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提高听力的技巧

2018-01-28冯秀娟

关键词:听力理解构成要素制约因素

冯秀娟

【摘要】 听力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其意义和价值日显突出。为了加强对听力教学的理解和提高听力教学质量,本文将从理论上探讨英语听力的基本要素,分析英语听力理解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并提出常见的听力教学策略。

【关键词】 听力理解 构成要素 制约因素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11-070-01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各种媒体的广泛使用,听的素质变得日益重要了,但目前学生听力中的不良习惯较多,也缺乏必要的听力策略。不少学生习惯把听到的内容翻译成汉语,延长了听力理解的反应时间;还有的学生记不住听到的内容,听后就忘,没有掌握记忆重点内容的技巧,也没有养成做笔记的习惯,以致错过信息,丢分严重,因此,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要性应提到一定的高度。本文就如何从初中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提高他们的听力成绩进行分析。

一、听力考纲分析

考纲要求听能够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人的意图。能够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语篇大意。能够听懂熟悉的话题的谈话,捕捉语篇中的有效信息。能够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的方式作出反应能够针对所听到的语段内容记录简单的信息。从近几年中考考查的情况来看,听力理解题主要要求考生能听懂有关日常生活、文化教育、风土人情、时事、人物、科普等的簡短对话或独白;掌握所听材料的主旨和中心思想以及与话题中心相关的具体事实信息;能理解讲话或对话的意思并能根据所听材料对说话的背景、说话人之间的关系、说话人的意图、观点或态度进行推断。

二、听力测试的应试技巧

鉴于听力测试的特殊性,答听力题要按“览、听、思、写”的顺序快速地进行。“览”是浏览,听录音前一定要先快速地浏览一下试题,做到心中有数。“听”是听录音,听时一定要聚精会神,要听清,并善于捕捉关键信息,如who,which,what,where,when,why等。“思”是动脑筋判断,理解所听内容的含义,找到问题与录音内容的内在联系,确定正确答案。“写”是动笔在试卷上选择答案、填写单词或词组等。整个做题过程既要有速度,又要细心。要能做到又快又准,平时要多进行训练,下面是做听力题时的具体技巧:

1. 听前调整情绪,了解并预测有关信息。在听力测试之前要努力稳定情绪、放松自己,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测试。

2. 听中边听边记,捕捉重要信息。在录音材料播放时,考生的注意力应放在整体内容以及和问题有关的信息上,千万别放在个别单词或句子上。对于一时听不清的内容千万不能停留,要舍得放弃。为了便于记住重要信息,有必要做到边听边记,把重要信息的关键词记下来,从而迅速捕捉所听内容的主要信息。速记的技巧是:时间和数量等用阿拉伯数字,人名地名用代号,单位用缩写符号,短语用首字母,有的可用中文,甚至可用只有你自己才能认得出的简图或符号。

3. 听后理顺关系,把握中心问题。听力测试是一个预读、信息输入、存储和信息加工的复杂过程,而整个过程又必须在短短几秒钟内完成,在整个过程中,信息加工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听前和听中所得到的各种信息,要做到前后联系,迅速优化组合,从中找出说话者的思路。这样一来,听力测试的正确率就会更高。

三、听力技巧的提升,教师听力教学策略也很关键

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发展听的技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丰富知识,锻炼分析、推理能力的过程。因为听能的高低不仅仅与听的技巧及熟练程度有关,而且与听者其它方面的语言能力、文化背景知识以及思维能力都有密切关系,而教师听力教学策略的选择,更是直接影响学生的听力学习品质。所谓听力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听力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操作模式和技巧。下面介绍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1.听力教学往往与说的教学结合在一起,如外研版每个模块unit1的第一课时即为听说课,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如下听说课教学听力的策略:通过热身活动导入语言,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让学生初步认识目标语言;重视听力过程教学,设计循序渐进的活动,从听主题大意到捕捉细节信息,再到难点处理,让学生对听力材料进行整体理解、细节理解和难点理解,并训练相关的听力策略;听后通过分角色操练对话等活动让学生巩固目标语言,再通过设置真实情景,设计开放性的,聚焦语言流利度的活动,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2.听说课在听之前,教师可将听力材料的焦点,材料的关键所在,或听力材料的技巧性部分挖掉,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关键部分。教学步骤如下:

(1)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听力材料的关键词或关键内容挖空。抽掉的可以是单词、短语或完整的句子;

(2)将挖空的材料分发给同学,交代听的任务;

(3)教师播放听力材料;

(4)学生在听的同时将缺少的部分补上;

(5)反馈。

四、结束语

随着中考的不断改革,听力测试的内容很可能会减少小对话,增加语段,因此听力测试的难度也将随之加大。会听首先必须会读,语音不准的同学是难以听懂人家说话的。可以说读是听的基础,只有多开口读,才能形成语感,领悟词法、句法、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等。此外,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训练和能力是融为一体,但又互相制约的,只有四种训练并举,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才会得到全面发展。综合能力是突破听力难关的“后劲”保障,有了这个保障,“听力”就会成为中考的送分大题。

[ 参 考 文 献 ]

[1]王笃勤,2002,英语教学策略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何瑛.英语听力教学方法的思考[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3]李杰.英语听力方法学习与能力训练[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

[4]刘毅.我谈中学英语听力教学[J].中小学教学与研究,1999(12).

[5]高峰.广东2016中考高分突破.

猜你喜欢

听力理解构成要素制约因素
自媒体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及衡量维度
PBL联合情境模拟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商业模式:内涵、构成要素及生成路径分析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浅析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在非英语专业听力理解中的应用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浅析大学英语六级听力对话中的隐喻
对高三MHK教学方法的科学研究