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醒狮运动发展研究

2018-01-29梁华伟马慧婷王婧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狮头舞狮大头

梁华伟 马慧婷 王婧

1.醒狮运动概论

醒狮流传于广东一带,又称“瑞狮”、“广东狮”。醒狮的发祥地为佛山与鹤山地方,故打扮有“鹤山装”与“佛山装”两种不同装束;此外,再依神态、性情细分为“瑞狮”、“醒狮”及“猛狮”。技术的纯熟度分“老狮”及“少狮”。醒狮表演多用于喜庆节日时,内容以“采青”为主。其异于一般狮子的地方在于音乐以大鼓为主、前面有大头佛引导、以及表演动作与武术互相结合,所以若无相当的武术底子与熟练的技巧,很难将狮子舞的好。

然而随着工商社会的来临,这项农间休闲活动已渐渐的被遗弃了。为了保留这项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财产,民间与政府不遗余力的推广醒狮活动,除了订定相关政策之外,并带入学校教育中推广,还组成民俗访问团到国外表演。此外,举办醒狮表演比赛、成立民俗表演中心定期表演、设立醒狮研习班等,期望能使这项民俗文化保存下来并更加发扬。

2.醒狮活动的缘起

据文献的探查可知汉魏时已有戏狮子的产生,相传是北魏时代由胡人从塞外传到中原的,唐代时被编入宫廷乐舞,盛行于南北朝及唐代,清朝时成为军队中一项不可少的娱乐及训练项目,舞狮随着军队流传于民间,与各地的民俗结合,产生了不同地方色彩的狮子。

醒狮又称“瑞狮”、“广东狮”。相传明代初,每年除夕时会出现一支巨头年兽困扰农民,于是农民便以竹子做出个兽头,涂上色彩,再加上布作兽身,年兽再度出现时,农民们便敲击锅炉发出巨声,并使兽身舞蹈起来,大吃一惊的年兽逃入山中,从此再也不见踪影。农民们为了庆祝这个胜利,便于每年除夕舞兽身作为旧年迎新年的风 俗,因狮子是吉祥的动物,所以把这个兽头命名为“瑞狮”。瑞狮之名,一直延用到民国十七年(即1928年),济南发生五三惨案,引起全体广东人的抗议,因“瑞”与“睡”在广东语中发音相同,故提出了一口号:“无睡狮、瑞狮觉醒”,之后便把瑞狮改名为“醒狮”,代表广东人已觉醒,希望中国人再也不受外国人的欺侮。

3.醒狮的制作与组织

昔日广东省各地,多有以武馆为基干的“狮会”的组织,平日练拳习武,有庆会便集合舞狮。据传广东省佛山地方与鹤山地方为其发祥地,故狮子的头型亦有佛山装与鹤山装两种。此外醒狮狮子又分为“老狮”和“少狮”。少狮是个谦逊名词,表示年纪轻,技术未臻成熟。老狮最剽悍,青面僚牙,独角上一红带。少狮与老狮碰头,要像幼辈见尊长的礼节,让路走避。倘老狮与老狮狭路相逢,就要争斗起来,故非有真实武功。地方当局亦以舞狮不时会惹起打斗,常出示取缔。

老狮又分花面、红面与黑面。花面乃是被称为刘备脸的“瑞狮”,颜面黄色,白眉与白发,后头部上印有三枚金钱图,狮尾以兔毛覆起表示高贵,此狮子柔和且慈悲。红面乃是被称为关羽狮的“醒狮”,面红,黑眉与黑发,后头部上印有两枚金钱图,狮尾以红、黑、绿的三角巾表示勇敢,此狮子英勇兼备且重义。黑面乃是被称为张飞狮的 “猛狮”,黑眉黑发,眼睛赤红,有两颗牙飞暴于外,后头部印有一枚金钱图,狮尾为白色与黑色。此狮子勇猛但粗暴易躁怒,常与其他狮子发生争斗,故俗称为“喧哗狮子”意吵架狮子。关狮、张狮俗称“武狮”,表示凶猛,必须有武术根基,以武馆舞弄者较多,一般社团舞弄者,以代表斯文和平的刘备狮为主。

