妈就离家出走,爸爸外出打工,他就留给了爷爷奶奶照顾,后来到了7岁就上一年级读书,现在已经读六年级了,12岁了,他妈妈从未回来过,爸爸一共回来了7次,也就是说一年回来一次都没做到,可想而知,孩子的性格很有特点,性格古怪,脾气暴躁,经过我长久细心地观察和分析,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一、时不时有厌学的情绪出现
当孩子身体有一点不适时,就让他的奶奶请假,不来学校上学,尤其星期一,他的座位经常是空的。爷爷奶奶溺爱他,因为是孙子,农村人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孙子说什么就是什么,不然就会发脾气,不吃饭呀,摔东西呀等等,更有气人的时候那就是不喜欢吃的饭菜都倒掉 ,经过我多次的家访和与该生谈心,在三四年级的时候经常打同学,他的个子比别的同学胖,认为自己的拳头硬,经常欺负其他同学,周末不完成作业,我发现他厌学心理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该生在学习、生活上对家长有依赖心理,比如迟到了一定要奶奶把他送进教室,生病了一定是让奶奶来抄作业,当作业过多时,就不断地吵,并让家长帮做,或者不做,爷爷奶奶没办法,只好什么都听他的。
(2)懒散的学习心理和自卑的心理:该生在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一心想随心所欲地玩。也许是因为身体太胖了,不想动,与同学、老师交流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常常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二、有孤僻的心理倾向,与同学交往困难
该生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由于长期受爷爷奶奶的教育影响,这个孩子的性格古怪,遇事不讲道理,都讲拳头,三年级开学不久,他与五年级同学发生争执,说了几句话他就开始动手打别人,班上同学劝解不听,路过的老师劝解都不听,还说:管你们屁事,我说不过他就要打他,给老师讲我也不怕的,我婆婆说了没得办法的时候就打。遇到这种学生,真是叫我哭笑不得。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他和他的家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原因:
(一)隔代监护出现的溺爱过度
奶奶对他十分溺爱,大事、小事都迁就他,因为是孙子,又因为孩子确实可怜,从小父母都没在身边,所以不忍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教育,连日常生活小事都不舍得让他做,甚至连整理书包、抄作业等这些事都包办了。
(二)父母不正确的教育和疼爱方式
由于该生父亲常年在外地务工,在他的生活中缺少父愛和母爱,在外的父亲心里觉得内疚,因此对孩子处处补偿、事事迁就,生怕亏待了孩子,特别是在物质上,他们对孩子是有求必应,但和孩子在思想上的沟通却是极少的,对学习更是不闻不问。爸爸回来就给他买孩子喜欢的,不管适合不适合。
(三)自卑使他的性格发生了变化
当他记事开始,就很羡慕别人有妈妈,经常问奶奶我的妈妈呢,记得他在日记里是这样写的:“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母爱.我考不及格,没有人管我,我考了第一名也没人分享我的快乐,我的妈妈在哪里...."从这篇日记中可以看出他对父爱母爱的渴望,或许从来没有奢望有一个温暖的家,天天和父母在一起,只是想在失意的时候有人来安慰,有快乐的时候有人来分享。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要求都得不到满足,以致于形成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他幼小的心里多期盼有妈妈的爱,他最讨厌别人的妈妈来接送孩子,他给我讲:老师,我好想我的妈妈,她长什么样子我都不知道,我不想要他们挣很多钱,我也不想要很多玩具,只要能天天看到妈妈,和其他同学一样有妈妈接送就满足了。
三、通过分析,发现同学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监护人的溺爱、父母的错误教育方式、方法和他孤僻和不自信的性格等因素,于是决定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一)从监护人和家长入手,使他们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给家长提出了几点建议: (1)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该批评时要批评,要让孩子习惯接受批评,习惯认识错误,并使孩子形成有错就改的良好习惯。 (2)教给孩子正确对待困难的态度,当孩子面对困难时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而不是替孩子去解决困难。 (3)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抗挫能力,如当孩子生病时,可该鼓励他战胜疾病,让他接受这一最好的挫折教育。
(二)在班上充分利用“结对子”、“心理咨询法”、“主题队会法”帮助他确立自信、自强的信念,使其能融入集体,体会与人交往的乐趣。为了让他在学习、竞争、人际交往中树立起信心,我做了以下几点:
(1)与他交朋友,用朋友的立场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2)用班集体的爱温暖他。教育同学们要多帮助他,专门找一个优等生帮助他的作业,遇到不会做的题同学给他讲,无论什么集体活动都让他参加,重在参与,每周结束老师要对他进行评价,尽量表扬,鼓励,班集体有一项加分政策,做好事要加分,成绩提高了要加分,一周内改一个缺点加分,周末按分值的高低,评出前五名有奖励,这个孩子在后几周的评分中,分值越来越高,进步可真大。不打人了,和同学友好相处。 (3)发挥教师妈妈的作用。和这个孩子的谈话中知道他很想有妈妈的爱,于是我就暂时充当妈妈角色,发挥妈妈的作用,天气转凉的时候我告诉他要多加件衣服,他生病的时候我带他看病,喂他吃药,冬天到了我给他买一双手套,他生日的时候,给他买生日蛋糕祝他生日快乐,还让同学们和他一起过生日,唱生日歌,同学们送上祝福语。
总之,利用同学、教师和集体的力量来帮助、关心、呵护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健康成长,是我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