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途径探析

2018-01-29李曙生张亚萍徐向上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产教院校智能

李曙生,张亚萍,徐向上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是其办学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时期对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产业新技术推广的必然需求[1]。《中国制造2025》的逐步深入推进,我国制造业不断产生出新的领域和与之相匹配的新技术,如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新技术必将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行业,因此高职院校的机电类专业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对高职院校如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进行探析,既可以促进高职院校自觉投身到社会服务中去,又可以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供具体的发展路径。下面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类专业为例,阐述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意义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途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价值。

1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功能定位和现状

高等院校的社会服务理念的发源地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有句名言“鞋子上沾满牛粪的教授是最好的教授”,该校将整个州作为大学校园,实现产教深度融合,零距离向社会提供传播知识和专家服务等服务功能。威斯康星大学与威斯康星州经济社会相互推动,融合发展,实现了良性互动双赢的局面[2]。国内的高水平高职院校无一例外均将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产教融合,通过创新团队和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在技术技能积累等方面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同时提升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社会服务包括人才培养、科技研究以及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等功能,即学校的职能统归为社会服务。狭义的社会服务,是指高职院校在完成教学和科研基本职能之外,依托专业和科研资源,为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技术创新、技术推广、技术应用、技术咨询、文化传播等各种形式的常态化和具体化的服务性活动。本文所涉及的社会服务属狭义的社会服务。高职院校提供的服务具有明显的专业性,专业(群)是高职院校对接地方产业的桥梁,故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就是指高职院校的专业(群)服务社会的能力。

由于之前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校企合作开展深度产教融合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当前,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力,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现状。众多高职院校尚存在社会服务意识不强;体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产教融合深度不足,产业的对接度和新技术应用不足;服务社会的平台和资源建设不足;服务社会的师资队伍技术服务和技能培训水平不足等。近期,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两份国家层面的系统性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文件的出台,高职院校迎来了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大好契机,务必加强研究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途径,为地方产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升级提供支持与服务,增强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研发的能力。

2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意义

社会服务功能对于高职院校发展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既是高职教育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2.1 社会服务能力水平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社会服务职能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中地位日益凸显,社会服务能力的水平已成为衡量高职院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务院于2016年颁发的《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规定,社会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五大评估内容之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和高职院校质量年度报告中也必须对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贡献度进行评价。此外,每年的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上,按照“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依据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和就业去向、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技术交易到款额、非学历培训到款额和公益性培训服务等七个指标,量化院校的社会服务贡献度,排序产生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并在大会上进行表彰,表明了国家高度重视依据社会服务对学校办学水平、办学贡献和社会声誉进行评价。

2.2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水平决定了区域的支持度

高职院校专业必须通过为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做到有为方能有位,以服务求支持,才能全面优化自身在区域存在与发展的条件。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对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和产业化技术的要求逐步提高,地方政府、行业和企业对于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水平有着更高的诉求。高职院校只有在服务中增强贡献,用服务成效来证实自身的办学实力和服务贡献,才能赢得多方的认可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形成良性互动的大好局面。高职院校要高度关注区域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与地方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联系,提前在服务人才队伍和服务平台上进行布局,形成服务的竞争优势。

2.3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水平决定了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面对新一轮智能制造产业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要抢抓机遇,以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的贡献度。高职院校只有在社会服务能力上得到区域政府和企业的认可,才能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衔接,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3]。此外,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水平决定了高职院校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及新经济发展的能力,并有效促专业交叉融合,加快推进新技术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4]。

2.4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水平决定了师资团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第一资源是人才资源,只有高水平的社会服务人才资源,才能形成高水平的社会服务能力。高职院校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体系中,专业教学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尤为重要。专业教学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只有在社会服务中才能紧密结合产业新技术,适时引进产业优秀人才形成混编团队,在科研项目开展和成果报奖方面形成产教融合优势,适时提升专业教学和科研水平,实现与教学过程的良性互动。

3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途径

3.1 增强服务意识,系统化构建社会服务面向

针对存在的服务意识不强的现状,深入开展调研,从上到下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理清社会服务的面向和重点领域,系统化构建学院的社会服务体系。《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颁布,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其中明确指出“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或职工培训方案,实现人员互相兼职,相互为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实践、学生就业创业、员工培训、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成果转移转化等提供支持”[5]。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类专业利用各类资源,在泰州市装备制造业开展深入调研,构建了机电类专业重点服务面向,目标建成支撑泰州地区智能制造创新发展的综合性技术和人才服务平台。具体服务面向如下:

