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联合针刺治疗AsAb阳性免疫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1-29杨雅琴黄晓桃何丹娟梁少荣
杨雅琴 黄晓桃 何丹娟 向 曦 梁少荣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武汉, 430070)
免疫性不孕症又称变态反应不孕症,或者过敏反应不孕症。与免疫不孕有关的自身抗体分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和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精子作为一种隐藏性抗原,与机体免疫系统接触后可产生免疫反应,形成抗精子抗体(AsAb)。研究资料表明, 在不孕患者中AsAb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生育人群,且AsAb导致的不孕占不孕患者的10%~30%,临床上受到广泛关注[1]。中西医联合治疗本病有其独特优势,本文通过中西药联合针刺对AsAb所致免疫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为本病寻求有效治疗方法提供论证。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到本院中西医结合科就诊的不孕不育女性患者90例,年龄在24~35岁,经临床辩证属脾肾两虚型。将满足以下纳入条件患者根据治疗方案随机分为西药治疗(西医组)、中药针刺治疗(中医组)、中西药联合针刺治疗(中西医组)。
1. 2 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根据《妇产科学》(第7版)[2]及《男科学》[3]中免疫性不孕症制订,即:夫妻双方有正常性生活超过1年,期间未采取避孕手段,女方不怀孕者; AsAb连续两次检测阳性(检测间隔>12周)。
1.2.2中医诊断标准[4]主症见婚后经久不孕,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纳少便溏,苔白,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
1.3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被选者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经患者知情同意后纳入。排除标准:①基础体温呈单向或B超连续监测无正常排卵;②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不通;③内分泌激素测定值异常,或有糖尿病或甲状腺功能异常;④有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⑤有生殖器官畸形;⑥染色体异常;⑦男方精液检查异常;⑧治疗期间自行中断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
1.4.1西医组醋酸地塞米松(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0.75mg)口服,每日2次;维生素C片(湖北华中药业有限公司, 100mg),每日3次;维生素E软胶囊(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100mg),每日1次;阿司匹林肠溶片,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50mg),每日1次。
1.4.2中区组中药方为笔者经验方:黄芪10g,党参12g,茯苓10g,白术10g,甘草6g,黄精12g,刺五加10g,仙灵脾10g,菟丝子10g,紫石英10g。夹瘀者加丹参15g,兼有湿热者加车前子15g,蒲公英10g,金刚藤12g。每日一剂,早晚分服。上述中药材均购自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中药房,药物来源由我院药剂科统一鉴定。针刺治疗:主穴:三阴交、足三里、中极、肾俞、关元。配穴;肝经湿热配太冲、太溪、天枢、阳陵泉,夹瘀者配气海、血海、合谷。常规消毒后,用(0.35~0.38)mm×50mm毫针常规刺入上述双侧穴位1.0~1.5寸后,施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接电针仪,用中等强度连续波,每次针30min,隔天1次。
1.4.3中西医组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同时配合中药针刺治疗。
3组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第一天开始治疗,直至月经来潮。所有患者第一个疗程期间均采用避孕套屏障避孕。连续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第一个疗程结束后AsAb转阴者即开始试孕,若妊娠则停醋酸地塞米松、肠溶阿司匹林肠溶片及针刺治疗,余治疗继续使用直至妊娠第12周。
1.5 疗效观察
①AsAb转阴率:治疗前和一个疗程结束后,所有患者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4ml,离心取血清待检,由本院门诊检验中心检测。②妊娠率:第一个疗程治疗结束,AsAb转阴后即可开始试孕,统计3个月内的妊娠率。排卵后35d经B超检查宫腔内有妊娠囊及胎心搏动为临床妊娠,直接记入妊娠例数。③比较3组足月活产率。
1.6 统计分析
统计处理软件为SPSS19.0。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年龄、不孕病程西医组(29.07±3.12岁,2.68±1.07年),中医组(28.83±2.69岁,2.60±1.29年),中西医组(28.80±3.14岁,2.68±1.30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671、P=0.419)。
2.2 治疗一个疗程后AsAb转阴率
中西医组AsAb转阴率(93. 3%,28/30)优于西医组(73.3%,22/30)和中医组(76. 7%,23/30(P<0.05),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2.3 抗体转阴后3个月内妊娠率
中西医组(92.9%,26/28)优于西医组(77.3%,17/22)和中医组(82.6%,19/23)(P<0.05),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2.4 足月活产率
西医组妊娠总数17例中早产3例,早期流产1例,足月活产13例(76.5%);中医组妊娠总数19例中早产3例,早期流产1例,足月活产15例(79.0%);中西医组妊娠总数26例中早产2例,早期流产0例,足月活产24例(92.3%)。足月活产率中西医组优于其它两组(P<0.05),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现代医学对AsAb的产生机制以及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较为透彻,治疗措施主要使用避孕套屏障、积极治疗生殖器感染、应用免疫抑制剂以及人工授精等治疗方法,但疗效不显著[5]。传统医学对“免疫性不孕”无直接论述。就中医妊娠的生理病理而言,由于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殖,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生殖功能的成熟与衰退。脾为“后天之本”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冲任气血得以灌注。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平衡,冲任气血通盛是月经来潮、妊娠的前提和关键。故不孕多与肾气不足、脾失健运有关。现代中医对免疫性不孕作了较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后,在认识上多倾向于本病与脾肾二脏有关。同时免疫性疾病可因免疫缺陷、紊乱所致,这与中医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观点相吻合,故免疫性不孕既有整体的脾肾两虚因素,又有局部的湿热血瘀原因[6-8]。
本文所用方中四君子汤为益气健脾,脾健则冲任气血有源,黄精、仙灵脾、菟丝子、紫石英补肾扶阳,刺五加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之效,现代医学证明其与黄芪合用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全方共奏健脾补肾,扶阳助孕之功效。“肾主生殖”,“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取脾肾经之要穴三阴交、肾俞补肾健脾,“任主胞胎”,通过电针刺激任脉穴位,如关元、中极等,可以增强冲任气血之灌注,足三里为强壮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扶正祛邪的作用,诸穴相配,起到补肾健脾培正祛邪的作用。
本文观察的3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中西药联合针刺组抗体转阴率、妊娠率和足月活产率均高于西医组及中医组。中西医治疗本病各有利弊,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在不同环节发挥不同作用,提高疗效的稳定性,起到协同作用。
基于目前对免疫性不孕的治疗尚无理想的药物和方法,选择综合治疗发挥西药与中医针药联合治疗的优势,增强临床疗效。综上所述,中西药联合针刺治疗免疫性不孕症能够增加免疫性不孕症患者的血清AsAb转阴率,提高妊娠率和足月活产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作用优于单纯西药组和中药针刺组,有一定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