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联动发展研究
——以陕南地区为例

2018-01-29张雯岳明晓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陕南体育项目民俗

张雯 岳明晓

陕南指的是陕西南部地区,北靠秦岭、南倚巴山,汉江自西向东穿流而过,包括汉中、安康、商洛三地,秦、蜀、楚等文化在交汇相融成了独特的区域文化。几千年来人们在日常的生产和劳动中,创造了独特的民俗体育项目,这种带有地域文化气息的项目既极具代表性又是当地独特精神文化的反映。在21世纪振兴民族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将当地的民俗体育项目引入到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当中不但能够达到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还可以引发该地区学生的亲切感和认同感,达到满足健身兴趣和传承当地独特文化传统的双重作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汉中、安康、商洛三个市县的略阳一中、勉县一中、安康中学、商洛中学等 9所中小学、450名学生、40名教师、20名管理者为调研对象和陕南地区当地5名民俗体育项目的传承者为访谈对象,以民俗体育项目和中小学体育开展情况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共发放学生问卷 450份,回收435份,其中有效问卷 426份。教师问卷发放40份,回收40份,有效问卷 38份。学校体育部门问卷20份,回收18份,其中有效问卷18份。其问卷的信度=0.817,说明具有较好的信度。

2.陕南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展及人力资源分析

陕南地区位于陕西省南部,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之一,落后的交通和经济条件致使陕南地区的教育与其他经济条件发达的地区有很大的差距。通过调查总结了制约当地学校体育课程开展的限制性因素。第一,体育经费投资较少。第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单调,课程开发单一。

2.1 体育经费投资较少

经费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费的数量,另一个方面是经费的分配和使用。通过对教师问卷调查得知,陕南地区中小学教师体育课程项目种类可选性性较小,其原因是受项目器材场地条件限制较大。其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用具多为随意购买的杂牌器材用具,其质量很难保障。在已有的球类用具中,篮球新旧程度不一,破损程度不一。而跳绳这种廉价的运动器材,也多对绳头握把缺失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有器材但却无法使用的尴尬局面。

经过对学校管理人员问卷调查发现体育器材场地受到资金的限制,因此在采购时只注重了器材用具的数量,因此质量打了折扣。器材用具的更新速度很慢,通常是两年换新一次。而且陕南地区中小学学校的体育经费不包括课时费,体育与健康课程没有合理有效评价制度,学校的相关领导在观念上仍认为体育课是副课,对体育与健康课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对体育教师的奖励和鼓励,导致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较低,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投入精力不够,缺乏积极性,产生厌倦情绪。

2.2 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单调,课程开发单一

从传统的教学内容划分来看,我国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田径、体操、球类、武术、舞蹈、游泳等,从开展的项目来看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体育兴趣。但是由于陕南地区在体育经费的限制,就造成了场地、器材满足体育教学的任务,所以就出现了许多科目无法开展或者只开展一些受场地器材制约少的科目,如田径中的跑步、跳远,球类中的篮球等项目。其中球类中也缺少器材,存在篮球或足球质量规格不达标、破旧等情况。在体育经费严重紧缺的情况下,对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所投入的资金更是少之又少,一些相关课程虽有设置但是无人能教。所以能够丰富课程教学的这两条途径都被切断,所以就造成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单调,课程开发的单一。

3.民俗体育项目融入体育课程的优势

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得知,当地中小学对陕南的地理环境开发和利用的并不充分,只有少数的学校将民俗体育引入体育课堂教学之中,这与陕南良好的自然与浓厚的文化涵养的民俗资源不相符合。在集自然风光与人文环境两方面的“小江南”之地上,在此双面的条件下将学校体育课程与陕南地区的民俗体育项目结合定是一大亮点,对丰富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传承陕南特色民俗体育项目具有积极的作用。