(1)为区域企业提供智能车间的规划设计咨询,针对企业的发展现状合理规划企业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对企业软硬件的选型和经费预算提供可行性报告,推动区域智能制造技术水平的提升;

(2)积极与企业合作,产业化服务于企业引进的大院大所智能制造成果,对于成果转化的难度和未来产业化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展立地式的科技服务,与企业合作攻克产业化关键技术难题,为地方企业提供一线的转化服务。

(3)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领域培训和技能鉴定。学院可为本地区企业提供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车间技术、可编程控制程序设计、中高级维修电工、数控操作和电子CAD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和鉴定服务。同时,可承担企业智能制造高端培训任务,服务地方企业。

(4)针对智能制造行业、领域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开展技术创新,实现规模化生产,提供先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制订技术标准。加强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研发,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技术咨询、分析检测、人才引进培养等服务。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申报国家各类智能制造领域科技与人才项目、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引导企业关注关键技术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企业内涵和发展后劲,为企业发展提供咨询和服务。

(5)与企业合作,开展智能车间和智能装备的研发和技术攻关,可为企业提供产品网络交易线上线下体验、智能传感技术引入、机器人自控生产线技术改造服务、促进工业大数据集成应用,改善现有智能设备的运行状态,提升生产的稳定性和效率。

(6)为区域企业智能产品质控提供信息化支撑。利用RFID,WSN,GPRS,云平台等技术开展产品溯源、设备故障远程诊断,智能化产品售后服务等产品质量控制信息化相关的技术服务。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为企业开发电子交互技术维护手册,完善设备运输、演示安装、设备调试、客户培训等交付服务。

3.2 产教深度融合,优化专业设置和布局,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

“十三五”时期,泰州市重点培育和发展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节能与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软件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业等7大产业,将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节能与新能源三个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予以优先扶持,形成“3+4”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针对泰州地区的产业布局,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类专业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优化专业设置,明晰智能制造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之间的内在关系,着力打造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动态调整现有专业设置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智能制造领域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步泰州企业转型升级需求。

3.3 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创新服务机制,服务智能制造产业

面向泰州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成立“泰州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聚焦泰州区域的“智能制造”重点发展领域,聚焦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的优势专业,整合政、行、校、企的优势资源,高水平助推区域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为建设思路。学院现有四个省级以上智能制造服务平台: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开放式公共实训基地、教育部ICT行业创新基地、江苏省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江苏省企业信息化与通信工程实训平台。针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基于以上四个服务平台和校内实践平台,按现代“智能产品开发、智能制造流程技术、智能经营服务”三大功能模块构建“六中心一平台”,即“工业4.0智慧工厂系统集成应用中心”、“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工程中心”、“智能产品控制技术开发中心”、“智能制造加工服务中心”、“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应用开发中心”、“工业自动化大数据分析中心”和“智能制造创客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

对接智能制造产业,聚焦产业新技术,组建创新服务团队。内培外引,已组建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技术创新团队;智能装备创新设计创新团队、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创新团队、智能制造加工创新团队、智能产品控制技术创新团队、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创新团队、工业自动化大数据创新团队、3D打印技术创新团队等。创新团队中注重聘请重点高校、企业高端人才,目前已聘任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名、江苏省产业教授2名,企业名师10名,企业优秀人才22名。

4 结语

社会服务职能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指标,对于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决定作用,社会服务能力是衡量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的重要指标,社会服务能力的实现途径是全面促进社会服务水平提升的关键环节。本文从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角度,紧密结合产业转型中新技术推广所需社会服务领域,探析了适用性较强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水平提升途径,为解决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方法。

[1] 谢志远,刘燕楠.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技术革命[J].中国高教研究,2018(3):103-108.

[2] 颜颖.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6-8.

[3]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EB/OL].(2017-12-05)[2018-03-10].http://www.moe.edu.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t20171219_321953.html.

[4] 刘海明,谢志远,刘燕楠.高职教育人才转型的战略思考:推进产教融合,服务产业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2):182-188.

[5]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教职成〔2018〕1号)[EB/OL].(2018-02-22)[2018-03-10].http://www.gov.cn/xinwen/2018-02/22/content_5267973.htm.

猜你喜欢

产教院校智能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