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性学习贯穿在生物课堂

2018-01-29罗宇芳

考试周刊 2017年58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探究性学习构建

摘 要: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的汇总,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为实现这一任务,教师通过从应用思维导图的导入,利用生物图片和成果展示过程激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模型构建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观看微课高效地进行师生互动交流等方面教学环节阐述了探究性学习在生物课堂中有序的开展,合理激发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有利于生物知识从书本到人脑中的深刻感悟,提高了学习效率。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思维导图;学生主体;构建;微课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教学强调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生物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等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堂中教师应从滔滔不绝的讲解中解放出来,认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自主探究。教师的指导性表现在课前设计合理的探究程序,课中让学生乐意在课堂里进行科学、合理探究,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刻体验和感悟知识,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培养观察、思考、语言表达、动手等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下面以《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这节为例:从应用思维导图引发探究欲望的导入,利用图片自主学习与学生展示成果、动手构建、播放微视频高效地进行师生互动交流等课堂流程中,浅谈如何有序地在一节课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一、 导入应用思维导图,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在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初中学生有着很强学习欲望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规划出思维导图,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把这节课要学习的所有内容清晰表现出来,使重点知识突出,知识层次更加分明,便于学习和记忆。

如在教学《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这一节课时,教师先呈现出“代谢废物”名词,接着依次出现组织细胞、血液、皮肤、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生物名词。让学生联想各个生物名词间的联系:即代谢废物在组织细胞产生,通过血液运输到皮肤、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排出体外。思维导图先引到废物到泌尿系统排出是主要途径,接着深入探究肾脏、肾单位、尿液形成与排出等。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把握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有的放矢。导入目的是让“学起于思”,有思维的课就是一节有深度的课,教师在课堂中巧妙结合教学内容,营造“学”和“思”的思维氛围,提出能发展学生思维和很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欲望的思维导图,让学生真正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去。应用思维导图导入是引发学生学习的起点,就是一条指引学生按一定方向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途径。

二、 鼓励学生应用图片自主学习并展示新知识,培养观察、思考、语言表达能力

进入新知识学习环节时,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时刻提醒自己,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来获取知识、体验知识、感悟知识中进行深刻理解和有效掌握的本領。在生物课堂中教师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图片,教其观察方法,抛出合理的思考问题,让学生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进行观察图片、自主探究学习、独立思考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后再在小组内进行有效讨论,把学习内容在小组内分享,产生共识,为下一步展示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习薄弱的孩子,给予一定的帮助,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做到鼓励和表扬,增强其信心。如:在教学《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这一节课时,指导学生观察书中肾单位图,先认识肾单位各部分组成,再思考各部位是怎样连接起来的,结合肾单位功能分析出结构上有何特点,最后分析血液经流肾单位路线等问题。学生通过识图自主探究和小组同学间进行交流,做好读书笔记。

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要与全班同学分享和交流,课内的展示过程是帮助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也是呈现探究性学习的成果环节,展示成功与否相当重要。教师要求学生尽量做到脱稿、语言清晰有力、面向全体同学大方展示。展示时教师必须观察学生,善于发现学生思维漏洞,点评时适当帮助其整理,使其思维严密,对语言组织到位,对有创新性的回答给予表扬和鼓励。如:展示肾单位时,先让学生上来讲台,把肾单位模型摆好,先说肾单位组成、三者的位置、连接方式和各结构特点,一步一步地回答到位(回答步骤可事先写在黑板)。展示血液流经肾单位各成分变化情况时,先介绍教师提供的材料:红色大圆纸片代表血细胞,蓝色大圆纸片代表蛋白质,绿色小圆纸片代表葡萄糖,黑色小圆纸片代表无机盐,白色小圆纸片代表水,黄色小圆纸片代表尿素;用纸片数量多少代表成分的浓度高低。再说学生组内探究这些纸片分别会贴在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集合管、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肾静脉中的哪些位置,要求其讲出位置名称,及那儿为什么贴这些颜色的纸片和纸片数目应多少。其余的学生认真观察同学展示的内容,把它记录下来,对比自己的作品,找出异同点,分享成果。

为了减少学生的紧张情绪,能更好展示相应的内容,允许学生回到位置上反思展示内容,对于展示时的不足,让该生自己先发现,若发现不了,请其他的同学帮忙纠正。我们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喜欢展示、勇于展示,明白展示环节可以让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风范,使学生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教师应合理安排探究和展示时间,学生也应在教师规定时间合理完成探究和展示,师生配合默契,真正起到既能积极主动地探究性学习又能发展自己的思维。

三、 构建生物模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生物教学常有生理结构难于展现,学生联想实际困难。教师要想办法,在生物课堂上,能否利用简单的材料模拟生物结构。在生物课堂中构建模型是进行探究学习不可缺少的方法,通过动手构建,真正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让生物课堂动起来,创造愉悦课堂。学生不仅能在构建过程中不断地修正,于团结合作中完成作品,让知识变具体,立体地展现在面前,还在构建中体验自己的付出,欣赏作品,让学生拥有成就感。这节课中,在学了“肾单位”之后,立刻进行肾单位构建(教师课前准备一条红毛线,一个气球,一张A4纸,双面胶),学生构建模型再次展现各部分结构,想想它们之间是怎样连接的,进一步可画出血液流经路线,为探究尿液形成过程打下扎实基础。在学完尿液形成后可在肾单位模型上标注流经肾单位过程各成分变化,用不同颜色纸片贴在各个部位,小组内合作共同完成。通过构建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具体呈现出来,由感性知识到具体事物,明显地提升课堂自主学习层次。

四、 师生互动环节巧妙运用微课,让课堂更加生动,增加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微课是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产品,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逐渐地被教师和学生认同,学生对微课感觉很新鲜,能很好振奋学生学习积极性,吸引力超强。教师合理运用微课,能让课堂增加亮点,因微课的特点是主题突出,教学内容清晰明了,能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较短的时间内展现在视频中,因而学生看完微导视频后能清楚地知道本节的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网络。如:制作尿液形成与排出的微课,确定尿液形成的过程内容即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和肾小管重吸收形成尿液,写好微课的教学设计和课件,即动画演示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推测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特点,出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特点,小结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出示肾小管,观察肾小管的特点,提问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物质在肾小管和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网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资料:分析原尿和尿液成分与含量,小结肾小管重吸收作用,把原液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的无机盐进行了重吸收。录制好微视频,教师播放课前准备好微课,用微课师生互动总结,一目了然,缩短课堂上教师的讲述过程,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由此可见,在生物课堂中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在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课前就得精心安排教学流程,充分备课,上好探究课。在探究的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师生在探究学习中不断前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真正理解生物的价值,从而让学生终身获益。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刘朝阳.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5.

[3] 沈建强.思维导图在中小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罗宇芳,福建省龙岩市龙岩莲东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探究性学习构建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