3.1 丰富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

根据对教师与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统计得知,发现舞龙舞狮、社火和陕南羊皮鼓开展的学校推广较为广泛,原因是这些项目受体育器材、设施和场地的限制较小,易于在学校开展,龙舟则受到条件的限制较多开展较少,只有地理位置据汉江及其支流较近的学校开展此项目。总体来说,仅仅这些项目的开展就一定程度弥补了体育课程单一的缺点,丰富了当地学校的体育课程资源。不过根据调查得知,只有少部分的民俗项目被引入课程教学当中,虽然一定程度弥补了体育课程单一的缺陷,但是开发的力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不过从开展的现状来说,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所以此方案不仅切实可行,更符合当前地区实际情况。因此,继续加大陕南地区的民俗体育融入到当地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力度,是建设陕南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资源。

3.2 传承陕南民俗体育项目

通过对已开展民俗体育项目的学校调查发现,学生对民俗体育项目的喜爱程度很高,学习的积极性非常强。通过调查发现超过60%的学生都认为开展当地的民俗体育项目是非常重要的。从现开展的情况来看,学生自主学习性得到极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状况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因此将陕南地区民俗体育广泛的推入学校,不仅切实可行还能充实体育课程内容,改变学校体育内容枯燥无味的现状,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此外还有利于陕南民俗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当地的学生能继承和进一步完善陕南特色的民俗体育文化。学校体育经费不足是陕南地区中小学校体育发展的关键问题。民俗体育项目因受场地、器材等因素小所以易于开展。这样一来就可以缓解体育经费不足的问题,促进学校体育项目的发展。

3.3 提高学校知名度,缓解学校体育经费不足

4.学校体育与民俗体育结合的路径分析

4.1 政府为主导进行试点宣传教学,定期举办校园文化周

首先在陕南三市中选取自然条件好、民俗体育文化浓厚的地区学校进行试点教学,将陕南地区的群众基础强的民俗体育项目——社火、陕南羊皮鼓等引进学校进行宣传教学。其引进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师资培训、教学设施制作、教师民俗体育项目教学等[2]。在学校体育教学后期开展校园活动文化周,为全校学生、教师交流开展平台,推动和巩固民俗体育项目在学校的开展。

4.2 转变校内传统运动会的开展方式,举办民俗项目与现代项目相结合的新型运动会

传统的学校运动会是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其主要参赛队员多是有体育特长的一少部分学生。在新兴运动会中就能使更多的非体育学生参与其中,实现竞技性与趣味性结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符合了国家全民健身的体育理念,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比赛活动,享受运动乐趣,锻炼身心,增强体质。在开展的同时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方式来宣传陕南地区传统体育活动项目,扩大民俗体育在社会的影响力。另外也能通过这一举动来引导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在中学校园推广,让社会人士也来了解,也来参加民间项目。

4.3 定期举办陕南三市中学生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比赛

在校内和校级开展新型运动会后可以在陕南三地内定期举行中学生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比赛,其中项目的设置应该体现大众性,观赏性等特点[3]。项目可以根据学校现有的场地、师资和学生等设置。如:陕南羊皮鼓、安康的龙舟赛、汉中社火、板凳龙、打包子等。其中可以分为单人项目与团体项目。同时这些项目耗资成本低,竞赛规则简便易行[4],可以在陕南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在中小学的出现,引发学生的亲切感、生活感和认同感,就能够使他们体验到体育运动的愉悦感,满足他们对体育活动的爱好和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好的参与到民俗体育项目活动中。

5.结论

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体育课程内容是一种文化,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实际上是在传承和创新地方文化。陕南有丰富的民俗体育资源,民俗体育进入学校既可以丰富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又能更好的继承民俗体育项目。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结合发展,打造学校教育品牌,提升民俗体育的知名度,实现两者各自的科学化、可持续化发展,达到一举两得的功效。从而推动民俗体育的发展,丰富当地的课程资源,更好的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自信程度。

猜你喜欢

陕南体育项目民俗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漫画民俗
党建地图·陕南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陕南柑橘老果园改造关键技术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基于色选技术的陕南工夫红茶精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