由醒狮的形态有许多不同,舞法有许多变化,到今日舞狮身上的色彩缤纷,鲜艳华丽,足见得醒狮到今日社会中,娱乐大众的成份逐渐增加,原本的联络情感、保卫家乡等传统因素已逐渐减少。此外,我们也可看出,舞狮中亦包含了许多的道德礼仪教范,例如长幼有序、守礼节等。

4.醒狮活动的特色

醒狮的狮头呈立体形状。先以竹片编成中空立体有棱角的模型,再糊上棉纸、布,干后涂上颜色,最后再以尼龙布、绒布,剪成适当形状粘上去,加上活动的耳朵、下巴。眼睛用木头车成球形,并装上电灯泡。脸上以兔毛沾成五官分明的边,胡子、眉毛系用头发或棕毛一根一根的沾上去。狮身以不同颜色的布连接缝製,尾巴以棕毛束而 成,如此即完成一头色彩鲜艳的狮子。

狮头的製作在民俗艺术中较容易被忽略掉,虽然醒狮的精彩处在于狮子的舞弄步法,但是一支狮子给人的第一印象如何,全凭狮子的外型。以前限于技术及材料的取得,因此外观不如今日来的华丽精致,但是现今醒狮技艺式微,往常的狮头制作情形己逐渐变成了集体向工厂定制压膜,造成了狮子的造型千篇一律,没有特色变化的遗憾。

狮团出狮表演,着漂亮一致的团体服,腰间系有腰带,显示武者有力的精神,其颜色并不表示有特殊意义,只有打结位置的不同,代表不同的身分。打结在左方的是武官,即拿武器者。打结在右方的是文官,即打锣打鼓者。而打结位置在中间的,则是师父,带领狮团出狮表演。

另外,醒狮的另一个,即有一被称为“大头佛”者持着大葵扇先出来。有关此大头佛的由来也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古代中国深山里有一座寺庙。该庙的师父养了一头狮子,与名叫大头佛的弟子。大头佛被命令负责照顾狮子。某日,大头佛午睡时,狮子却下山了。醒来发觉此事的大头佛便持着大葵扇下山寻狮子。这把大葵扇据说是一碰到狮子躯体的话,碰到的那一部份就立即腐烂。晓得此事的狮子见到大葵扇便害怕了,于是跟着大头佛乖乖的回去。”另有一说:“3师子是佛门灵兽,而到今日尚未达悟佛法的境地,于是佛祖给大头佛大葵扇,以此在佛教来说发挥精神棒效用的扇子使之达成修养”。因许多舞狮中有大头佛诱导“采青”或“破阵”的场面,所以后者说法较为妥当。又醒狮在舞前必先在庙前拱拜后才出门,演舞终了后亦有同样规矩,此亦意味狮子与佛门的深长关系。

5.醒狮活动的技术要点

醒狮是由两个人穿上一只狮子型套来表演,两人必须配合成有机个体,方能把狮子演活。狮头很重,因此演员需具有强健的体力和高度的技巧,才能按照韵律配合舞弄,充分表现拳脚功夫的力与美。此外,在狮子前常有大头佛在前,手持葵扇挑逗引诱;其动作也同醒狮般多彩多姿;此时再加上鼓声、铜锣等的大声助阵,实在热闹非凡。

5.1 醒狮的步法与马式

5.1.1 醒狮的步法

步法乃是舞弄醒狮的基础功夫,醒狮常用的几个步法分别为:

人子午步:略似弓箭步,狮头舞于胸前双手位置。

麒麟步:左足踏向右侧方,重心于左足,右足跟提起,足尖点地,双膝半蹲,身向正面,狮头置于腰侧胸前,然后两足交换。

前(后)八箭步:双脚姿势略似弓箭步,狮头置于手部位,前进八步。后八箭步则向后退八步,狮头亦跟腿方向摆动。

三星步:以高丁马姿势前进一步,狮头左右摆振三次,击三星鼓。

左右独立步:双脚合并,双膝略弯微朝左(右)侧,狮头擎于头上位置。

5.1.2 醒狮的马式

四平马:双脚开立约两倍肩宽,弯膝成大马步姿势,狮头高擎于双手位置。

子午马:呈四平马姿势,身体右转,狮头朝左或右转,狮头朝左即成子午马。

白鹤马:狮头置腰际,前脚提起向前试探,小心踏步如白鹤抬脚向前踏水般。接着前脚向侧高抬,与着地同方向,狮头则向左摆(与脚方向相反),然后再换脚。

低丁马:狮头置头顶,身躯下蹲,左腿伸直,脚掌着地,右腿弯曲。

高丁马:成虚式的丁字步,狮头置头顶。

5.2 醒狮的动作

5.2.1 眼、耳、鼻、嘴各种动作方法

狮子的眼睛、耳朵放有活动装置,只要拉动绳索即可活动。鼻子因非活动式,故以脚趾鼻子代表鼻子的动作;将狮嘴打开,用脚指着嘴角处,即代表嘴的动作。

5.1.2 双凤朝阳

以单脚着地,另脚弯曲置着地脚膝弯处。(狮头高擎于头上)

5.1.3 猫形

猫形即表演猫的动作和形状。古时候在广东省的农村里,每年除夕各农家祈愿“吉祥”与“幸福”造访,而有于家门置“青”的习俗。把醒狮前来“食青”视为瑞气临门的好兆头;狮子食青一事便称为“采青”。而又有一说,取青背后另存有极特殊的意义:满清末年,革命党与洪门的联络是用舞狮中的采青代替。采青时所排八卦的不同,可分辨对方是敌是友及其在洪门中的阶段地位,更是一种通信的方式。采青又分“高青”与“地青”,高青有擎天柱、上碟、上膊等三种方法。地青分橘子青、盘青、八卦青、毒蛇青等多种。

6.建议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民族开化早,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随着历史的演进,长期的人工雕琢,许多流传于民间的习俗、音乐、艺术和游戏,逐渐蜕变发展成一种特殊的民俗体育。经过数百年的演变,不但依然存在于民间,而且还与民间生活相互结合,更发展演变出另一种独具的文化习俗。然而随着时代的脚步,许多的传统习俗,逐渐被工业化的形态所改变,直接的也使这些传统文化及民俗体育活动日趋没落。倘若不做一些挽救,总有一天这些民间文化将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舞狮者的年龄大多都在中年以上,年轻人对此兴趣又不浓,娱乐方面的吸引力又已消失,再此循环下去,这项代表中华民族技艺的文化,就会在我们手中丧失,重整它的文化意义是当前努力的方向。人们认为妇女不能接近代表祥瑞的狮阵,因此舞狮在传统的社会中一直是属于男性的天下,但在国内醒狮团体中已有部分打破禁忌,允许女性加入。他们在初期时必定遭受到许多的反对,但他们的热忱却是使醒狮能保持进而发扬的动力。最近的各地亦有舞狮的活动展开,除了醒狮表演外,并有与各地狮阵交流的会狮活动。

透过庙会、节庆推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以传播媒体发扬。将民俗体育录制成电视电影、幻灯片等保存,并提供观光旅游单位宣传;辅导优秀民族艺术活动团体或个人在国内外表演。我国对于民间文化日渐重视,采取了许多的发扬民间文化活动,舞狮更被认为是一个值得推广而有意义的活动项目,因此冀望能由学校及教育部门来加以保存及广为传习,让这一项代表我中华文化特色的活动,能长久的保存下去。

猜你喜欢

狮头舞狮大头
基于水蒸气蒸馏法的狮头柑精油提取工艺优化及成分分析
超声辅助溶剂萃取狮头柑精油及其主要成分研究
迷宫弯弯绕
舞龙舞狮进校园
舞狮
非遗进校园
喜气洋洋过大年 舞狮欢乐庆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